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从“手把手”到“肩并肩”
本报通讯员 乔 娜 梁元祥
2025年09月10日
字数:1278
版次:03
  “师傅,您看这支架的动作速度是不是有点慢?”南忠雄一边调试综采工作面的控制面板,一边向身旁的姬智请教。彼时是2022年,刚入职的南忠雄还是一个对综采设备一知半解的新手,而时任神东煤炭上湾矿综采一队副队长的姬智,既是他的岗位导师,更是引领他走进煤矿技术世界的领路人。
  姬智眯起眼睛,仔细观察支架的动作状态,片刻后沉声道:“嗯,确实慢了点儿。大概率是反冲洗滤芯堵了,你去检查一下液压回路的滤芯组件。”南忠雄闻言立刻拎起工具包,爬上支架四连杆。几分钟后,他满头大汗地返回,脸上带着释然的笑容:“师傅,您说得对!滤芯里全是杂质,我已经更换新的了,现在支架动作恢复了正常。”
  姬智微微点头,随即补充道:“下次遇到这种情况,先听液压泵的声响是否异常,再看压力表数值变化,能更快定位问题。”南忠雄连忙记下,继续紧跟在师傅身后学习。不远处,采煤机轰鸣着转动滚筒,一块块乌黑的煤块被切割、装运,顺着刮板输送机运往井外。师徒二人一边工作,一边交流着采煤技术的心得体会。“师傅,我还有个疑问。”南忠雄突然想起了什么,“关于顶板支护,我发现有时候支架会向一侧倾斜,不知道该怎样精准调整。”姬智闻言停下手中的活儿,拉着他走到倾斜的支架旁,手把手讲解:“顶板支护是综采安全的‘生命线’,容不得半点马虎。支架倾斜就是‘倒架’,你看这里,”姬智指着支架侧护板的操作阀说道,“通过伸缩侧护板施加侧向力,配合推移千斤顶调整角度,就能把支架扶正,保证支护强度达标。”
  南忠雄听得连连点头,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画满了支架调整示意图,心中对师傅的敬佩又多了几分。姬智的教导从不止于“怎么做”,更注重引导他明白“为什么这么做”:从地质条件对支护参数的影响,到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他总能结合现场实际拆解难点,潜移默化中培养南忠雄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这样的悉心指导下,南忠雄进步神速,很快就从“学徒”成长为队内能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
  凭借着师傅教的“多观察、多琢磨、多实践”的方法,南忠雄在日常作业中格外留意现场细节。他发现工作面埋深变化会直接影响煤壁硬度,经过现场数据采集、模拟分析,撰写的《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过地表石灰沟综合技术研究》成功发表在核心期刊上,为同类地质条件下的综采作业提供了实用方案。不仅如此,他的创新潜力也在实践中不断迸发,针对井下设备推移效率低的问题,设计出“侧向推移滑架装置”与“弯曲轨道调节装置”等贴近生产的“小创新”,有效提高了现场作业效率。
  入职仅两年,南忠雄就凭借自身努力,逐渐成长为上湾矿的“创新新星”,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姬智的精心指导与无私传授,为他的成长之路铺设了基石,让他能够在创新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南忠雄的成长与突破,正是上湾矿新入职职工蜕变历程的生动缩影。在这片既充满挑战又孕育希望的煤海热土上,无数像南忠雄一样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在师傅们“传帮带”的引领下褪去青涩、快速成长,师傅们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将几十年沉淀的实操经验、技术智慧与“扎根煤海、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层层传递;青年职工紧跟师傅的步伐勤学技术、苦练本领,把理论知识转化为井下实战能力,用青春汗水攻克一个又一个生产难题。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