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情结
2025年10月09日
字数:1377
版次:04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对这首歌最熟悉不过了,我的童年就是唱着这首歌长大的。
北京天安门,是我心中的圣地。
1978年之前,村里还没有电视,对天安门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宣传画、小人书上,特别是宣传画里的天安门无比的雄伟,让人神往。平时串门、走亲戚,如果看到谁家在天安门前留影的黑白照片,我会盯着看很长时间。
1994年夏天,在我24岁那年,沉淀在心底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那时刚参加工作的我,得到一个去北京的机会。在准备出行的那几天里,我兴奋得晚上几乎失眠。
初到北京的我,拿起地图就出发了。当我出地铁口看到天安门广场的那一刻,心里说不出的激动。站在广场的边上,遥望着天安门、遥望着飘扬着的五星红旗,出神足足五分钟,然后大踏步地走入广场。金水桥上近观庄严的天安门城楼,瞻仰肃穆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参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军事博物馆,我把天安门广场细细地看了又看。
2006年初冬,我和一位朋友再次来到北京,下了火车找到住宿的宾馆,已近夜里12点。这时我突然想到每逢月初有大型的升旗仪式。机会难得,去看升旗仪式!我把想法跟朋友一说,朋友很兴奋地同意了。我们俩把手机定时呼叫,还不放心,又叮嘱宾馆值班人员到点打电话叫醒。3点半,北京初冬的凌晨,正是夜色最浓的时候,再加上飕飕的小北风,让人感到几分寒意。顾不上这些,我们兴奋地向天安门奔去。我当时想,今天去这么早,肯定能找个好位置!当来到天安门前时,发现自己判断有误,这里早已是人头攒动,有的身着羽绒服,看样子是有备而来;有的衣服单薄,看样子属于“临时起意”。参观的人们还不断地从各个方向朝这里集中,大多数人都神采奕奕地举着小国旗,一点看不出倦意。大家就这样在寒风中默默地静候着,小国旗的金色五星经路灯光折射,特别醒目。大约凌晨4点半,维持秩序的民警开始安排大家排队,准备进入天安门广场。看着长长的队伍,我忍不住问排在我前面的几个人,几点来的?有的说是2点到的,有的说是白天逛完故宫在前门周围找了个小旅馆住下来等到现在。
放行后,两三分钟内,从各个方向进入广场的人流迅速在升旗区域形成了一个大大的正方形人墙。当庄严的国歌声划破广场的晨曦,现场一下子变得肃穆起来,大家默默注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齐唱国歌。在我身边,有个年近40岁的男子,让6岁的儿子骑在他的脖子上看升旗。他说,自己是云南人,过两天就要回去了,带孩子看看升旗仪式,就是想让孩子记住北京,记住天安门。
升旗仪式结束后,天刚蒙蒙亮,人群没有立即散去,大家兴致勃勃地合影留念。我和朋友穿过人群走到距旗杆最近的地方,仰望着飘扬的国旗,感受五星红旗带给我的心灵震撼,爱国之情在心中激荡。尽管身上衣服比较单薄,尽管被寒风冻得脸色有些发青,但我们仍然兴致勃勃地在广场上散步,感受天安门清晨的气息。后来,我又多次到北京,每次不管行程多么紧张,都要抽出时间去天安门广场。
作为14亿中国人的一分子,许多人和我一样,对天安门的特殊情愫割舍不断、挥之不去。“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家是最小国,国家是千万家……”当听到《国家》这首歌时,我心中豁然开朗,沉淀在心底多年的情结一下子打开:庄严的天安门广场,不正是中国这个大家庭的“会客厅”吗,每个中国人来到这里,既感觉到“家”的亲切和温馨,又感觉到“国”的庄严和荣光。
(作者单位:山东费县公司)
北京天安门,是我心中的圣地。
1978年之前,村里还没有电视,对天安门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宣传画、小人书上,特别是宣传画里的天安门无比的雄伟,让人神往。平时串门、走亲戚,如果看到谁家在天安门前留影的黑白照片,我会盯着看很长时间。
1994年夏天,在我24岁那年,沉淀在心底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那时刚参加工作的我,得到一个去北京的机会。在准备出行的那几天里,我兴奋得晚上几乎失眠。
初到北京的我,拿起地图就出发了。当我出地铁口看到天安门广场的那一刻,心里说不出的激动。站在广场的边上,遥望着天安门、遥望着飘扬着的五星红旗,出神足足五分钟,然后大踏步地走入广场。金水桥上近观庄严的天安门城楼,瞻仰肃穆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参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军事博物馆,我把天安门广场细细地看了又看。
2006年初冬,我和一位朋友再次来到北京,下了火车找到住宿的宾馆,已近夜里12点。这时我突然想到每逢月初有大型的升旗仪式。机会难得,去看升旗仪式!我把想法跟朋友一说,朋友很兴奋地同意了。我们俩把手机定时呼叫,还不放心,又叮嘱宾馆值班人员到点打电话叫醒。3点半,北京初冬的凌晨,正是夜色最浓的时候,再加上飕飕的小北风,让人感到几分寒意。顾不上这些,我们兴奋地向天安门奔去。我当时想,今天去这么早,肯定能找个好位置!当来到天安门前时,发现自己判断有误,这里早已是人头攒动,有的身着羽绒服,看样子是有备而来;有的衣服单薄,看样子属于“临时起意”。参观的人们还不断地从各个方向朝这里集中,大多数人都神采奕奕地举着小国旗,一点看不出倦意。大家就这样在寒风中默默地静候着,小国旗的金色五星经路灯光折射,特别醒目。大约凌晨4点半,维持秩序的民警开始安排大家排队,准备进入天安门广场。看着长长的队伍,我忍不住问排在我前面的几个人,几点来的?有的说是2点到的,有的说是白天逛完故宫在前门周围找了个小旅馆住下来等到现在。
放行后,两三分钟内,从各个方向进入广场的人流迅速在升旗区域形成了一个大大的正方形人墙。当庄严的国歌声划破广场的晨曦,现场一下子变得肃穆起来,大家默默注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齐唱国歌。在我身边,有个年近40岁的男子,让6岁的儿子骑在他的脖子上看升旗。他说,自己是云南人,过两天就要回去了,带孩子看看升旗仪式,就是想让孩子记住北京,记住天安门。
升旗仪式结束后,天刚蒙蒙亮,人群没有立即散去,大家兴致勃勃地合影留念。我和朋友穿过人群走到距旗杆最近的地方,仰望着飘扬的国旗,感受五星红旗带给我的心灵震撼,爱国之情在心中激荡。尽管身上衣服比较单薄,尽管被寒风冻得脸色有些发青,但我们仍然兴致勃勃地在广场上散步,感受天安门清晨的气息。后来,我又多次到北京,每次不管行程多么紧张,都要抽出时间去天安门广场。
作为14亿中国人的一分子,许多人和我一样,对天安门的特殊情愫割舍不断、挥之不去。“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家是最小国,国家是千万家……”当听到《国家》这首歌时,我心中豁然开朗,沉淀在心底多年的情结一下子打开:庄严的天安门广场,不正是中国这个大家庭的“会客厅”吗,每个中国人来到这里,既感觉到“家”的亲切和温馨,又感觉到“国”的庄严和荣光。
(作者单位:山东费县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