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大别山
2025年08月01日
字数:1406
版次:04
6月下旬,参加了单位组织的“追寻红色足迹、赓续大别山精神”党性教育培训班,得以亲近“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老区大别山,走近那些可歌可敬的先辈和烈士。
大别山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从这里走出了349位开国将帅。大别山是英雄的山,“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浴血奋战,12万大军最后只剩5万,7万军魂留在大别山。
许是年龄大了,走在纪念馆里、纪念碑前,读着那些悲壮的故事,听着那些动情的讲解,凝视着先烈们那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呼唤着那一个个英雄的名字,不由得一阵阵心疼。他们中的很多人,真的还是孩子啊!
少年英烈林清芝,牺牲时15岁、肖国清16岁、潘忠汝21岁、吴光浩23岁、王志仁23岁、沈仲华24岁、王修民26岁、戴克敏26岁,家族中14人参加革命,11人牺牲……被活埋的,被惨无人道的酷刑折磨致死坚贞不屈的,肠子被打出来托着肠子继续战斗的……是什么让这群意气风发的青年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也要一往无前?是心中的主义,是“不死就要革命”的决心,是黎明一定会到来的坚定信念!
走近大别山,你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是军人的忠和孝。许世友将军戎马一生,7次加入“敢死队”,九死一生,战功赫赫,为国尽忠。只一个执念,生不能尽孝,死后一定要“回”到母亲身边,为母守坟。他也由此成为唯一一位被特批土葬、“下不为例”的将军。
走进大别山,你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是“军民情”。军爱民,民拥军。农户周大娘为救下党代表王树声,用自己的最后一个儿子周正道作为替身交给敌人,一命换一命。为支持革命,吴焕先父兄六口被杀,老母亲和妻子却将乞讨来的粮食送到部队,却一个饿死在家中的夹墙,一个饿死在乞讨路上,妻子死前还怀有身孕。
位于新县箭厂河乡李家河村的“红田”惨案遗址,一块不到30平方米的稻田被反动地主清乡团及其勾结的敌军当成刑场,前后不到两个月时间,300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那方稻田,平均每平方米就叠放着10余位烈士的躯体,浸染着10多位烈士的鲜血,随意抓起一把泥土,都能攥出血来。
程怀天烈士就是在这里牺牲的。为逼他交出党的组织名单和账款,数九寒天,敌人剥光他的衣服,施以种种酷刑,也没能撬开他的嘴,就将他押到稻田,四肢钉在门板上,砍掉手和脚。他在这里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砍头只当风吹帽,甘洒热血绘锦绣”。程怀天和烈士们倒下的稻田,每到清明时节都会开满鲜艳的红杜鹃,映衬着后人们敬献的朵朵白花,在风中讲述着什么是誓死捍卫,什么是永不忘记。
听过黄德耀讲“大别人满门忠烈一家人”的故事,你才能深刻体会到什么叫精神传承,什么叫生生不息。黄德耀的姥姥——新县“江姐”晏春山,被捕后受尽折磨。烙烙铁、钉竹签、压杠子、烧红的铁丝穿透掌心……为避免昏迷后说出战友的名字,在敌人又一次逼迫她找游击队时,晏春山把敌人带到了远离组织的鸡公寨,在大花台岩顶高喊“共产党万岁!”纵身跳下悬崖,壮烈牺牲。姥姥牺牲时妈妈才6个月,后来姥爷潘家年也壮烈牺牲,妈妈潘凤英走上革命道路。黄德耀的爷爷黄本富和小爷黄成香也是烈士,爸爸黄世祥是老红军。黄德耀退休后,经常应邀宣讲革命先烈故事,曾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黄德耀说,他要成为一根不断的“红线”,传承好红色基因,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是黄德耀,永远饱含深情,永远热泪盈眶,讲着先烈的故事,告诉后来的孩子们,是那些沉睡的前辈,用热血和生命迎接可爱的中国,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作者单位:国电电力技术咨询分公司)
大别山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从这里走出了349位开国将帅。大别山是英雄的山,“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浴血奋战,12万大军最后只剩5万,7万军魂留在大别山。
许是年龄大了,走在纪念馆里、纪念碑前,读着那些悲壮的故事,听着那些动情的讲解,凝视着先烈们那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呼唤着那一个个英雄的名字,不由得一阵阵心疼。他们中的很多人,真的还是孩子啊!
少年英烈林清芝,牺牲时15岁、肖国清16岁、潘忠汝21岁、吴光浩23岁、王志仁23岁、沈仲华24岁、王修民26岁、戴克敏26岁,家族中14人参加革命,11人牺牲……被活埋的,被惨无人道的酷刑折磨致死坚贞不屈的,肠子被打出来托着肠子继续战斗的……是什么让这群意气风发的青年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也要一往无前?是心中的主义,是“不死就要革命”的决心,是黎明一定会到来的坚定信念!
走近大别山,你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是军人的忠和孝。许世友将军戎马一生,7次加入“敢死队”,九死一生,战功赫赫,为国尽忠。只一个执念,生不能尽孝,死后一定要“回”到母亲身边,为母守坟。他也由此成为唯一一位被特批土葬、“下不为例”的将军。
走进大别山,你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是“军民情”。军爱民,民拥军。农户周大娘为救下党代表王树声,用自己的最后一个儿子周正道作为替身交给敌人,一命换一命。为支持革命,吴焕先父兄六口被杀,老母亲和妻子却将乞讨来的粮食送到部队,却一个饿死在家中的夹墙,一个饿死在乞讨路上,妻子死前还怀有身孕。
位于新县箭厂河乡李家河村的“红田”惨案遗址,一块不到30平方米的稻田被反动地主清乡团及其勾结的敌军当成刑场,前后不到两个月时间,300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那方稻田,平均每平方米就叠放着10余位烈士的躯体,浸染着10多位烈士的鲜血,随意抓起一把泥土,都能攥出血来。
程怀天烈士就是在这里牺牲的。为逼他交出党的组织名单和账款,数九寒天,敌人剥光他的衣服,施以种种酷刑,也没能撬开他的嘴,就将他押到稻田,四肢钉在门板上,砍掉手和脚。他在这里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砍头只当风吹帽,甘洒热血绘锦绣”。程怀天和烈士们倒下的稻田,每到清明时节都会开满鲜艳的红杜鹃,映衬着后人们敬献的朵朵白花,在风中讲述着什么是誓死捍卫,什么是永不忘记。
听过黄德耀讲“大别人满门忠烈一家人”的故事,你才能深刻体会到什么叫精神传承,什么叫生生不息。黄德耀的姥姥——新县“江姐”晏春山,被捕后受尽折磨。烙烙铁、钉竹签、压杠子、烧红的铁丝穿透掌心……为避免昏迷后说出战友的名字,在敌人又一次逼迫她找游击队时,晏春山把敌人带到了远离组织的鸡公寨,在大花台岩顶高喊“共产党万岁!”纵身跳下悬崖,壮烈牺牲。姥姥牺牲时妈妈才6个月,后来姥爷潘家年也壮烈牺牲,妈妈潘凤英走上革命道路。黄德耀的爷爷黄本富和小爷黄成香也是烈士,爸爸黄世祥是老红军。黄德耀退休后,经常应邀宣讲革命先烈故事,曾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黄德耀说,他要成为一根不断的“红线”,传承好红色基因,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是黄德耀,永远饱含深情,永远热泪盈眶,讲着先烈的故事,告诉后来的孩子们,是那些沉睡的前辈,用热血和生命迎接可爱的中国,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作者单位:国电电力技术咨询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