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矿灯照前路 党徽映初心
2025年08月07日
字数:1828
版次:03
■ 准能黑岱沟露天矿供电队技术员 于云海
  能荣获准能黑岱沟露天矿“2023年—2024年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我倍感光荣。这份荣誉不仅是一纸奖状,更是我在“乌金热土”上17年足迹的缩影,每一次巡检、每一次抢修,都在这张奖状里熔铸成沉甸甸的实干与担当。
  2008年夏天,我满怀憧憬又带着些许懵懂走进了黑岱沟露天矿。眼前的一切不再是书本上的图例,而是实实在在的“大家伙”。比胳膊还粗的高压电缆、电压超6千伏的移动变电站……说实话,我真的有些眼花缭乱。
  那一瞬间我就明白,要想在矿山扎下根,光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书本理论是静态知识,现场才是活课堂。于是工作间隙,图纸和专业书籍成了我最亲密的伙伴,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让书本上那些冷冰冰的符号,在现场扎根、抽芽,绽放出鲜活的生命力。成摞的高压供电原理书被翻得卷了边,页脚画满圈圈点点;复杂的供电系统图上,除了密密麻麻标注的线条,还有随手记下的疑问;老师傅们更是我的“活字典”,我总是追着他们问东问西,半点儿没觉得不好意思,因为我知道,他们身上沉淀的经验才是无价之宝。
  经过4年时光淬炼,我终于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学生兵”,成长为能在实战中稳稳立足的“实干者”。在准能集团第七届职工技术比武中,我拿下供电电工三等奖,这份肯定像一股暖流,让我备受鼓舞。
  2018年,我成为供电队技术员。从亲手操作设备到思考如何让整个供电系统的运行更安全、更标准,对我而言是全新的挑战。岗位变了,肩上的责任也更重了,我更深刻地明白了一个道理:“安全”这根弦,必须深深织进生产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动作里,而“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就是最牢靠的基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每天扎根采场现场,口袋里总是揣着笔记本,眼睛紧盯每一处操作细节,哪个环节容易疏忽?哪个步骤藏着潜在隐患?我一丝不苟地记录下观察到的所有风险点,不厌其烦地琢磨每一个细节,只是为了给队友们制定出真正好用、真正管用的标准化作业流程。后来,我参与编制了《供电队“四步”手指口述》《班组安全作业标准手册》等,并针对现场新增任务,增加了如“前装机拖拽电缆”“开槽机操作”等14项贴合实际的新流程标准。
  制度光贴在墙上可不行,关键得刻进职工心里,落到行动上。我坚持每个月给队里的三个班组轮流授课,组织开展“岗位大练兵”“四步”手指口述模拟演练等,想尽办法把干巴巴的条文变成大家看得见、摸得着、记得住的现场教学,工友们在实践中学会了辨识危险源头、掌握了制定防控措施的方法、安全素养在心里生根发芽。扎实的耕耘换来累累硕果:2018年,供电队在矿“四步”手指口述比赛中夺冠;2020年,维修班组在安全班组评比大赛中取得第三名,我也先后荣获“岗位标准作业流程先进工作者”“班组建设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安全无小事”是我常挂在嘴边并刻在心里的一句话。每年最重要的“春秋检”堪称是对整个供电系统的“大考”,每次我都像上战场般全情投入,组织培训、调配物料、精密安排停电时段、与试验团队精准对接……寸步不离地盯控检修每一个环节,直到所有记录归档、确认万无一失,我才敢放心离开。
  作为技术员,钻研技术、精进管理是我的职责所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做得更多、钻研得更深。
  记得有一次在现场,我看到传统移动变电站是用“手写挂牌”方式,既不规范又存在安全隐患,标识牌还容易损坏、丢失。我当即决定对其进行整改,经过反复研究,想出了用“铁质磁吸板+亚克力磁吸标识条”替代传统挂牌的方法,这就像给每台设备做了一个清晰牢固的“电子身份证”,更换起来方便快捷。这个“金点子”还荣获了矿合理化建议奖,并在现场得到推广应用,切实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安全保障。这让我越发笃定:作为一名党员,我要勇于探索,用实干创新解决现场各类问题。
  生活中,大家经常叫我“海哥”,我打心眼里喜欢这个称呼,充满了亲切感。哪位兄弟需要帮忙,在能力范围之内,我都会搭把手;谁家里遇到困难,我能帮就一定尽力;哪位队友在技能方面遇到瓶颈,我都愿意在现场手把手帮教。在我心里,党徽不仅映照着矿灯的光,更承载着大家的信任和期许,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就是我最大的满足。
  “做事先做人,万事勤为先”,这是我深深烙在心底的座右铭。
  细数17年光阴,从当年那个面对高压设备手足无措的青涩青年,到如今能为设备稳定运行扛起一份责任的技术骨干,一路走来,我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日复一日面对高压线路、操作规程、工友安全时的专注与敬畏。今后,我仍会在这片“乌金”沃土上,以专注为基石、热忱为动力,让胸前的党员徽章为我照亮奋进之路,绽放应有光芒。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