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11版
发布日期:
铸“大国重器”树创新典范
——“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摘编
 

以实干练就过硬本领开好“大国重器”
煤制油合成油厂一线员工代表 魏红红


  作为最一线的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十年来,在党组织的教育和引领下,我们始终心怀为国,铸就大国重器的使命担当,尽最大努力做好项目攻坚、收尾、试车和稳定运行等各个阶段的工作,将干字精神融入血脉,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
   我们以实干确保装置安全运行
  面对未知领域,我们以实干应对挑战。煤制油设备多、技术新、很多操作都是行业第一次,原始开车阶段不少操作规程、装置控制参数都源自于实验室,并不够准确,这就需要我们一线技术和操作人员在试车过程中不断摸索、反复校准。2016年费托合成装置刚刚建好,三查四定和试车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费托反应器作为核心设备,是安全辨识工作的重中之重,但该设备在试车阶段却出现每次开人孔都会出现温度上涨现象,甚至发生冒烟阴燃,受限空间内氮气环境下灭火降温,处置难度和风险系数可想而知。为了防范和化解这一安全风险,有人建议每次开人孔做临时喷淋来降温,但我们决心从根本解决这一问题。为此我们查物料特性、翻阅技术资料,反复实验反复总结。白天盯守现场,晚上在电脑前不断进行数据分析,与设计参数进行反复比对,并制定相应预防整改措施,每天奔波于装置现场与办公室,吃三睡五干十六已成常态,这次挑战,得到了厂、分公司和专家团队的大力支持,并鼓励我们“实践出真知、行家在一线”。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攻关小组不断优化调整工艺交出方案,总结经验,不但解决了反应器开人孔冒烟阴燃的问题,成功将反应器交出温度控制到安全范围,而且将费托装置交出时间最初的10天缩短为3天,形成了一套安全系数高、交出工期短的标准化停车交出作业包,填补了设计空缺。
  而这仅仅是费托装置数千条操作优化中最普通的一项。试车期间,仅费托装置就排查整改隐患4000余项,消除换热器易堵塞、稳定蜡带水易突沸等重大风险16项,煤制油一线技术和操作人员以实干确保了煤制油项目一次建成安全投产,一次性试车产出合格产品。
  我们以实干确保装置优质运行
  装置试车成功仅仅是实现项目安全、稳定、清洁运行的开始,不断优化、调整实现装置最优运行状态,成为煤制油项目一线的技术和操作人员的重要使命。面对庞大、复杂的装置系统,大家以网格化划分责任区,开启全员攻关模式,以实干亮出了“我的岗位我负责、我在岗位请放心”铮铮誓言。碳蜡过滤单元是费托装置的关键单元之一,具有流程长、系列多且多采用新装置、新工艺的特点,最初设计时的操作比较繁琐,一台蜡过滤机从预涂、过滤到退料、吹饼,再到最后的排渣,前后下来要几十项操作,而一套蜡过滤单元有18台蜡过滤机,一个班下来,一名员工要准确无误完成上千项操作,这其中的安全风险和操作员所承受的压力都是巨大的。为此,从原始试车开始,我所在的一线技术组就对优化此项操作念念不忘,原设备厂家说“原设计就这样,现在运行挺好,你们改不好,还要但责任”,但煤制油人“敢为人先”“创先争优”的品格都告诉我们,能优化和提升的地方,我们必尽最大努力!于是,当试车取得初步成功时,我们整个技术组没有补一天假,立即主动提出优化操作的新课题,成立QC小组,拉上设备厂家和设计院,马不停蹄开始了新一轮攻关。大家反复查资料、下现场、做数据分析,与厂家、设计单位和仪表人员反复探讨、试验,最终研发出一套操作顺控程序,程序投用后操作从上千项减少到一百多项,不但大大降低了工作量,还提高了装置运行平稳性、降低了能耗。
  十年来,煤制油分公司先后组织以一线员工为主体开展了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揭榜挂帅、QC攻关、小改小革、青年三创、巾帼建功、金点子征集、合理化建议等多项活动,累计开展实施小改造、小革新一万余项,煤制油一线技术和操作人员以实干助力煤制油项目从“建起来、开起来”跨入“稳起来、优起来”,实干永远是所有煤制油人的传家宝。
  我们以实干确保装置高效益运行
  我们不仅靠实干实现装置优质运行,更是靠实干让装置产出更大效益。将渣蜡回收为精蜡,是我和同事们力主实施的又一项技术攻关。原始试车阶段,渣蜡预过滤机运行并不理想,导致渣蜡大量产生,不仅降低精制蜡产量影响效益,还会增加固废处置环保费用。为此,我们经过计算,提出对蜡过滤工艺进行改造。但第一版方案要全系统停车时方可施工,为早日实现全装置渣蜡全部回收,我们技术组经过精细计算提出了有效利用储罐容量,边生产边技改、逐台逐个改造的方案,这个方案,好处是不用全系统停车,间歇实施,不影响产量。难度在于,一是窗口期短必须昼夜施工,二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必须一次成功,一旦遇到没有预料到的问题,就会影响全系统的安全运行。为了实施这一技改方案,厂里组织更多技术力量展开风险评估,从小到一颗螺丝、大到全系统,反复思量可能会发生的突发状况并制定预控方案。在精心准备后,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技改工作拉开大幕,作为项目提出人,我们技术组全体人员把每一天作为冲刺日,主动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全力扎根到现场,一台改完,就全力准备下一台。当厂长得知我已连续加班15天,勒令我回家休息时,我还是落不下心,当天晚上匆匆回家看了一眼孩子,第二天一早又回到了岗位。在所有人员的昼夜连续奋战下,我们顺利完成改造,每年可增加蜡产品6万吨,按一吨7000元计算,可增加精蜡产值4.2亿元。
  以上事例,仅仅是我们奋斗实景的一个缩影,面对天天都有新课题的煤制油,全体技术和操作人员始终在奋力奔跑。
  从最初面对新设备的无从下手、举步维艰,到如今的驾轻就熟,成为行业运行标杆。煤制油的一线员工们,用实干探索、靠实干创新,用实干证明我们宁煤的技术和操作队伍有能力开稳、开好“大国重器”。
  阔步春风里、实干向未来。煤制油一线的技术和操作人员,将用智慧和汗水继续奋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持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努力钻研,开拓创新,在新征程中彰显新作为,为煤制油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2010 国能宁夏煤业报业有限责任公司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