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红帆领航破壁垒
——电科院太原分公司汽轮机叶片研发团队的“破局”与“突围”
本报通讯员 陈阳
2025年08月07日
字数:2866
版次:03

  七月,骄阳似火,电科院太原分公司汽轮机低压末级叶片安全监测及运行控制系统研发已进入关键阶段。在汽机所所长的办公室里,技术人员正围绕党支部攻坚项目的具体安装方案各抒己见。第一套装置即将于8月中旬在衡水电厂完成安装,意味着该项目即将迈入产品化实质阶段,实现从理论研究到工程实践跨越。

技术突围



  随着新能源装机容量的持续攀升,火电机组参与深度调峰已成为行业新常态,显著增加了汽轮机低压末级叶片的安全风险,叶片鼓风、应力超标、水蚀与颤振等问题频发,导致叶片断裂风险急剧上升。
  尽管部分机组已安装了颤振监控系统,但无法实现事前预警与控制,也不能为运行人员提供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指导操作。因此,开发一套适用于新一代煤电运行场景的汽轮机低压末级叶片安全监测及运行控制系统至关重要。
  太原分公司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党建+创新”为抓手,迅速组建起一支以党员为技术骨干、青年职工为核心,平均年龄仅39岁,兼具扎实理论基础与丰富现场实践经验的汽轮机叶片攻坚团队,坚持党建和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吹响研发攻坚集结号。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关键时刻就要冲得上、顶得住、打得赢!我们必须突破现有技术无法实现事前干预、过程控制等短板,建立自主可控的体系,从低压缸安全影响源头出发,实现深度调峰工况下低压缸温度场、流动场、振动以及流量的多场景、多角度有效监测及控制。”太原分公司党支部书记在动员会上的讲话掷地有声。
  在攻坚过程中,团队成员通过深入调研,确立了高精度非平衡流动数值模型、深度调峰工况下汽轮机低压级流固耦合、低压缸排汽温度场及流动场等研究内容,对深度调峰工况下低压缸运行状态进行全面评估,明确了汽轮机低压缸安全运行边界和优化控制策略,构建起汽轮机低压末级叶片安全监测及运行控制系统开发及应用“研究—开发—示范”三位一体的技术路线,誓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7月9日,在“贯彻党建会议精神,夯实党建基层基础”主题党日活动上,陈阳作为党员代表,围绕集团公司“一八八”党建品牌战略,分享了“适用于新一代煤电汽轮机低压末级叶片安全监测及运行控制系统研究”的工作计划以及对“七抓”工程的理解,赢得与会人员的一致认可。

