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幕光影 矿山记忆
2025年10月24日
字数:1490
版次:04
许多年未曾到影院看过电影,在侄女的盛邀下我踏入了影厅。当自动感应门无声滑开,冷气裹挟着爆米花的甜香扑面而来,环形巨幕与激光投影的画面让我有些恍惚——这与记忆里石沟驿老矿电影院里咔咔作响的座椅、泛着雪花点的胶片投影,早已是天壤之别。
20世纪80年代,矗立在石沟驿老矿最高、最气派的那座建筑物就是职工电影院,那里曾经是整个矿区最热闹的场所,也是那个年代许多煤矿的“标配”。从篮球场拾级而上,二十余级台阶又高又陡。当矿上举办篮球、排球赛时,这些平日里略显高陡的台阶便成了天然的观赛台。每逢赛事,台阶上便坐满了挥舞毛巾的矿工与欢呼雀跃的孩童,此起彼伏的加油声让矿区热闹非凡。走进去,影院从后向前呈缓斜坡向下,正前方是一个大大的舞台,舞台上是大大的幕布,座椅是可翻转的光面材料,很多次,正当大家聚精会神看电影的时候,总会听见“哐嘡”一声,顽皮的小孩被卡在座椅上面,又在大人的帮助和轻呵声中重新坐好,如此这般的小插曲几乎都会发生。
那时候,没有手机、网络、电子游戏,人们汲取精神食粮的渠道除了电视和书籍,就是电影了。只要电线杆上大喇叭里传来“今晚六点半将在职工影院播放电影”的声音,那傍晚的矿区街道上,绝对会有成群的大人小孩涌向电影院。每到七一、国庆等特殊的日子,职工影院必放红色经典,《地雷战》里石雷炸响的震撼、《地道战》中百姓智斗侵略者的机敏、《大决战》战场上气势磅礴的冲锋、《闪闪的红星》里潘冬子的英勇无畏,都让人心潮澎湃,红色的种子早早就在我们心里生根发芽。
除了播放电影,老电影院还兼具礼堂的功能,七一、国庆或是春节,矿上的红歌赛、文艺晚会都在这里举办。那时候不明白,如今却懂得那座老电影院的舞台,从来不只是表演节目的地方——它是矿工们将煤尘与汗水酿成歌声的容器,是父辈们在煤层深处点亮的精神灯盏,更是红色基因在工业文明中扎根的特殊土壤。当《东方红》的旋律响起,那些熔铸在钢铁与煤块里的信仰,早已化作舞台上的灯光,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征途。
2012年,矿工们全部搬至新矿区后,老矿区的职工电影院慢慢被时间的沙尘所淹没,渐渐荒败。党的好政策助推着企业欣欣向荣迅猛发展,也让从前住在偏远矿区的矿工们举家搬到了城市,再也不是山窝窝里的“煤黑子”。
进入智能时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也使得数字影院技术早已代替了拷贝放映的方式,现代化的数字影院早已实现了购物、休闲、餐饮一条龙服务,一部手机就可随意挑选喜欢的电影,完成选座付款,再也不必挤着去买电影票。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正是党带领人民接续奋斗的生动缩影。
2018年,石沟驿煤矿结束了百年的开采历史,近千名职工先后分流到公司各个单位。有人说,结束是为了更好地开始,而这结束,也终于让我意识到,这座养育了我们的矿山,贯穿了我人生重要时期的煤矿就是我的家乡,但也最终变成了故乡。所幸的是,无论是故乡还是他乡,依旧长在红旗下,依旧是矿山熟悉的气息,依旧是朴实无华的面孔。
如今,偶尔路过老矿,老电影院依旧矗立在那里,曾经的热闹喧嚣变为孤独的守望,斑驳的墙面,留下历史的印记,仿佛一位栉风沐雨、历经沧桑的老人,成为奋斗岁月的见证者。以前总觉得,故乡的记忆里,一定少不了田野、小路,还有小溪边缓缓没过脚面的溪水,最终却还发现,除了这些,老电影院里的那些快乐时光和《地雷战》《地道战》《大决战》《闪闪的红星》里的电影片段一样烙印在我的脑海里。当年埋在黄土里的地雷、藏在灶台后的地道、铺在东北平原的决战沙盘,都化作了银幕上的光,照进一代代人心里。那缓缓落下的幕布,永远埋藏在我记忆的深处,好比五月的槐花,年年都会开满枝头,清新甜蜜的气息,让人久久地念想着……
