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里相逢辛稼轩
2025年09月17日
字数:1141
版次:04
放下书卷,方晓华灯初上;轻吟一页页佳词丽句,只觉齿颊留香。立秋过后,夜色已添微凉。
恍惚间,似见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性情温婉、气韵芬芳,臂挽彩篮,一把一把抛撒着千年前的饮泣与欢歌。梁园月、东京酒、洛阳花、章台柳,恍惚皆如昨日;词人们似走进我的生命,留下阴晴圆缺,亦留下悲欢离合。
其间有一声呐喊,如龙腾虎跃,震耳欲聋:“长短句——辛稼轩”。
不同于“枯藤老树昏鸦”的近距离静物勾勒,“碧云天,黄叶地”开门见山,绘就一幅浩浩然的天地阔景;没有“晓来谁染霜林醉”的儿女情长,“落日楼头,断鸿声里”写尽回天无力的迟暮英雄泪;除了岳武穆《满江红》这般慷慨之作,难寻可与“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比肩的大气磅礴、豪情冲天;念及春秋时廉颇饭斗米、肉十斤,飞身上马老当益壮,又怎能胜过“亲射虎,看孙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豪迈?
中国诗词绵延千年锦绣,不乏才子佳人落笔生花:漱玉词如吴侬软语,温润娟秀、娇俏动人;高适、岑参在边塞擂响战鼓,高歌报国之志;王维、贾岛栖心禅宗,得心地空明的人生真味;陶潜于竹林间曲水流觞、幽琴啸吟,东坡在官场失意后跳出宦海浮沉,太白把酒问月、自在嬉游山水。虽各有千秋,但若论印象最深,仍是辛弃疾用刀剑刻进词里的凛然杀气:他自幼习武,曾招兵买马、自训三军以抗金;曾单骑掠阵,追敌两日,第三日提敌首而归;曾奇袭敌营,生擒叛将,又行千里押至临安正法;曾鲜衣怒马,率万人南下归宋,赴都城朝圣。
做这些事时,他年仅二十二岁。
“辛弃疾名弃疾,但他那从小使枪舞剑、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何尝有什么疾病?他只有一件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
从金枪铁马到羊毫软笔,兵权旁落、报国无门,他只能在北固亭中含泪写下“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叹一声“生子当如孙仲谋”。“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点到心痛处,只觉黯然销魂。
一直认为秋天是属于中国文人的,在词人心中,“秋”有着独特的内涵。“自古逢秋悲寂寥”,秋既是凄伤悲苦的象征,也是词人孤独落寞的真实写照。词人们错过了纸醉金迷,淡看了风花雪月;见惯了华灯明昼,也历经了车水马龙。他们如空谷幽兰,秉持着无人自香的气度;似业火红莲,怅饮着一花一世界的孤独。在众人皆醉的空气中,他们选择清醒;在举世皆浊的黑暗里,他们选择决绝——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馋人高张,贤士无名!
纵有经天纬地之才、安邦定国之志,怎奈生于那个病入膏肓、药石无灵的时代。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无奈,化作自嘲。他把愤怒与不甘刻进字里行间,千年之后,解开封印,那些词句依旧带着不羁,嘶吼出震天杀声。
余音袅袅,曲中调子声声悲切。我颤抖着回过神来,只觉不枉遇见这般性情中人。或许这场邂逅,正如他词中所言:“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作者单位:山东聊城公司)
恍惚间,似见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性情温婉、气韵芬芳,臂挽彩篮,一把一把抛撒着千年前的饮泣与欢歌。梁园月、东京酒、洛阳花、章台柳,恍惚皆如昨日;词人们似走进我的生命,留下阴晴圆缺,亦留下悲欢离合。
其间有一声呐喊,如龙腾虎跃,震耳欲聋:“长短句——辛稼轩”。
不同于“枯藤老树昏鸦”的近距离静物勾勒,“碧云天,黄叶地”开门见山,绘就一幅浩浩然的天地阔景;没有“晓来谁染霜林醉”的儿女情长,“落日楼头,断鸿声里”写尽回天无力的迟暮英雄泪;除了岳武穆《满江红》这般慷慨之作,难寻可与“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比肩的大气磅礴、豪情冲天;念及春秋时廉颇饭斗米、肉十斤,飞身上马老当益壮,又怎能胜过“亲射虎,看孙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豪迈?
中国诗词绵延千年锦绣,不乏才子佳人落笔生花:漱玉词如吴侬软语,温润娟秀、娇俏动人;高适、岑参在边塞擂响战鼓,高歌报国之志;王维、贾岛栖心禅宗,得心地空明的人生真味;陶潜于竹林间曲水流觞、幽琴啸吟,东坡在官场失意后跳出宦海浮沉,太白把酒问月、自在嬉游山水。虽各有千秋,但若论印象最深,仍是辛弃疾用刀剑刻进词里的凛然杀气:他自幼习武,曾招兵买马、自训三军以抗金;曾单骑掠阵,追敌两日,第三日提敌首而归;曾奇袭敌营,生擒叛将,又行千里押至临安正法;曾鲜衣怒马,率万人南下归宋,赴都城朝圣。
做这些事时,他年仅二十二岁。
“辛弃疾名弃疾,但他那从小使枪舞剑、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何尝有什么疾病?他只有一件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
从金枪铁马到羊毫软笔,兵权旁落、报国无门,他只能在北固亭中含泪写下“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叹一声“生子当如孙仲谋”。“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点到心痛处,只觉黯然销魂。
一直认为秋天是属于中国文人的,在词人心中,“秋”有着独特的内涵。“自古逢秋悲寂寥”,秋既是凄伤悲苦的象征,也是词人孤独落寞的真实写照。词人们错过了纸醉金迷,淡看了风花雪月;见惯了华灯明昼,也历经了车水马龙。他们如空谷幽兰,秉持着无人自香的气度;似业火红莲,怅饮着一花一世界的孤独。在众人皆醉的空气中,他们选择清醒;在举世皆浊的黑暗里,他们选择决绝——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馋人高张,贤士无名!
纵有经天纬地之才、安邦定国之志,怎奈生于那个病入膏肓、药石无灵的时代。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无奈,化作自嘲。他把愤怒与不甘刻进字里行间,千年之后,解开封印,那些词句依旧带着不羁,嘶吼出震天杀声。
余音袅袅,曲中调子声声悲切。我颤抖着回过神来,只觉不枉遇见这般性情中人。或许这场邂逅,正如他词中所言:“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作者单位:山东聊城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