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捧碗吃饭的习惯,这个姿势是从小养成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皖江北农村粮食匮乏,我的家乡生产队地少人多,几乎年年粮食不够吃。我家人口多,全靠父亲一人挣工分,生产队分粮食是工分和人口四六开,家里的人均口粮是全队最少的户头之一,粮食自然是省着吃,一日三餐几乎都是稀饭,来客和双抢季节、过年过节才吃干饭。平时我把稀饭舀到碗里,夹上腌制的萝卜菜,用筷子搅一搅和到粥里,坐在堂屋的凳子上,或门口的石凳上双手捧着碗喝,喝到碗底还剩一点菜粥,才一手端碗一手用筷子拨到嘴里。夏天,我和邻居的小伙伴们喜欢在村前一棵大古树下乘凉喝稀饭。我们或站着、或蹲着,或坐在树下的大石头上、树根上,双手捧着碗用各自的方式喝,有时还搞小比赛看谁喝得快、喝得响,有一个小伙伴还表演他的独特喝粥方式,左手托着碗底,嘴沿着碗边将碗旋着喝光。
那时,家中的大米往往不够吃,要搭杂粮,多是磨成粉吃杂粮粉糊。荞麦糊很苦,小时候的我往往喝几口就不愿意喝,没有其他东西可吃,只得饿着肚子。玉米糊有点粗糙难咽,还能凑合,糊里加山芋甜丝丝的。吃得最多的是小麦面糊,其口感远不如山芋粉糊,面糊有点擦喉咙。
最高兴的是吃干饭,盛上一碗,在饭中间扒个洞,把鱼或肉埋在饭里,上面盖着青菜、咸菜,捧着碗跑出门与小伙伴们比谁的饭白,谁里面的菜丰富。年夜饭最丰实,平时小孩子们一般不上桌,大年三十年夜饭不但可以上桌,而且吃多吃少都很自由,盛上一碗白米饭,夹自己喜爱的菜,吃得非常开心。当然,吃饭的时候左手还要捧住碗,避免碗从桌上掉下。
长大后,我还有捧碗吃饭的习惯,大都是捧碗串门,喝粥聊天。后来进城工作,生活条件大有改善,很少吃稀饭,不用喝糊了,但时有捧碗吃饭的习惯,因常与文字打交道,常会不自觉地捧碗翻书,或捧碗想事情,捧碗吃饭已经不是小时候的那种意义了,而是演变成一种习惯。(作者单位:安徽马鞍山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