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闻迪
报恩寺,又名报恩禅寺,位于寿县古城西大寺巷,始建于唐贞观年间,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规模宏大、建筑精巧,是寿县古城的一处著名景点。今年春节期间,寿县文旅局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其中报恩寺民俗文化一条街吸引了众多游人前往。
西大寺巷口扎着一座两人高的金红色彩棚,巷尽头便是报恩寺,从巷口到报恩寺之间,大大小小的店铺鳞次栉比,五花八门的货品琳琅满目,据说可以逛上一整天。
街两边有许多小吃摊子,大救驾、梅花糕、酸辣粉皮……其中最有名的是寿县特产“大救驾”,它是一种用上好的白面、白糖、猪油、香油、青红丝、桔饼、松子、核桃仁等材料制作的带馅的圆形点心,色泽金黄、气味喷香,广受欢迎。
报恩寺对面搭了戏台,戏台上扎着彩楼,鼓点儿声催,演员们穿红披绿、粉墨登场,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们围在戏台下面,年纪大的聚精会神听戏;年轻人举着手机拍照、录像、发短视频;小娃娃们好奇地睁大眼睛观看。那些懂行的人听到一句精彩唱腔便高呼一声:“好!”把巴掌拍得震天响。卖冰糖葫芦的、烤红薯的、糖炒栗子的、捏面人儿的、画糖稀的小贩在人群里穿梭,不时吆喝一声,引得小孩子们像蜜蜂见了蜜一样围过去。台下如此热闹,台上的演员也格外卖力,时不时露个绝活儿,赢得掌声阵阵、喝彩连连。
关于报恩寺的来历,有个流传已久的说法:梁朝时期,有一位名叫李志的僧人,为了弘扬佛法,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寿县城南门外,看到此处山水相依,觉得是一块风水宝地,便在此修建了一座寺庙,取名“报恩寺”。
绕过高大庄严的红色照壁,迈进山门,第一进深院内苍松翠柏,郁郁葱葱,院正中是宋塔地宫;穿过二佛殿,便是第二进深院,两棵千年银杏遮天蔽日,可以想见夏日把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和东西廊房掩映在绿荫之中的景象。诵经声中,一拨又一拨的人到大雄宝殿前上香,神情肃穆,祈求新年平安吉祥。千年银杏树下挂满了红彤彤的许愿卡,层层叠叠,盛满了善男信女的心愿。我留意看了看,这些许愿卡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乃是“金榜题名”。穿过大殿便是第三进院,毗庐阁居高临下,庄重典雅,西侧是新建的碑园,可尽情欣赏历代名人碑刻,一饱眼福。
走出报恩寺,忽听前方一阵锣鼓声,有人嚷嚷:“财神踩街了!快来迎财神啊!”只见一支花花绿绿的队伍迎面走来,后面跟着高高的花车,第一辆花车上,财神爷怀抱金元宝,做出撒钱的姿势;一左一右的童男童女打着“恭喜发财”的对联,笑嘻嘻地向大家问好。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古城街头,大大小小的灯笼悄然亮起,烘托出一派热闹喜悦的氛围。我们在报恩寺街感受着人间烟火的情味、春意融融的温馨,久久不愿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