干在实处



  攻关之路从非坦途。项目初期,团队便遭遇了“拦路虎”:由于机组类型、运行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部分成员出现了动摇情绪。
  “同志们,科研攻关就像登山,最艰难的时刻往往就是离顶峰最近的时候。”小组长陈阳在交流会上鼓舞职工士气,这位年仅38岁的技术专家,主动牵头负责典型机组选取及运行方式边界确认。那段时间,他几乎以办公室为家,从项目可行性分析到技术路线规划,每一个细节都亲自把关。为协调跨部门资源,他跑遍相关单位,耐心沟通需求、凝聚共识。最终,项目总体技术路线通过了可行性论证。“党员就要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去。”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党支部始终把关心项目组成长放在心上、抓在实处。通过“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激励青年在攻坚项目中“挑大梁”“争先锋”,实现“实施一个攻坚项目,涌现N个创新团队,培养一批科研骨干”的目标,让人才在攻坚中各尽其能。
  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深入现场,鼓励大家把“责任”二字刻进每个环节。从党支部书记到副总经理,只要有时间就与攻坚团队一同深入研究课题,围绕研究内容、应用场景展开充分讨论,带头破解项目难点堵点,及时为大家排忧解难,激励党员在攻坚中成长淬炼,以行动诠释担当,在攻坚阵地上当好“红色先锋”。
  平日里,如果在办公室找不到团队成员,他们一定是在汽机办公室和项目组一起琢磨技术方案、破解攻关难题。党支部“干在实处”的精神引领和小组长“干在实处”的态度示范,形成强大合力,让一度动摇的团队重拾信心、重燃斗志,在攻坚困境中凝聚起破局前行的坚定力量。
  团队成员沉下心来反复推演参数、优化模型,在夜以继日的努力下,取得多项突破:
  ——通过开展高精度非平衡流动数值模型研究,探明了深度调峰工况下三维真实叶栅通道内的温度场、涡系特征及其发展规律;
  ——通过开展深度调峰工况下汽轮机低压级流固耦合研究,掌握了不同工况下末级叶片的应力分布及变形情况,明确了深度调峰工况下末级叶片的耦合特性和颤振诱发机理;
  ——通过开展低压缸排汽温度场、流动场等研究,结合低压末级叶片状态参数,对运行状态进行全面评估,确定了汽轮机低压缸安全运行边界,提出了低压缸运行优化控制策略,并完成了汽轮机低压末级叶片安全监测与运行系统的开发。
  “陈阳同志,项目还有几处需要再讨论,我们明天再去趟华北电力大学,讨论一下最新的技术方案。”6月26日,从府谷电厂出差返程的途中,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了陈阳难得的小憩,“收到,我马上回去整理资料。”为攻克项目难关,他连续奔赴多个电厂调研,连续一个月扎根一线。
  7月29日,在与山西公司生产安环科信党支部的共建交流会上,陈阳就汽轮机低压缸深度调峰运行监控策略进行研究与探讨。对方党支部对该项目思路的前瞻性、技术路径的可行性表示高度赞赏,并提出多项深化合作的具体建议,为技术成果落地应用拓宽了渠道。

走在前列



  走进攻坚团队的办公室,桌上“党员示范岗”的标牌格外醒目。工作日志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温度和扭矩随流量的变化、模态振动、不同负荷下末级动叶温度分布等试验数据,每一组数字都凝结着昼夜不辍地钻研。角落里堆放的方便面箱,默默诉说着加班的日常。
  “看到项目雏形的那一刻,所有的辛苦都值了。”团队成员小张抹去脸上的油渍,露出疲惫却自豪的笑容。这个去年刚入职的90后小伙,是陈阳手把手带出来的徒弟。他连续一个月驻守电厂,收集了上万组运行数据。回来后,大家纷纷打趣道:“小张,这趟‘修行’可把你熬瘦了。”他却说:“值!能为攻坚项目贡献力量,掉几斤肉怕啥。”话语里的雀跃,藏着年轻人在硬仗中淬炼成钢的骄傲。
  年轻技术员小孟曾因屡次试验失败萌生退意,却在目睹陈阳为验证一个参数连续16个小时守在办公室、其他成员主动分担最棘手的数据分析任务后,重新拿起试验图纸:“他们能拼,我为啥不能?”攻坚团队每个人都以严谨作风、精湛技术诠释着“能担当”的深刻内涵。攻坚之路依然漫长,他们深知不能有丝毫懈怠,唯有扛起责任、全力冲刺。
  这种“走在前列”的劲头,如涟漪般扩散开来。汽机节能研究所的青年们主动申请加入数据复核工作,连实习生都捧着笔记来请教试验方法。当党员带头啃下“硬骨头”、当年轻职工主动接过重担、当越来越多的人把“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这份由党建引领催生的行动自觉,已让奋斗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扎根生长,折射出奋斗者最动人的光芒。
  夜幕降临,办公室依旧灯火通明。团队成员们还在讨论着第二天振动测量、温度场测量的试验方案。
  风劲帆满图新志,砥砺奋进正当时。实现低压缸排汽参数和叶片状态在线监测、早期故障源头控制、低压缸在安全区域运行……汽轮机叶片攻坚团队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电科院产品化布局,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强科研成果转化,着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他们的故事,是新时代电力人牢记使命、勇攀高峰的生动写照,更是基层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精彩缩影。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