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岁月长歌
2025年10月16日
字数:1563
版次:04

13年前的中秋节前一天母亲永远离开了我们,那年她正好古稀之年。10多年过去了,并没有因时间的推移冲淡了我对母亲的记忆。相反母亲的传奇人生经历一次次撞击着我的心扉,促使着我记录下她身上投射的时代背景。
时代的一粒沙,落到个体身上就是一座山。1942年,中原大地饥荒流行,灾民遍野。母亲出生的宁夏平原因偏远未受到战争侵扰,百姓勉强得以安居。她的童年时代过着衣食无忧的优渥生活,吃穿用度都是配给制,吃油到油坊拿、吃粮到米店取、花钱到账房领。母亲祖上家族产业很大,可人丁稀少。姥爷是20世纪30年代北京大学毕业生,有着进步思想的他不安于平庸生活,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后来,因家境变故,母亲开始过起了缺衣少吃的困顿生活。先是姥姥病故,后又遭遇姥爷去世。母亲兄弟姐妹5人依靠一个年迈的寡居奶奶拉扯长大。母亲不足14岁就成了农村一个主劳力,不但参加生产队的所有劳动,还常常到边远地区开荒屯田。如今的米粮川——吴忠金银滩,是母亲和她的工友们经年累月肩挑背扛、风餐露宿才换来的新天地。
三年困难时期,母亲所在的吴忠,因浮夸风影响,饥荒格外严重。饥寒交迫下,18岁的母亲冒着极大的风险,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带着9岁的小妹踏上了前往邻近内蒙古自治区的求生逃荒之路。在包头,母亲结识了在包钢就职的父亲,随后父亲响应国家精简退职政策,带着母亲回到他的故乡蒙西的一个小山村,这里山大沟深,封闭落后,通讯靠吼,行路靠走,点灯靠油。好在这里野菜、野果相对丰富,在吃糠咽菜中母亲度过了几年时光,在随后的岁月中母亲先后生养了5个子女。母亲善良友爱,自立自强。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母亲常常把从宁夏探亲带回来的大米分送给邻里乡亲,自己却省吃俭用。我在童年时,一次在柴火垛收回邻居家1枚鸡蛋,原以为母亲会夸我能干顾家,不料却遭到母亲的严厉批评教育,她带着我返还了鸡蛋并给邻居道歉。她告诫我说“小了偷针、大了偷金,吃亏是福,占便宜是祸”。自此,我养成了洁身自好、遵规守纪的好习惯。
母亲身高不足1.6米,可争强好胜的性格促使她克服了气候、地利、工种等诸多困难,硬生生地完成了从川区的普通农民工到山区好劳力的转变。白天肩挑背扛挣工分,夜晚煤油灯下做缝补,繁重的体力劳动对母亲的健康造成了严重伤害。
改革开放后,人心思变。为了奔个好前程,母亲带着全家从蒙西的小山村搬迁到了宁夏吴忠市的新灌区。由于家底薄、人口多,母亲干得更卖力,导致她40岁左右就患上了胆囊炎。在母亲的努力下,我们家的经济状况也逐步走在了村里的前列。上世纪90年代初,我首次参加高考因发挥失常而苦闷不已。小学都没有念完的母亲,笃信‘知识改变命运’,鼓励我复读再战,第二年我成功上岸。大学毕业后我成了一名新闻工作者,从事文字工作的我对母亲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却显得力不从心、难以描绘。母亲出生显赫家庭,从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家闺秀到土里刨食的农村妇女,一生命运波折、为了生计3次迁徙,助人为乐、自立自强的品格在居住过的地方邻里乡亲中皆有口碑。
命运似乎总爱和这位坚韧的母亲开玩笑。58岁时,母亲不幸患上了糖尿病,从此许多爱吃的食物都要忌口,她一边按时吃药打针,一边默默忍受着病痛的折磨。2010年,更大的考验接踵而至:她腿部出现血栓,经手术治疗后得以康复;可不久后,又不慎滑倒导致腿部骨折,卧床治疗一年后才勉强能下地行走。不料,此时年轻时患上的胆囊炎已恶变为胆管癌。仅仅三个月后,母亲最终还是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尤其是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各种突发状况与隐性病情叠加爆发,治疗难度极大。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病痛折磨,母亲从未喊过一声疼,始终以坚强的姿态直面一切。如今每当我遇到难事,总会在梦里见到母亲,她微笑着对我说:“有妈在,别怕!”
母亲操劳一生,而未能享受到如今的美好生活。
愿天堂里没有病痛,母亲永远活在我心中。(作者单位:神华能源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