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表及里”
2025年09月10日
字数:1443
版次:03
9月5日,辽宁大开厂1号机组A修现场一片繁忙。“叮叮叮……”急促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打破了化学检修班的宁静。“低温间有台钠表数值异常,急需处理。”电话那头传来紧急通知。技术员印亮亮立刻放下手中正在整理的检修作业指导书,利落地招呼徒弟:“秋雨娴,拿上安全帽和工具包,跟我去现场。”90后的印亮亮虽然年轻,却已是班组的技术骨干,秋雨娴是他的徒弟。
到达低温间后,秋雨娴熟练地打开钠表仪表柜门,对照检修流程逐项检查后,向师傅汇报道:“师傅,2号机过热钠表显示为0.00,按步骤调试后仍无响应。”接着,她没有等待指令,主动分析道:“我判断可能是校准零点出现误差,需要准备软纸巾、活化液、除盐水和标准溶液对钠电极进行重新清洗校准。”印亮亮眼中露出赞许的目光,从最初的事事指导到现在的放手锻炼,他见证着徒弟的成长。
然而,此次校准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在进行两点校准的第一点操作时,仪表突然显示“数据错误”。秋雨娴的脸上闪过一丝慌乱,下意识地转头望向师傅。印亮亮没有直接伸手帮忙,而是蹲下身,用温和却坚定的语气提醒:“别慌,想想我们以前是怎么处理这类问题的。”这句话如同定心丸,让秋雨娴渐渐冷静下来,按照师傅教的“先外后内、先易后难”原则逐项排查。
在师傅鼓励的目光中,秋雨娴仔细检查了电路板和导线,还是有些不确定地说:“师傅,会不会是电极坏了?”印亮亮欣慰地点了点头:“没错,就是电极故障。还记得去年1号机组过热钠表出现的问题吗?也是类似情况。电极寿命有限,除了日常维护,定期更换也很重要。”
更换新电极后,秋雨娴按流程完成活化、校准等操作,钠表数值终于恢复正常。看着徒弟愈发熟练的操作,印亮亮打趣道:“恭喜你,又成功解锁一项故障处理新技能。”随即又收起笑容、正色叮嘱:“但万事不能急躁,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规范流程不能省。”面对徒弟,印亮亮既像严师传授技艺,又像“家长”操心细节,正是这份言传身教,让秋雨娴在短时间内进步神速。
谈话间,秋雨娴想起上午处理电导率表异常的情形。当时,她按常规流程排查无果,只好打电话向正在另一区域现场盯改造项目的师傅求助。电话里,印亮亮提示她:“别把目光只局限在仪表本身,取样系统是‘源头’,也去看看水样流量和管路是否通畅。”秋雨娴立刻跑去检查,果然发现取样管路的流量阀有轻微堵塞,导致水样流量不足,这才是仪表异常的真正原因。
“师傅,您怎么一下子就能想到是取样系统的问题呀?”秋雨娴好奇地问。印亮亮笑着分享起自己的成长经历:“这是因为以前我也遇到过类似情况。刚入职时,我也总盯着仪表本身钻牛角尖,是我的师傅告诉我,仪表检修要‘由表及里、追根溯源’,从显示异常倒推到取样、传输、处理的全流程。经验不是天生的,得慢慢积累,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举一反三,把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用到一类问题上。”
“师傅,您真是给我上了一课,原来检修不仅是技术活,更是对系统思维的全面考验。”秋雨娴感慨道。
夕阳西下,一天的检修工作接近尾声。印亮亮带着徒弟回到班组,一边做好工具归位和工作记录,一边讲解检修记录的填写要点:“每一次故障的现象、排查过程、解决方法都要写清楚,这些记录不只是工作凭证,更是咱们班组的‘经验库’,将来不管是你遇到类似问题,还是新徒弟学习,一查就能找到参考。”
