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子怡
前几天单位电脑的硬盘烧了,数据尽失,忽而发觉电子设备虽凝聚着智慧的结晶,也很大程度地为人们带来便捷,但还是具有一定的不可靠性。之后,我打算把做完的工作材料打印出来编排成册以便留存或修改。
我对纸质的书籍一直有独特的偏爱,学生时代就在老师们的口中听过无数遍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似乎也支持了我的这一观点。
前几日在“学习强国”软件中提了一个建议:“希望阅读栏目中能够开发随看随记的批注功能”,点击提交之后我就后悔了——如果我用纸质的材料阅读,那一定会更方便批注。虽说电子产品是近代的产物,无法进行对照来阐释古籍的优势,那么我们想象一下,千万年之后能给岁月以文明的一定不是那些无法留住数据的机器吧!这时,纸质书籍才更加能够作为稳定的传承与永恒的记忆。
网络热词“沉浸式”可以为书籍的现实意义带来一定的诠释。翻开纸质书的时候就相当于进入身心的“勿扰模式”,这样可以使读者更加专注、思考更加深入,在当下尽情享受历史的流转和未来的畅想。相较于电子书,纸张的磨砂触感搭配着油墨的独特香气,能够为读者带来无法代替的愉悦感;优质的书籍中往往配有插图,在油墨之间,读者们仿佛对美景有了无限的遐想。
书籍的好处还包括收藏价值,我更愿意将它解释为“穿越时空”的能力。在初次阅读时生发的灵感,我习惯用铅笔标记在字里行间。这些批注与我阅读那段文字时的心境和感悟都息息相关,多年后再次翻开那一页,彼时深刻的回忆立马涌上心头,时光与情绪在此交叠杂糅,于是又多了一段崭新的感悟。脂砚斋对于《红楼梦》这样的国学名著的批注或二次创作也能够再次成为名作,可以让读者们对原著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捧一卷古韵卧榻,静享诗意醉美年华。”纸质书籍的独特韵味就像一位古典美人款款走进读者的生活,她的衣发妆容就犹如淡淡的墨香,挥发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书房中,那一本本被读者摩挲过的纸张更添岁月的印记。
一笔黑,一纸白,它们与历史碰撞着,镌刻出独有的人生札记。
(作者单位:吉林江南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