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11版
发布日期:
铸“大国重器”树创新典范
——“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摘编
 

党建引领铸就“大国重器”
煤制油分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
温豹


  今年,煤制油创新团队以排序第三获得了党中央、国务院首次表彰的“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这是一代代宁煤人苦干实干、接续奋斗的结果,更是宁煤公司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生动实践的重大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说:“伟大的事业必须有坚强的党来领导”“新时代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作为“国之重器”的煤制油项目,之所以能够成功建设,并取得辉煌成就,离不开宁煤公司党委的坚强领导,也是公司党委带领宁煤人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
  在“大国重器”的铸造中,分公司党委突出政治功能,发挥党组织独特优势,凝心铸魂、苦干实干,让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在“大国重器”建设现场,打造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标志性工程。
  一是在凝心铸魂培育精神方面发挥党组织的独特优势
  常言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行动的动力。公司决策建设煤制油项目之初,各种议论不断,有人担心“世界单体规模最大”“首次工业化应用”,不成熟、问题多,安全风险又高,“第一个吃螃蟹”;一帮平均年龄二十七八岁的“娃娃兵”有没有能力建好、管好,万一失败了怎么办?有人担心这样大的投资我们企业能不能承受?有人担心国际油价变化很大,高额的投资能不能赚到钱?有人说我们经营煤矿就行了,何必冒这样大的风险!等等。
  认识不统一,行动就弱化!怎么办?这是摆在分公司党委面前的第一道难题,也是一道必须要答、更要答好的“必答题”!
  当时正值党的十八大召开不久。分公司党委借此“东风”,以全面系统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为抓手,不断强化思想引领、发挥政治优势,让全体党员、全体员工胸怀“国之大者”,认识到煤制油项目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促进地区及宁煤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员工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豪感,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凝聚人心,提振士气,坚定员工建设煤制油“舍我其谁”的勇气和担当,并豪迈地喊出“煤好未来,油我创造”。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煤制油项目是一个技术含量高、系统极其复杂的庞大工程,又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要使其成功“孕育”“健康成长”,让其“颜值高”“有内涵”,成为“高富帅”“白富美”,就需要有“铸大国重器、担大国顶梁柱”的爱国胸怀和强大使命感,需要有敢为人先、敢闯敢试,“敢于啃硬骨头”的强大创新魄力,需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强大韧性和精气神。“5+2”“白+黑”“吃三睡五干十六”,高峰期三万五千人拼搏在建设现场。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并发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后,公司党委要求当年产出合格油品,向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交上一份满意答卷。分公司党委立即吹起“冲锋号”,经过日夜奋战153天后,在同年12月21日产出了合格油品。三年疫情严重时五六千人连续两三个月吃住在工作现场,困难时28台气化炉仅有13台运行,15台在检修,但各种困难都没有压垮这帮奋斗者,在不知不觉中这帮“娃娃兵”青丝染白霜,“土专家”驯服了“洋设备”。项目从“建起来”“开起来”,到现在已经“稳起来”“优起来”。2021年以来,项目产量已连续三年突破400万吨,安全生产已超1450天,产品已形成“五大类21种”……
  分公司党委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渣道文化、铁军气化、硬核支部、“党员安全生产八条规”……通过一个个鲜活实例,一项项典型经验,为员工队伍注入敢打敢拼的基因、能战能胜的信念,“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红色基因已渗透到全体员工血脉之中,并磨砺和孕育出了“忠诚、担当、实干、创新”的煤制油精神。
  煤制油捷报频传。这些成绩,源自于奋斗、源自于实干、源自于拼搏精神,也源自于宁煤人“能源报国”的忠诚担当。
