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煤制油化工部总经理 杨占奇
作为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创新开发及产业化团队中的一员,站在这里,回看卓越工程师团队创新攻坚历程,这是一条艰难的煤炭高效清洁转化利用道路,但每一步我们都走得坚定而自信。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一直是宁煤人的梦想。2013年9月18日,400万吨/年煤制油项目开工建设的号角正式吹响,这场与时间赛跑、与技术博弈的科技创新战斗重磅打响。
突破核心和关键技术,攻关、攻关、再攻关 煤制油项目筹建之初,与国外技术寡头开展了长达十余年的谈判,因条件苛刻、价格高昂未能成功,技术引进宣告失败。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饱受“卡脖子”之苦,深感自主创新责任重大。
煤制油项目是在单套16万吨/年的基础上首次放大到单套50万吨/年,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属于示范装置,国内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更是严重匮乏,面对技术空白和人才空白难题,买不来,求不来,中国原创技术如何实现突围?只剩下自主创新,核心和关键技术突破迫在眉睫。
面对国外技术封锁、人员技术力量不足、工艺路线不成熟等诸多困难,我们主动出击,联合国内29家企业和科研院所,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先后共同实施了37项关键技术、重大装备及材料的国产化任务,突破了工程化及大型装备制造、成套设备集成技术难题。自主研发的“神宁炉”、10万吨级空分压缩机组、耐磨蚀、耐腐蚀的高温高压陶瓷球阀、双盘阀、最小流量调节阀等特殊泵阀等众多项目,创造了项目国产化率超过98.5%的建设奇迹,彻底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秉持不服输的精神,更是干出了宁煤加速度,预计5年建成的世界级工程,仅用39个月就建成投产,为煤炭的清洁转化利用提供了“中国方案”,走出了“中国道路”。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实干、实干、再实干 在煤制油项目试车准备的关键时刻,2016年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煤制油项目现场发出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为我们注入了“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强心剂,现场聆听总书记讲话的我们,倍受激励和鼓舞。
当时,正值项目建设收尾和试车准备交叉进行的关键时刻,面对无数新技术的首次应用,每天都会遇见新问题。在严重缺乏技术人才并且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签的情况下,团队人员白天参加工程收尾大会战,落实“九完五交”,开展“三查四定”,强化问题闭环整改。晚上又一起攻关试车难题,一遍遍会审图纸,反复核对技术参数,带头确认试车条件,全面优化试车方案。就这样不知疲倦日夜鏖战,硬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统筹建立了良好的生产秩序,保障了煤制油项目一次性投料试车成功,顺利产出了合格油品。
不破楼兰的决心和咬定青山的韧劲,总是可以锻造出一个优质的团队。通过科学组织,精心施工,团队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大型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通过引进、消化、吸收、转化、创新等方式,进一步加快了技术集聚,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200吨级“神宁炉”等一批煤制油化工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了从技术引进到技术输出的华丽转身。
锚定目标,鼓足干劲,奋斗、奋斗、再奋斗 煤制油项目工程规模大、系列多、工艺流程长、集成难度大、国产化率高,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随着装置运行时间的增长,装置首次工业化应用存在的系统集成、工程设计等各类问题不断暴露,装置从建起来、转起来向稳起来、优起来前行的运行目标,成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和亟需攻克的运行难关,现场安全管控压力持续加大,这是无数新技术首次应用带来的前人从未走过的艰辛攻坚之路。团队再一次挑起了装置消缺重担,带领广大技术人员从工艺改进、设备改造、生产运行方法探索、节能环保等方面进行科技攻关。经过一系列艰苦努力,实施了大量技改消缺,解决了费托合成装置负荷无法提高等一系列问题,攻克了催化剂还原过程控制不稳定、费托蜡过滤管操作波动大、停车工艺交出难度大、开车至满负荷运行时间长等诸多重大问题,并及时将这些技术创新成果进行转化。催化剂是现代工业的“芯片”,催化剂的创新是化工领域的重中之重,是核心中的核心,关键中的关键。我们在试车成功后就着重催化剂技术开发。联合低碳院,先后开发出国能一代、二代费托催化剂、加氢裂化催化剂、挥发性有机物催化剂,各项性能均显著优于现有催化剂,实现了由用户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丽转身,实现了技术革命性的变革。
科学谋划,驱动发展,创新、创新、再创新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们持续实施煤制油提质增效工程,先后建成投用了C12、C14、轻质白油、α-烯烃分离等项目,化工品从3种增加到20余种,实现了由单一油品向多元化产品的转变。为继续扩大产业技术优势,我们围绕工艺优化、技术攻关、成果推广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创新创效工作,积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充分利用合成油品“低硫、低芳烃、低灰分、高十六烷值”特性,从分子层面认识煤制油产品组成特性,从分子管理角度定义精益化运营管理方式。以现有煤制油化工油品、化工品为原料,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今后将重点扩大正构烷烃、α-烯烃分离产能,加快α-烯烃的下游深加工,重点实施PAO、POE、高碳醇等项目;同时加大费托蜡深加工力度,生产润滑油基础油、高端润滑油;对费托尾气进行高效利用,生产LNG;加强绿色减碳力度,大力推进CCUS,建成我国最大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示范基地。
2020年和2023年,煤制油项目先后开展了两轮次全装置深度大检修,完成了27000余项检修任务。关键大机组、气化炉实现全优质运行、报警数大幅下降、设备运行状态良好,产品质量合格,参数控制稳定,设备运行周期上升,检维修费用、生产成本大幅下降,装置日产量突破了12500吨,创历史最优水平。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团队勇做青年人才成长路上的领路人,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在技术攻关、沟通协调、应急处置、现场抢修等工作中锤炼人员解决实际问题和处理复杂情况的能力,以完整的培养链条持续培育“好苗子”,为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持续储备综合型人才。
追梦历程见证了突破核心和关键技术的步步艰辛,却也让我们大踏步走上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道路。我们将大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技术迭代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勇担能源保供“压舱石”,争做能源革命“排头兵”,用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