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0.05%的完美
本报通讯员 蒲叶坤
2025年09月10日
字数:1123
版次:03
  8月26日晨光初露,山东博兴公司维护车间的钢架结构在天窗倾泻的光线中泛着冷冽的银光。热工班长杨立已带领90后退伍军人王梦辰完成整装,两人身影挺拔,在轰鸣的车间里构成了一道独特的师徒风景线。
  “再检查一遍接线端子,不能有半点马虎。”杨立伸手抹了把额头的汗珠说道。这位有着20年工龄的老技师,此刻正半跪在2号机组2C给煤机皮带秤前,指尖轻柔却精准地抚过传感器接线端子,神情专注得如同给新生儿做体检。他比谁都清楚,这台承担着全市三分之一供电任务的发电机组,给煤机皮带秤哪怕只有0.1%的计量误差一天下来就可能造成数十吨燃煤的隐形损耗,这场“毫厘之争”,关乎能源的高效利用,更是责任的精准落地。
  “校验开始。”随着杨立的指令,王梦辰立即进入工作状态。他俯身凝视链码,指尖轻轻拂过金属表面的每一道纹路,生怕错过任何细微瑕疵。转瞬间,他又熟练地拿起扳手,与机务人员刘涵宇默契配合开启设备盖板。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他却顾不上擦拭,所有注意力都凝聚在皮带秤的每一个机械部件上。
  零点校验环节,整个车间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只有皮带运转的细微“嗡鸣”和仪表示数的轻微跳动。杨立既是操作者又是导师,他将晦涩的专业术语转化为生动易懂的比喻:“你看,皮带跑偏就像人走路顺拐,得及时纠正方向;传感器读数不稳就像闹情绪的孩子,得找到‘症结’才能安抚好。”一旁的王梦辰听得格外认真,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要点,遇到不懂的地方便及时追问,眼神里满是求知的渴望。确认零点准确无误后,两人不敢耽搁,立即投入到更为关键的量程校验中。
  “链码准备就位。”杨立的声音在安静的车间里掷地有声。几米长的标准链码被缓缓吊起,金属环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叮当”声。王梦辰的指尖在触控屏上轻盈舞动,每一次点击、每一次参数调整都精准得如同表匠在调试腕表游丝。突然,他的瞳孔骤然收缩,监控屏幕上左右两侧传感器的数值倔强地保持着0.3%的差距,远超标准范围,安全帽下,他的眉头拧成了“川”字。
  “必须立即调整”,这个念头闪电般划过脑海。在精密计量领域,链码就像天平上的砝码,必须严格居中摆放,任何一丝微小的偏移都可能像“蝴蝶效应”般,在后续计量中引发不可估量的误差风暴。王梦辰紧盯监控屏幕,随着链码缓缓归位,屏幕上原本分离的两组数据开始慢慢靠近、重叠,最终稳定在0.05%的误差范围内。那一刻,整个车间仿佛能听到数据归位时那有力的“咔嗒”声。
  2个小时的连续奋战后,当最后一组校验数据完美达标,王梦辰忍不住露出了兴奋的笑容。杨立站在一旁,看着徒弟熟练的操作和沉稳的应对,欣慰的笑容里既有对年轻人快速成长的肯定,更有对热工专业精神得以传承的踏实。“我们热工人就是要跟‘毫厘’较劲,追求极致的精确。”这句话道出了整个热工班组最朴实也最坚定的职业信仰。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