  二是在科技创新解决“卡脖子”和推动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方面发挥党组织的独特优势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但“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在这方面,宁煤人有着刻骨铭心的感受。在宁煤经营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一批批技术人员一趟趟飞到南非,前后与萨索尔公司进行十多年的拉锯式谈判,最终苛刻的条件导致谈判失败。
  如何打破国外封锁、以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成为摆在分公司党委面前的新课题。
  “向我看、跟我干”“为国建好煤制油”,党委向全体党员发出了号召和倡议,一个个“创新工作室”“技术攻关小组”成立起来了,技术人员吃住在现场,翻阅资料,上百次技术改进和优化,几十个小时盯着一个数据验证技术的成熟度,经过艰苦攻关,啃下了一块又一块“硬骨头”,攻克了一处又一处“卡脖子”问题,国外只能吃“细粮”,吃“粗粮”就“肠梗阻”的气化炉技术被攻破了。不但能够“通吃”各种品质的煤炭,日消耗煤炭量也世界最大,填补了同类世界空白,成功获得第十九届中国专利金奖,煤制油人以奋发拼搏铸就了“大国重器”,以精品工程成就了国家名片,用志气、底气、骨气成长为世界煤制油建设的领跑者,绘就了宁煤人最鲜明的精神底色。
  “为国建好煤制油”的倡议也得到数万参建者的积极响应。沈鼓集团拿出1亿元科研经费,只为做总额8000万的项目,直言“这一单不为赚钱,就为中国制造争口气”,最终一举打破国外压缩机垄断;舞阳钢厂依托煤制油项目开展特种钢技术研发,一举推动中国钢板走向国际市场。还有杭氧、吴忠仪表等单位通过参与项目建设突破了技术瓶颈、打破国外垄断。各参建单位都满怀激情地说,能参与宁煤煤制油建设,是他们企业发展史中最为骄傲和自豪的一页。“有什么样的甲方,就会有什么样的乙方”,在宁煤人的这种拼搏实干精神带动下,全体参建队伍都动起来了,经过轰轰烈烈的攻坚会战,设计60个月工期的世纪工程——我们仅用了39个月就建成,并一次性投料试车成功。
  创新永无止境。在装置“安全、稳定、清洁”运行基础上,煤制油人又在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方面进行探索,发挥煤制油工艺和产品特性,开发轻质白油、费托蜡等新产品,形成“五大类21种”产品集群,成功生产调和出-35号“极寒柴油”,煤基航天煤油成功助力天龙二号火箭首飞,液体蜡作为安全厨房燃料守护千家万户“烟火气”。分公司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授权专利170余项,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目前,分公司党委又按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重要要求,加快空分制氩等项目建设,全面“启动煤间接液化二代技术攻关”,计划再利用2~3年时间,力争形成“九大类40种”产品集群,力争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为国家作贡献,为企业增动能。
  三是在推动岗位建功方面发挥党组织的独特优势
  邓小平曾经说过:“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
  建设煤制油这个世纪工程,是国家,也是企业发展所需、任务所迫、责任所系,更是党员干部担当所在。项目建设的快慢、运行的好坏,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必须要有超常的决心、超常的举措、超常的力度来推动。
  分公司党委坚持把抓煤制油这一重大项目建起来并高质量运行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以岗位建功行动为主战场和大舞台,项目建设推进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战斗堡垒作用就发挥到哪里,通过成立“党员先锋号”“党员突击队”“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攻关小组”,大力实施“党员先锋工程”“党员创新创效工程”,以及“五大工程”“六大行动”“八大示范岗”“干字杯”等岗位建功活动,把最有干劲、最有思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党员干部人才选派到项目建设与技术攻关主战场,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引导党员干部在急难险重面前“顶得上去、豁得出去”,广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项目建设装上了“红色引擎”,干出了煤制油“速度”,展现了宁煤“高度”,使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精神脊梁和强大内生动力。
  栉风沐雨砥砺行,奋楫逐浪向未来。过去的十年,煤制油人以“忠诚、担当、实干、创新”的精神,为我国煤制油化工发展续写了熠熠生辉的一笔。成绩已属过去,展望未来,煤制油人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好新的赶考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铸造“大国重器”的硬核实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宁煤力量。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2010 国能宁夏煤业报业有限责任公司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