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小红 特约记者 黄 情
一江秀水逶迤,两岸群山叠峦。在金沙江上游川滇交界干热河谷下的一处群山间,几幢白墙红顶的新楼房耀眼夺目,赋予沉寂的大山无穷生机与活力。
这里,就是金沙江公司旭龙水电站建设管理营地。满怀梦想的开拓者们走进大山深处,用热血与汗水书写着金沙江畔激情燃烧的建设历史。
旭龙水电项目是国家“十四五”期间核准在建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也是《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以来核准的第一个水电项目,位于金沙江上游河段“一库十三级”梯级开发方案中的第12级,总装机240万千瓦,最大坝高213米,平均年发电量约105亿千瓦时。建成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1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86万吨。
“全国水电基建看国能、国能水电看旭龙”是全体建设者们镌刻在行动中的自觉。对标集团公司“两高一低”要求和争创国家优质工程金奖目标,金沙江公司以“质量一流、科技领先、绿色智慧”为目标,全力推进工程项目建设,创同类工程进度纪录,为所有期待旭龙项目建设的人们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倾心倾力破解征迁难题 旭龙水电项目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巴塘县和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交界处,库尾涉及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横跨三省区四县的特殊地理区位,让联系协调等各项工作量和难度成倍增加。金沙江公司超前谋划、统筹协调、靠前服务,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协调联系,实现移民工作超常规推进。
在旭龙水电项目移民规划阶段,公司采取全过程跟件、人随报告走等举措,快速完成停建通告;在实物指标调查中强化地方协调,18天内完成4县、6个乡镇、23个行政村的全部准备工作,仅4个月完成所有外业调查;精心统筹移民规划大纲与规划报告编制审查,克服补偿标准差异多、地方诉求大、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在确保工期的同时,为实施阶段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此高分答卷的背后,是倾情的投入和付出。金沙江旭龙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余俊良对此深有体会,在参与旭龙水电站征地移民实物指标调查工作期间,他背着馒头和矿泉水顶着烈日翻山越岭,晚上睡在当地藏族老乡家的大通铺上,了解每户村民的顾虑与需求,积极引导村民用长远目光看待问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赢得了村民的理解与配合。
“故土难离,是千百年来积淀在中国人心中的情结。”有着多年移民工作经验的余俊良特别理解村民对故土的眷恋之情。正因如此,从方案制定、数据收集、征迁实施等各项工作都围绕一个“民”字展开,与当地百姓结下了深厚情谊。
走村入户的路上,余俊良和征拆组人员曾被山林中的棘刺划出满身血印子,也遇到过暴雨、泥石流、塌方等危险,其中坐跨江溜索入户调查的经历,对余俊良的心理冲击最大。四周是怪石嶙峋的高山围绕,脚下就是滔滔金沙江水,第一次坐上去时都不敢睁眼睛,这个经历也让他深深感受到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与落后,更坚定了他投身电站建设、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决心和毅力。
在开展移民专项验收时,正逢四川侧新旧移民政策发生变化。面对这一新情况新问题,大家加班加点绘制了110余项征地移民具体工作作战图,并一抓到底贯彻落实,22天完成四川侧验收、27天完成云南侧验收,创造了四川省和云南省截流移民专项验收省级终验的最快纪录。以真情换真心,破解了征地移民这一困扰水利工程建设的共同难题,速度之快、效率之高再次生动诠释了“旭龙速度”。
作为在涉藏地区的中央企业,金沙江公司还主动融入地方社会发展大局,共建共享,改善电站周边道路桥梁基础设施,推动移民搬迁改善生活条件,支持参建单位就地用工、上税。实施发展惠民、企地共建和文卫下乡“三大计划”,让当地民众切实感受到大项目建设带来的变化和实效。同时,开展抢险救灾、爱心助学、先心病筛查等公益活动,切切实实为当地民众谋福利,擦亮企业社会责任品牌。
保质保量推进工程建设 2023年11月11日上午9时24分,是定格在旭龙项目建设者们记忆深处的时刻。随着最后一批土石的倾倒而下,旭龙水电站大江截流一次性成功,这也是集团首次在长江干流上实现大江截流。截流最大流速、最大落差等水力学指标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位居同类工程大江截流最大难度。
