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栋
从黄山脚下的汤口镇出发,乘车到达西递是下午三时多,映入眼中的这座古村落,在雨中沉睡着。游人稀少,淋着小雨,一路缓步游览。由西北门进入,印入眼帘的是宽阔平整的湖面,湖虽不大,却因人工修葺显得格外规整利索。“潭面无风镜未磨”,湖面与南边的小山像是朝夕相伴的恋人,俊美秀丽。无风起意,雨落留情,伴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山岩水雾层层团团,将我置身于这隐秘朦胧的氛围。
在进入居民区前,我选择先穿过水田,直达南边的山坡后,再经一条石板台阶登上这一方小山。由山顶的观景亭极目远眺——村落氤氲,时光不行。下山后,路过一架水车和三五觅食的野鸭,水木撞击之声格外悦耳。春雨清冷却滋润着簇簇金黄色的油菜花,凑近端详果真是“花瓣薄如宣纸”。再向村中走近,头顶有喜鹊不时飞过,黑加白,一派水墨江南,果真走进了画中。
走进水溪组成的水街,才真切感受到徽州的地狭人稠。主街的宽度不足十米,最窄的只不过两米。走下来发现沿主街两侧建筑多为两层的整面白墙,被雨水冲刷后的青石板更显漆黑油亮,视觉观感上本应有压迫和单调的感觉。走下来,反倒是被桥板、内渠、券洞、门匾等构建吸引,目不暇接。错觉道千里江山于徽州不过青墙黛瓦。
西递原属黟县十二都中的六都,清代道光年间始改称“西递”,据说乾隆年间曾达到鼎盛,期间约有600多座宅院、近百条街巷和水井,但在漫长的演变后,15座牌坊只留下了村口那一处。西递村是一个以宗族血缘为纽带的村庄,数代人依山傍水、聚族而居。群山环绕间,在所有保留完好的皖南古村落中,西递是最厚重的那一个,也是最从容的那一个。时光在细雨浓雾中走过,不疾不徐,牌坊见证着的幽幽石板路上踱步穿行的人们。
不禁想到,新安江流过了多少不为人知的岁月,徽州人就在这万千大山中传承了多久的优良品质。他们有年少离家、出门经商的毅力,也有年少苦读、致仕经纶的担当。群山可闭塞交通,却挡不住徽州人开拓进取的脚步,如今的我们是否也能拥有徽州人的这般勇气和坚毅呢?
行行走走,青石板上的足迹被留下又被刷去。春雨如丝,唯有传世家风和大道哲思得以传承,唯有如春机勃发、欣欣向荣之精神得以不朽。新安江奔流不息,数百年来,在春景新发之际,徽州游子将以此为起点顺江而下,出门迎接新的挑战。
春雨不寒,伴人三月游徽州。
春雨润物,大步向前正当时!
(作者单位:国电电力大同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