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打有准备的仗,准赢!
本报特约记者 付兰伟 通讯员 兰向琼 云鹏
2025年10月28日
字数:1001
版次:01
  
  “李主任,监控系统显示渣浆泵轴承温度有上升趋势,你们安排人员着重检查一下吧?”10月1日8时许,乌海能源乌达煤炭加工公司机修车间主任李永军接到智能化集控室值班员丁利平的电话。电话那头的提醒,并未让李永军意外,这场检修,早已在他的计划之中。
  两天前的一次例行巡检中,有着20余年检修工作经验的李永军,从渣浆泵轴承转动的细微声响中,精确判断出轴承存在的潜在故障。虽然短时间内不影响正常运转,但为避免生产中突发停机、扩大事故,他当即决定筹备计划性检修。
  彼时,公司月原煤入洗量刚创历史新高,大家伙儿正全力冲刺新目标。于是,李永军一边组织检修人员加强渣浆泵运行状态巡视,一边利用工作间隙备齐新泵、检修工具与配件,并在当日班前会上明确任务分工:他自己负责办理工作票,刘春刚带领段志强拆卸损坏的旧泵,路玉春配合叉车司机王彦军搬运新泵……各项准备工作有序推进。
  9时整,工作票办结,渣浆泵停机检修正式启动。
  公司洗煤系统为双系统设计,双机运转时每小时可洗煤800吨,单系统运转仅能维持400吨。为减少生产影响,每个人争分夺秒。主厂房一楼每台泵占地区域只有十几平方米,泵体和电机几乎占据了一半空间。正值“秋老虎”,闷热的天气加上高速运转的渣浆泵刚刚停转,一进泵房就有一股热浪扑面而来,不一会儿大家便汗流浃背。
  拆卸旧泵的首要难题是锈蚀的管道和地脚螺丝。李永军早有预料,前一日就安排人员喷洒除锈松动剂,但卸起来仍费时费力。众人分工协作,有人用氧气焊加热烘烤,有人持铁刷子除锈。高温与焊火交织下,汗水顺着额头面颊向下流淌,工服被汗水洇透,也无人停歇,“强硬”的螺丝被逐一攻克。
  “大家站到安全位置,拉导链的时候匀着点劲儿,手要快,力道要稳。”旧泵拆除后,3吨重的新泵需在狭小空间内吊装,李永军一边紧盯安全隐患,一边统筹调度。刘春刚将导链挂至房顶的吊装梁、挂钩挂到渣浆泵上,众人再轮流接力起吊,顺利将新泵就位,紧接着转入安装工序。
  11时30分,完成筛板更换、跑冒滴漏缺陷处理的李桐升、彦青等检修人员,也赶来支援扫尾工作。他们让连续奋战的同事去阴凉处休息,自己则迅速接上三角带、安装护罩、检查新泵油位,细节处毫不含糊。
  11时55分,李永军办完撤票手续,通知集控室送电。按下启动按钮后,他紧盯泵体运行状态,确认上料正常,双系统洗煤生产正式恢复。“哥几个,这效率不孬。”李永军语气里满是欣慰。“咱打的是有准备的硬仗,肯定赢。”话音刚落,泵房里响起阵阵爽朗的笑声。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