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巷陌读春联
◎ 赵延兰
  除夕即将到来,人们很早就进入了“忙年”序列,我自然乐在其中了。值得一提的是,我的身边有位同事是书法爱好者,写得一手好字,一向钟情于春联的我,自然可以近水楼台了,先行酝酿心中所想,再请同事将其跃然纸上,便遂了我有幅心仪春联的愿了。
  说起对于文字的喜爱,大概真的是与春联有关了。记得小时侯,二舅是村里为数不多的“文化人”,每逢腊八后,很多村邻都会找他帮着写春联,老家称之为写“对子”。那时我识字少,“对子”上的字自然是认不全、更理解不了,只记得抢着要将舅舅写好的“人寿年丰”的大红纸贴到姥姥家的麦缸上,写着“小心灯火电”之类的幅儿,姥爷则会将它贴在厨房高处的墙壁上。现在想来,这便是我对春联最早的记忆雏形吧。
  稍大一些时,识字多了,过年时便添了个喜好,那就是和小伙伴街头巷尾地跑着,只为去读人家门上的春联。印象最深的一次,便是去一位同学家拜年,她家住在一个山坡上,院子和房子都十分简陋,她的母亲很热情地招呼我们,当时吃了什么好吃食,我早已记不得,但对于她家大门上的春联,春联与那院、那房、那N块木板错落拼成的大门,那浑然天成的美,却记忆犹新。我问春联是谁写的,她说是她的哥哥编写的。现在想来,当时的他也就十四五岁吧,出手自然是有些稚嫩的,但确实是我记忆中最合意境的一幅春联。
  聊起这段记忆时,同事说,他家的一位亲戚有个习惯,每进腊月会自己编好春联,比如“今年又比去年强,来年再盖三间房”之类的,然后趁去镇上时,请“先生”写好带回来。我说,这老人家可能没有多文化,也不懂什么平仄韵律,但这由感而发的“对子”,有时会比批量而来的春联要生动有趣得多。于我看来,有感情的春联就是好春联。
  一岁一礼,一寸欢喜。这看似简单的新桃旧符间,寥寥数语,可能讲述着一段往事,可能表明着一种心态,更会是承载着美好的期盼。如果可以乘着浓浓的年味儿,在寻常巷陌间走一走,读一读那些古拙的、苍劲的、稚嫩的、风趣的、浪漫的各具特色的春联,那么,你的生活里一定是会增添一抹喜悦和亮色。(作者单位:山西霍州电厂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2010 国能宁夏煤业报业有限责任公司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