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江风给我答案
王子怡
2025年08月19日
字数:870
版次:04
  日子如江水,流过城市便沾了烟火,也裹着鱼米香。我下班后总不愿回家,总是独自坐在松花江畔,试图让潜意识更快地将这座城市认同为“家乡”。那风从江心掠起,裹挟着水汽,一路吻上脸颊,吹散了白日写字楼里积存的疲惫。广场舞的乐曲声在暮色里飘荡,烤冷面摊前大叔和顾客的讨价还价声,也一并揉在晚风里,这些声音在耳中却酿出一种奇异的安宁。
  青春曾踏碎星光,在大学校园的净月潭边,以青春的热血在夜色中肆意奔跑,鼓点追着年轻脚步,只觉前方路阔。那时我们心中坚信,二十六岁的自己定当在远方都市的灯影里奔忙,深夜加班的光晕才是人生的勋章。可如今竟坐在故乡的江边,在晚风里捕捉着另一种踏实。当年远方的鼓点,如今却成了岸边阿姨们舞步的节拍器。当年熟悉的流行曲已悄然隐退,耳中现在回响着《最炫民族风》那熟稔而热闹的旋律,如同人生阶段更替的旁白。
  烟火已煨暖家常,幸而后来,婚姻的安定感如江流注入一方河湾,让我有了停泊之处。正对着江面出神,手机屏幕倏然亮起,是丈夫发来的消息:“今晚炖酸菜”。屏幕的光刺破暮色,也刺透了我的恍惚。那小小的几个字,竟如岸边的锚,瞬间将人从漂泊感中拖回烟火人间。
  江风载水抵岸徊,江面偶有游船的风铃叮咛,一时间天地皆鸣。恰在此时,烤冷面摊的油香混着喧嚷声扑入鼻腔,市井的烟火气竟也像一道光,瞬间冲破了心头的混沌。那刻我才恍然明白,所谓“舒服”,并非妥协的遁词,而是江风与喧闹、是汽笛与炉火、漂泊与归家的调和。原来留在这里,并非退却,而是人生行路至此终于领会的从容,是青春未曾预料的抵达。
  月色已浸透孤舟,风又拂过脸颊,我掏出手机。屏保是大学时和室友在净月潭的合影,青春被框在方寸之间。指尖轻点,锁屏画面悄然变换,映出眼前江流托着晚霞,那霞色在锁屏界面上流淌得比江水更慢。原来此间风物里藏着的答案,恰在无声流转的光阴中显影。
  人总在追寻中为未来描画,却不知命运之笔常蘸取故乡的墨。当远方星光渐烁,唯有脚下这方水土的温存,能真正熨帖灵魂的不安。原来与自己和解,并非对未竟理想的退让,而是一种踏实祝福——它恰如江风般无形,却将我们轻轻托住。
  (作者单位:吉林江南公司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