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人间烟火
◎ 付晶晶
  我是个笨拙的人。
  拆快递划不破胶带却划破了手指,用擦板擦土豆丝没擦出几根就掉了层肉皮……我的黑历史简直数不胜数。
  犹记得那次嘴馋,拿折叠水果刀削水蜜桃,刀子都没伸直,我的手指就掉了块肉……裹成竹筒粽子的手指还被同事调侃:“呀,晶晶!你还下厨啊!”
  确实用不着我下厨,单位伙食好,能完美解决一日三餐,妈妈婆婆能干,节假日蹭了上顿蹭下顿,先生是“编外厨师”,做饭水准超一流。我,顶多,比我的小丫头强一点。
  我也曾挣扎过,羡慕于心灵手巧的同事晒出的精致糕点,惊叹于精于厨艺之人的侃侃而谈,醉心于美味佳肴逸散出的温暖。
  是的,温暖,满足了味蕾、熨帖了肠胃的饭食,是一个人对家,对妈妈最原始也是最深刻的记忆。
  而自从我也当了妈妈,也想过给丫头最原始最朴素的温暖。不过,得插我们娘儿俩单独在家的空隙。
  “妈妈,焖饼真好吃,就是有一点酸。”醋放多了。
  “妈妈,你的手怎么了?以后还是让爸爸擦土豆丝吧!”手指渗出了血丝。
  “妈妈,这个馒头好硬呀,戳不动……”我蒸的大米糕彻底失败了。
  时光流逝,我的这份心也渐渐淡了,似乎默认了他们的评价,“不会做饭”的标签就一直贴在了我的身上。
  直到婆婆回了家乡,小丫头背起了书包,先生的工作一天比一天忙,妈妈疲于一天四趟地接送外孙女……
  一天,我拎着刚买的煎饼,吹着冷风走进小区,一丝丝带着香味儿的烟火气在各个方向弥散,透过或明亮或昏黄的灯光,霎时驱散了我这个路人的周身寒意。
  人间烟火气!
  一股暖意瞬间从我的心中升腾了起来。看着匆匆回家的人们,想象着那一桌桌冒着热气的饭菜,一张张被温暖驱散的疲倦笑脸,我的疲惫似乎也融化了、消散了,眼前仿佛又浮现出小时候,妈妈扎着围裙,在厨房热气蒸腾的锅灶间忙碌的身影。很暖、很温馨,在寒冷的天越发让人思念。
  打开家里的房门,看着冷锅冷灶,再看看空空的桌子,不由得叹起气,手里的煎饼被冷风吹过,也冷了下来。
  于是,先生值班的周六的晚上,香煎豆腐和素炒土豆丝成了第一次尝试。卤水豆腐切成薄片,先粘一层淀粉,再裹一层蛋液,放入平底锅慢慢地煎,煎至两面金黄,倒入事先调好的料汁翻炒均匀,大功告成!土豆丝就简单很多,唯一要注意的是擦丝要转着土豆擦,这样不容易擦到手指。在煎豆腐前,粥就要熬上了。在饭店吃过的“美玲粥”先生和孩子很是喜欢,大米、糯米、山药、百合、豆浆、冰糖,我又另加了银耳和荸荠,营养更加丰富。在砂锅里倒入全部食材,大火煮沸,转小火慢慢地熬,要不时搅拌防止粘锅底。慢慢地煎着豆腐,不时搅拌一下甜粥,感受着炉火的热力透过锅底传导到食材,热气蒸腾。
  我与厨房之间的隔阂似乎神奇地消失了,可能是多年的耳濡目染,也可能是少了“王者”们的威压,我这个“青铜”也终于有了出头之日。尽管也会手忙脚乱,也会油滴四溅,也会一不留神溢出一片汤汤水水,但我不再胆怯,而是坦然接受、坦然面对、坦然处理。
  我把小丫头从床被间挖出来,温柔地给她穿上衣服,牵着她的小手来到饭桌前,她揉着惺忪的睡眼惊喜地叫道:“妈妈,也太神奇了,我睡醒一觉怎么就有一桌子好吃的了!”我不禁莞尔,真是天使宝宝呀!就一碟煎豆腐,一盘土豆丝,一坛子美龄粥外加几根烤红薯,她就这么满足。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早餐是必须在家吃的,从以前单调的水煮蛋加大米粥变成了小米山药粥、炒土豆丝、烤馒头片、煎蛋,或者是美龄粥、蒜末茄子、烤馒头片、煎鸡蛋,又或者是红糖醪糟鸡蛋、烤红薯、煎午餐肉……
  在营养和健康的基础上,我给了家人更多的可能性,也给了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
  先生吃着我做的红烧排骨,满足地叹了口气,“媳妇儿,你辞职吧,我养你,天天在家给我们做饭吃。”
  孩子夹着红烧肉吃得满嘴油光,小嘴儿还不忘吹彩虹泡泡。“妈妈,你做的红烧肉太好吃了,比爸爸做的好吃多了!”
  ……
  昏黄温暖的灯光下,一家三口围桌而坐,中间是热气腾腾的饭菜,看着一大一小满足的笑脸,品尝着美食,我有些微醺。“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诗经》中的句子突然在脑海中浮现,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样子吧。
  于归,于归,终是要归于温暖的人间烟火。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2010 国能宁夏煤业报业有限责任公司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