站上大坝施工现场观景台,一排排冲击钻井然有序,机械轰鸣声与江水拍岸声遥相应和,标准化、现代化的工程尽收眼底。
如何做到既要速度,又保证质量?公司积极统筹各方工作,细化节点目标,强化施工资源管理,狠抓施工周、月节点目标考核,项目工程建设高质量快速推进。
建设过程中,始终要求施工、设计、监理等单位高标准、严要求,把好源头关。水电七局大坝联合体安全总监蒋余飞参与过多个大型项目的建设,说起旭龙水电项目的管理,他不由得竖起大拇指:“标准高,管理严,和这样的甲方合作,对我们的能力水平都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是质量标准创建的一大亮色。旭龙水电站在建设过程中,首次开展60万千瓦以上大机组宽负荷稳定运行研究,首创并建成基于人、机、物、环多维全息智能预警的智慧水电工地。同时,公司还推进工区主干光纤、5G专网覆盖等基础网络设施建设,重点打造引水发电系统智慧工地建设标杆,深化摄像头人脸识别及轨迹追踪、典型违章智能识别、智能用水用电分析及BIM数字孪生指挥系统、各工作面实时动态查看施工进度等特色应用场景,全方位打造智慧工程,提升项目精益化管理水平。
3月5日,旭龙水电站右岸高位自然边坡1号堆积体柔性测斜仪安装完成并投入使用,实现了边坡深部变形自动监测。为解决高山峡谷地区边坡深部变形监测难度大、效率低的难题,项目建设中大力引进安全监测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开创性地在工程边坡应用观测精度高、适应性强、运行稳定、易于安装的自动化柔性测斜仪,全天候实时自动监测工程边坡深部变形情况。
据了解,旭龙水电站在拱坝、引水发电建筑物近坝库岸堆积体及危岩体、导流洞、上下游围堰等关键部位布置了3500余套柔性测斜仪,用于监测各建筑部位的变形、渗流、应力应变、温度、强震及环境量,大幅提高了安全监测效率与精度,为工程安全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国家“十四五”重点建设项目,《长江保护法》颁布实施后第一个核准开工项目,处于长江生态保护区的旭龙水电站项目,对绿色工程建设要求更高。公司建成水电行业首个全过程生态环境智能管控决策系统,实时管控环水保设施运行、环境监测数据、环水保投资完成情况。
针对工区水、声、大气管控风险最大的高线砂石系统,开展废水处理、噪声和扬尘治理专项设计,拟建成高线砂石加工系统“零排放”示范点。
依托鱼类增殖站区域绿化工程打造绿色营区,开展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科研工作,提前推进定曲河鱼类栖息地保护和鱼类增殖站工作,做好区域水电项目示范引领作用。
正是因为有着自始至终的高标准严要求,才一步一步打造出旭龙精品。去年8月18日至22日,金沙江上游因强降雨引发特大超标洪水,水位流量创历史新高,防汛形势十分严峻。公司超前部署防控措施,成功应对超导流洞进出口围堰5年一遇防汛标准(4970立方米/秒)的特大洪水过境考验,最大洪峰达5200立方米/秒,经受住了超5年一遇的洪水“大考”。
用心用情提升民生温度 王懿是金沙江旭龙公司第一批入职的大学生,三年来,见证着企业倾力改善民生福祉的暖心之举。初次踏上这片土地时,山高谷深,沟壑纵横,高寒缺氧,让这名来自大都市的小伙子有点不适应。“一天经历四季,全身干燥痒,租住的房子洗澡水冲到身上都带着泥沙。”
衣食安则心安。公司倾力改善民生,采用营地单独报件方式取得旭龙建设管理营地永久用地批复,快速推进办公楼、公寓楼等民生工程的建设,目前已全面入住建管营地,办公生活环境均得到极大改善。
“地处偏僻,就要尽最大努力打造好区域环境,让大家的业余生活更丰富一些。”金沙江旭龙公司纪委书记、党委委员、分工会主席林开盛说。
旭龙公司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员工工作生活,广泛听取员工意见建议,对办公楼、公寓楼装修、工作生活环境建设等方面合理投入。针对所处地区风沙大、水质不好的实际,给每个宿舍配备了空气净化机、直饮饮水机等,工作生活条件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而改善。水泥路面硬化,各种菜谱供职工选择,职工书屋、活动室丰富业余生活,不久的将来,乒乓球室、台球室、放映厅、健身房就可启用,职工心理关爱室、亲子乐园等场所也在加快推进中……
企业的关心关爱,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员工切实感受到家的温暖,进一步增强了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凝聚起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仅仅3年的时间,3座索道桥建成,导流洞提前贯通,成功实现大江截流,变电站、加油站相继投运,职工永久营地投用,项目加速推进,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昔日的荒僻之地已脱胎换骨,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水电明珠”正在加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