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杨军利:严要求才有高标准
本报通讯员 王浩康 王蒙闯

  杨军利检查汽轮机供热联通管抽汽蝶阀控制油站电机运行情况。
  1月2日,河北公司龙山电厂集控四值值长杨军利吃过早饭便提前来到化学楼,等待着班组成员上班打卡。
  “我看这一轮儿大家都换上新款工装了!”杨军利难掩兴奋,来回打量着大家“,现在是迎峰度冬最为关键的时期,我希望大家继续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坚持‘度电必争、度电必抢’的理念,最大限度提高机组负荷率和优化机组上网电量结构,加强防寒防冻检查,为机组满发、多发提供坚实保障。”
  作为运行部的一名“老值长”,集企业劳模、河北电力系统先进工作者、河北南网调度先进个人于一身的杨军利,在二十多年的运行操作中摸爬滚打,逐渐在机组的事故处理中练就炉火纯青的技术本领。近年来,杨军利把工作重心从运行调整转移到人才培养上来,以言传身教的方式给予青年职工最大的帮助,把优良作风、职业道德和安全生产经验“倾囊相授”,引导他们学安全、提技能、作表率、肯奋进,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价值观,明确未来职业发展方向,以此帮助青年职工实现跨越式提升。
  薪火相传促成长
  “杨值的课不仅‘干货满满’,而且授课方式新颖、逻辑清晰、通俗易懂。”1月1日,青年职工刘肖风在听过杨军利讲授的单侧高调门自关事故处理及分析培训课后如是说。
  “当单侧高调门因故障关严时,最明显的是机侧有报警,水位大幅波动,炉侧负荷和压力大幅波动。”
  “咱们首先要把协调方式切除,将锅炉、汽机主控切手动;其次确认P320自动控制器投入正常,确认负荷设定值与实际值一致,投入功率回路。大家调整时一定要关注汽包水位调节,必要时切给水泵自调采取手动调节,锅炉燃烧不稳的话可投入少量油枪稳燃……”
  为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加强“三支队伍”建设,落实人才强企战略,助推高质量发展,作为龙山电厂内训师的杨军利主动担起重任,结合该厂年度培训计划每月在“建军创新工作室”开展授课,内容涵盖了机组启停系列操作、汽机主保护的介绍与应用、空预器差压升高的原因分析及处理等运行人员的“痛点”和“难点”,聚焦生产上的各种“疑难杂症”,他结合自身经验,在集中培训和现场实训中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效果,为该厂培养了一批业务水平高、综合素质强的青年骨干。
  去年10月10日,杨军利所在的集控四值迎来了两位“萌新”:李齐娴和王健楠。为帮助他们早日完成从学生到职工的身份转变,尽快成长成才,扣好职业生涯的“第一颗扣子”,杨军利首先对他们的专业和学习能力进行一次“大摸底”,并按月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尽快帮助他们熟悉岗位,积累工作经验。
  “健楠,咱们的电机飞速旋转,管道纵横交错,蒸汽急速运动,跑冒滴漏时有发生,安全隐患也随之而来。设备出现的任何故障,都有着从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高质量的巡检,就是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保证。巡检员就像设备的‘全科医生’,只有通过‘望、闻、问、切’的方式来巡检,才能及时发现量变过程中的细微之处,防止事故的发生。”
  “齐娴,这就是2号机组真空密封油泵停电的操作票,咱们在操作时切记在面板上查看是否还带着负荷,更要看清组别,可千万别走错间隔或者把邻机的电源停掉,咱们得严格按照操作票上的步骤进行。”
  在杨军利的指导下,两位新职工在短时间内就掌握了巡检流程、常见系统图和主要设备的运行方式,并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部门的定期考核,成为该值有力的“小帮手”。
  拉高标杆创一流
  提质增效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自担任集控四值值长以来,杨军利就把“扬长补短造优势,提质增效促提升,拉高标杆创一流”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
  在年初的集控运行高级师年度责任书中,他为自己定下了“规矩”“:生产中的痛点、难点、空白点,都是可以提质增效的发力点,我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至少完成8项Kaizen项目;总结全厂典型案例,分析现象和处理过程,形成详尽的分析报告以供后续参考;配合部门完成现有技改项目,落实创新创效成果。
  去年11月15日,2号机组按计划启动。7时26分,锅炉点火并按规定进行升温升压操作,随后对汽包连续上水。11时10分,辅汽供除氧器调整门开度由40%关至14%,辅汽至除氧器压力由0.14兆帕降为0.06兆帕,温度达到270摄氏度。
  “报告值长,现在可以将辅汽供除氧器的方式由再沸腾倒为除氧头!”
  “好的,按计划操作,注意辅汽供除氧器调整门应缓慢开大。折强,你去就地观察是否有撞管现象,有问题及时汇报!”
  11时22分,对讲机里传来折强急切的声音:“呼叫二号机,除氧器这边撞管现象十分严重!”
  “尽快降低辅汽至除氧器的压力,一号机赶紧调整辅汽联箱压力!”杨军利斩钉截铁地说道,“赶紧加强汽包及除氧器的上水,降低除氧器水温,停运撞管给水泵,启动备用给水泵!”
  在杨军利的高效指挥下,仅用时10分钟便将2A给水泵停运,同时投运2B给水泵并使给水泵再循环管道正常运行,各设备及参数恢复正常。事后,杨军利在事故分析中写道“:当时除氧器处于饱和状态,切换辅汽至除氧器的加热方式时调整幅度过大、过快,导致除氧器压力变化大,饱和温度随之变化,这才发生撞管现象。今后我要以此为例,把防范措施和应急措施整理后上报,利用技术培训的形式向所有职工普及,避免后续发生此类事件!”
  班组管理严要求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运行人员直接掌控机组的高效稳定运行,因此,如何积极探索班组建设中的新思路、新方法和如何激发班组活力,让每个“小细胞”都释放“大能量”,就成为了杨军利时常思考的问题。
  为了让班组管理“活”起来,杨军利制定了“党建引领、党员引领、团青引领”的“三引领”模式,深入推进“融合创效”特色党支部建设,力争将党建工作和生产工作的“两条线”拧成“一股绳”。他以优秀人才为标杆,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调动班组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全员的工作激情和班组活力。为保障职工生命健康及生产纪律,他将“班前讲纪律、班中要安全、班后多总结”作为班组管理的“法宝”,培养大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进一步规范职工操作流程,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在运行调整方面,他要求大家以“精心监盘、认真调整”为宗旨,加强与电网调度部门沟通,提前预判机组负荷,优化背压参数,合理调节机组出力,增强“两个细则”创效能力;在操作方面,以“安全、顺利、优质、高效”为目标,在各专业专工及安全员的带领下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工作前做好风险点预控分析、正确执行安全隔离措施,工作中认真执行唱票复诵制,并全程录像以供查看,工作后及时整理工作票和操作票,保证每步操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保证每项措施执行到位、监管到位,确保“两票”百分百合格、各项操作“零失误”。
  “分内之事,何功之有。”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杨军利始终坚持“严要求才有高标准、高标准才能高质量”,深入研究机组的运行调整,掌握知人善任的用人之道,深怀求贤若渴的爱才之心,以匠心匠魂笃志前行、久久为功,不断谱写企业高质量新篇章。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2010 国能宁夏煤业报业有限责任公司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