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多鹏
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诗人,还有一个月夜的徘徊者,这就是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赏读全文后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林语堂先生说他写苏东坡就是一种娱乐、一种享受、一个美好的生活,而不是一个学术的活动。他的才华、智慧和勇气让我感到敬佩,那种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让我为之动容,更震撼人心的是他伟大的人格和豁达的精神境界,千百年来成为抚慰无数失意者的“良药”。
苏东坡的才华大到什么程度?我们过去说苏黄,是指什么呢?就是苏东坡跟黄庭坚,两人的诗风和书法在宋代极具代表性,影响深远;说苏辛,苏东坡跟辛弃疾,开启了豪放词派的先河;说画画,苏东坡跟米芾整天在一块儿配合,米芾是他的小辈,一天到晚给苏东坡题字。诗、词、文、书、画五艺俱绝,所谓千年一遇的旷世奇才确为实至名归。
对待亲情,苏东坡在他父母陵墓的周围种了三千棵松树,于是才有了“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因为对弟弟苏辙的思念,苏东坡写“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句“千里共婵娟”,更让后人几度误认为情诗。而真正为爱所写是苏东坡在妻子王弗去世10年以后深情写下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深刻地表达了苏东坡对亡妻的思念。还有一种情,我们姑且称为乡情。苏东坡被贬黄州做了很多好事,比如他发现老百姓不会吃猪肉,苏东坡就教当地的人做东坡肉。对老百姓养不起随处丢弃的婴儿,于心不忍的苏东坡建了一个福利院。还有杭州的苏堤,当时杭州西湖的水位大幅下降,因为不通没有活水进来,所以苏东坡给整个西湖进行了疏通的工作,把水道整个建起来。
苏东坡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他历经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从权力的顶峰跌落到流亡的境地。然而,面对人生的无常,他追求内心的平和,坚持自己的信念,珍惜人生的每一刻。正如他在《赤壁赋》中所言:“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定风波》中所言:“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我们都要保持内心的宁静,保持一颗平常心,这样才能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幸福。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更是告诫我们,人生短暂,我们要珍惜当下,享受人生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有人说苏东坡的一生是悲剧的,才华横溢,一心为国为民,却半生徒于被贬之路。但或许正是这些苦心志,劳筋骨之遭遇,使他拥有着历代文人罕有的达观,也正是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他渡过了所有难关。面对往事的豁达,他选择“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面对功名的豁达,他选择“若问使君才与术,占得人间一味愚。”面对岁月的豁达,他选择“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面对逆境的豁达,他选择“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面对离别的豁达,他选择“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面对绝境的豁达,他选择“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临终前,苏东坡对自己的儿子说:吾生不恶,死必不坠。他一生没有伤害过别人,所以能坦然地面对死亡。无论是身居何位,荣华富贵,还是食不果腹,始终不失去他内心的快乐,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