20世纪80年代,矗立在石沟驿老矿最高、最气派的那座建筑物就是职工电影院,那里曾经是整个矿区最热闹的场所,也是那个年代许多煤矿的“标配”。从篮球场拾级而上,二十余级台阶又高又陡。当矿上举办篮球、排球赛时,这些平日里略显高陡的台阶便成了天然的观赛台。每逢赛事,台阶上便坐满了挥舞毛巾的矿工与欢呼雀跃的孩童,此起彼伏的加油声让矿区热闹非凡。走进去,影院从后向前呈缓斜坡向下,正前方是一个大大的舞台,舞台上是大大的幕布,座椅是可翻转的光面材料,很多次,正当大家聚精会神看电影的时候,总会听见“哐嘡”一声,顽皮的小孩被卡在座椅上面,又在大人的帮助和轻呵声中重新坐好,如此这般的小插曲几乎都会发生。
那时候,没有手机、网络、电子游戏,人们汲取精神食粮的渠道除了电视和书籍,就是电影了。只要电线杆上大喇叭里传来“今晚六点半将在职工影院播放电影”的声音,那傍晚的矿区街道上,绝对会有成群的大人小孩涌向电影院。每到七一、国庆等特殊的日子,职工影院必放红色经典,《地雷战》里石雷炸响的震撼、《地道战》中百姓智斗侵略者的机敏、《大决战》战场上气势磅礴的冲锋、《闪闪的红星》里潘冬子的英勇无畏,都让人心潮澎湃,红色的种子早早就在我们心里生根发芽。
除了播放电影,老电影院还兼具礼堂的功能,七一、国庆或是春节,矿上的红歌赛、文艺晚会都在这里举办。那时候不明白,如今却懂得那座老电影院的舞台,从来不只是表演节目的地方——它是矿工们将煤尘与汗水酿成歌声的容器,是父辈们在煤层深处点亮的精神灯盏,更是红色基因在工业文明中扎根的特殊土壤。当《东方红》的旋律响起,那些熔铸在钢铁与煤块里的信仰,早已化作舞台上的灯光,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征途。
2012年,矿工们全部搬至新矿区后,老矿区的职工电影院慢慢被时间的沙尘所淹没,渐渐荒败。党的好政策助推着企业欣欣向荣迅猛发展,也让从前住在偏远矿区的矿工们举家搬到了城市,再也不是山窝窝里的“煤黑子”。
进入智能时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也使得数字影院技术早已代替了拷贝放映的方式,现代化的数字影院早已实现了购物、休闲、餐饮一条龙服务,一部手机就可随意挑选喜欢的电影,完成选座付款,再也不必挤着去买电影票。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正是党带领人民接续奋斗的生动缩影。
2018年,石沟驿煤矿结束了百年的开采历史,近千名职工先后分流到公司各个单位。有人说,结束是为了更好地开始,而这结束,也终于让我意识到,这座养育了我们的矿山,贯穿了我人生重要时期的煤矿就是我的家乡,但也最终变成了故乡。所幸的是,无论是故乡还是他乡,依旧长在红旗下,依旧是矿山熟悉的气息,依旧是朴实无华的面孔。
如今,偶尔路过老矿,老电影院依旧矗立在那里,曾经的热闹喧嚣变为孤独的守望,斑驳的墙面,留下历史的印记,仿佛一位栉风沐雨、历经沧桑的老人,成为奋斗岁月的见证者。以前总觉得,故乡的记忆里,一定少不了田野、小路,还有小溪边缓缓没过脚面的溪水,最终却还发现,除了这些,老电影院里的那些快乐时光和《地雷战》《地道战》《大决战》《闪闪的红星》里的电影片段一样烙印在我的脑海里。当年埋在黄土里的地雷、藏在灶台后的地道、铺在东北平原的决战沙盘,都化作了银幕上的光,照进一代代人心里。那缓缓落下的幕布,永远埋藏在我记忆的深处,好比五月的槐花,年年都会开满枝头,清新甜蜜的气息,让人久久地念想着……
(作者单位:宁夏煤业金凤矿)
首页
上一期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