秋雨娴一边认真记录,一边看着师傅专注整理工具的侧脸,暗自下定决心:不仅要学好师傅的技术本领,更要传承他的敬业精神与责任担当。希望有朝一日能像师傅一样,既能成为技术上的“排头兵”,更能成为正能量的“传递者”,将这份严谨与坚守继续传递下去。
到达低温间后,秋雨娴熟练地打开钠表仪表柜门,对照检修流程逐项检查后,向师傅汇报道:“师傅,2号机过热钠表显示为0.00,按步骤调试后仍无响应。”接着,她没有等待指令,主动分析道:“我判断可能是校准零点出现误差,需要准备软纸巾、活化液、除盐水和标准溶液对钠电极进行重新清洗校准。”印亮亮眼中露出赞许的目光,从最初的事事指导到现在的放手锻炼,他见证着徒弟的成长。
然而,此次校准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在进行两点校准的第一点操作时,仪表突然显示“数据错误”。秋雨娴的脸上闪过一丝慌乱,下意识地转头望向师傅。印亮亮没有直接伸手帮忙,而是蹲下身,用温和却坚定的语气提醒:“别慌,想想我们以前是怎么处理这类问题的。”这句话如同定心丸,让秋雨娴渐渐冷静下来,按照师傅教的“先外后内、先易后难”原则逐项排查。
在师傅鼓励的目光中,秋雨娴仔细检查了电路板和导线,还是有些不确定地说:“师傅,会不会是电极坏了?”印亮亮欣慰地点了点头:“没错,就是电极故障。还记得去年1号机组过热钠表出现的问题吗?也是类似情况。电极寿命有限,除了日常维护,定期更换也很重要。”
更换新电极后,秋雨娴按流程完成活化、校准等操作,钠表数值终于恢复正常。看着徒弟愈发熟练的操作,印亮亮打趣道:“恭喜你,又成功解锁一项故障处理新技能。”随即又收起笑容、正色叮嘱:“但万事不能急躁,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规范流程不能省。”面对徒弟,印亮亮既像严师传授技艺,又像“家长”操心细节,正是这份言传身教,让秋雨娴在短时间内进步神速。
谈话间,秋雨娴想起上午处理电导率表异常的情形。当时,她按常规流程排查无果,只好打电话向正在另一区域现场盯改造项目的师傅求助。电话里,印亮亮提示她:“别把目光只局限在仪表本身,取样系统是‘源头’,也去看看水样流量和管路是否通畅。”秋雨娴立刻跑去检查,果然发现取样管路的流量阀有轻微堵塞,导致水样流量不足,这才是仪表异常的真正原因。
“师傅,您怎么一下子就能想到是取样系统的问题呀?”秋雨娴好奇地问。印亮亮笑着分享起自己的成长经历:“这是因为以前我也遇到过类似情况。刚入职时,我也总盯着仪表本身钻牛角尖,是我的师傅告诉我,仪表检修要‘由表及里、追根溯源’,从显示异常倒推到取样、传输、处理的全流程。经验不是天生的,得慢慢积累,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举一反三,把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用到一类问题上。”
“师傅,您真是给我上了一课,原来检修不仅是技术活,更是对系统思维的全面考验。”秋雨娴感慨道。
夕阳西下,一天的检修工作接近尾声。印亮亮带着徒弟回到班组,一边做好工具归位和工作记录,一边讲解检修记录的填写要点:“每一次故障的现象、排查过程、解决方法都要写清楚,这些记录不只是工作凭证,更是咱们班组的‘经验库’,将来不管是你遇到类似问题,还是新徒弟学习,一查就能找到参考。”
秋雨娴一边认真记录,一边看着师傅专注整理工具的侧脸,暗自下定决心:不仅要学好师傅的技术本领,更要传承他的敬业精神与责任担当。希望有朝一日能像师傅一样,既能成为技术上的“排头兵”,更能成为正能量的“传递者”,将这份严谨与坚守继续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