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故园记忆
◎ 李志荣
  多年以来,我魂牵梦萦的故园窑洞一直傲然立于风雨飘摇之中,早迎晨光、晚送暮色,以它特有的沧桑与厚重孕育了我的祖辈,同样也以它的博大与质朴默默承载了我的童年,悄然见证了祖辈曾经的坎坷、苦难与改革开放之后乡村的巨变。
  为唤醒沉睡多年的记忆,我特意委托小妹向奶奶索要了仅有的几张老照片,以最大限度地激活我尘封已久的记忆。安静、古旧的老照片定格了我记忆中的农家小院,明显的坍塌、剥落的墙皮、开裂的墙体、歪斜的栅栏,虽沧桑破旧,却依然温馨亲切。
  照片是十几年前爷爷奶奶跟随父母到县城生活时,父亲专门请人拍摄留作纪念的。爷爷奶奶离开后,小院连同自留地便一起交给了四爷看管,农村的房屋和地皮值不了多少钱,四爷只在里面放置了一些闲置不用的农器具、柴火等杂物。于是,小院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孤零零地存在着,沉寂而落寞,早已失去了它往日的热闹与温馨。
  1991年爷爷去世时,我再次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园。趁父母在四爷家吃饭之际,我一个人悄悄地溜回了小院。此时的小院,已是满目的荒凉、萧瑟,墙体坍塌,斑驳的大门结满了岁月的疤痕,窑顶上密密匝匝的荒草旁若无人般地随风摇曳着……
  久违的情感带给我泪流的触动。回想起儿时这里曾经的欢声笑语,回想起我留在这里的成长足迹,我的心境一如秋风中独自飘零的落叶,孤独萧瑟、凄凉暗淡。久久地站立之后,最终我还是没有勇气推开那扇紧闭着的大门,唯恐破损的大门发出的“吱呀”声惊醒我多年以来的美好梦境。但尽管如此,故园苍凉、破旧的沧桑还是深深地刺痛了我。
  1996年的春季,四爷想拆除旧窑洞在原址上盖新瓦房,遭到了奶奶和父亲的一致反对。现如今,在故园窑洞的旁边,四爷早已盖起了五间砖瓦结构的平房,不少乡邻也早已在不同地域购置了楼房,乡亲们的生活早已发生了质的飞跃。但无论如何,在我们全家人的心中,即使是再漂亮、再豪华的宅院,也仅仅只是一个住的地方而已。只有故园的窑洞,才是我们全家人最长远、最温馨、最让人难以割舍的寄托。
  如今,我的故园窑洞在岁月的洗礼中,蹒跚走向了摇摇欲坠,但它所固有的苍凉、沉郁与凝重却赫然昭示着时光的烙印。也许就在明天,几孔斑驳的窑洞就会轰然倒塌,但它所承载的厚重历史却不会因此飘然而去。在我们全家人看来,窑洞其实更像是一种象征、一种精神和一种时代的见证,以它沧桑的一面承载着过去的苦难,更像是一块丰碑,永远立于我们全家人的心头。(作者单位:山西神二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2010 国能宁夏煤业报业有限责任公司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