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品味词牌之美
◎刘井林
2025年07月30日
字数:3257
版次:04
  在中华文学的星河中,宋词如璀璨的明珠,而词牌则是串起这些明珠的丝线,承载着千年的韵味与情感。每一个词牌,都有着独特的由来与寓意,仿佛一扇扇通往不同情感世界的门,引领我们领略古人的喜怒哀乐,感受那穿越时空的文字之美。
  “清平乐”,这三个字本身便带着一种安宁祥和的气息。它原为唐教坊曲名,寓意着祈求海内清平。李煜的《清平乐·别来春半》中写道:“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在这阕词中,李煜借“清平乐”的词牌,将离别的愁苦与思念之情缓缓道来。虽词中充满哀愁,却也在细腻的描写中,展现出一种静谧的美,让我们感受到词人内心深处对安宁团圆的渴望。这种渴望,在“清平乐”这个本应充满祥和的词牌衬托下,显得愈发深沉而浓烈。
  “西江月”,调名取自李白“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的诗句,带着悠悠的沧桑感。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词人以轻快的笔触,描绘出乡村夏夜的美好景色。在“西江月”中,我们能看到那皎洁的月光、听到悦耳的蝉鸣蛙叫,感受到丰收的喜悦,体会到一种悠然自得的闲适之情,也仿佛与词人一同漫步在乡间小路上,沉醉于这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之中。这里的“西江月”,不仅是一种词牌的形式,更成为了词人情感与自然美景交融的载体,让我们在品味词韵的同时,也能体会到生活的质朴与美好。
  “沁园春”,气势恢宏,常用来抒发豪迈奔放的情感。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堪称经典:“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在“沁园春”的磅礴气势下,词人将北国雪景的壮丽、对历史人物的评说以及自己的宏伟抱负,展现得淋漓尽致。那如椽巨笔,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画卷,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气吞山河的豪迈气概,领略到词牌与词作完美融合所产生的震撼力量。
  “如梦令”,名字便带着如梦如幻的朦胧美。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词人回忆起年少时的一次游玩经历,在“如梦令”简短而灵动的词牌中,将那份无忧无虑的欢乐、沉醉以及意外闯入藕花深处的惊喜,生动地展现出来,读来仿若自己也置身于那个美好的傍晚,与词人一同感受着这如梦般的奇妙旅程,体会到一种纯真而又浪漫的情怀。
  “水调歌头”,曲调高亢,常被用来抒发复杂的情感。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中秋之夜,苏轼借“水调歌头”这一词牌,将对亲人的思念、对美好生活的祝愿,融入优美的词句之中。那跌宕起伏的情感,如潮水般涌动,既有对生命的感慨,又有豁达超脱的情怀,让我们在感受词牌韵律之美的同时,也深深被词人的情感打动。
  “菩萨蛮”,词调婉转优美。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词人通过“菩萨蛮”的词牌,描绘出江南的秀丽风光和温柔多情。那碧绿的春水、听雨入眠的画船、美丽的女子,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江南美景图。在婉转的词调中,我们不仅领略到江南的美好,也感受到词人对江南的深深眷恋之情。“菩萨蛮”,如同江南的丝竹之音,轻柔婉转,将词人的情感娓娓道来,让我们沉浸在江南的温柔水乡之中,同时也体会到那份浓浓的乡愁。
  “浣溪沙”,常用来表现细腻的情感。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在“浣溪沙”中,晏殊将时光流逝的感慨、对往昔的怀念以及孤独寂寞的心情,表达得含蓄而深沉。那“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千古名句,更是将人生的无常与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在品味词句之美的同时,也不禁陷入对自身的思考。“浣溪沙”的每一个字,都像是词人情感的细腻笔触,轻轻描绘出内心的情感世界,让我们感受到时光的匆匆流逝,引发我们对生活的珍视和对过去的怀念。
  “蝶恋花”,多用来表达爱情主题。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词人以“蝶恋花”为载体,将相思之苦、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描绘得缠绵悱恻。那“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深情表白,更是打动了无数人的心。“蝶恋花”这个词牌,将恋人间的思念、痛苦与坚守,通过优美的词句展现出来,让我们在阅读中,为那份真挚的爱情而感动,也对爱情有了更深的理解。
  “临江仙”,风格空灵悠远。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在“临江仙”的词牌下,杨慎以宏大的视角,将历史的沧桑融入到壮丽的自然景色之中。那豪迈而又超脱的情怀,如江水般奔腾不息,让我们在感受词牌之美的同时,也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临江仙”在这里,成为了词人对历史思考的寄托,让我们在面对岁月的流逝和事业的起伏时,能够以一种更加豁达、超脱的心态去看待,体会到一种超越世俗的宁静与淡然。
  “满江红”,充满激昂慷慨之气。岳飞的《满江红·写怀》:“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以“满江红”为号角,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和壮志豪情。那铿锵有力的词句,如战鼓般震撼人心,让我们感受到词人对国家的忠诚、对敌人的愤恨以及收复失地的坚定决心,也让我们领略到词牌所蕴含的强大精神力量。在这里,“满江红”是一首激昂的战歌,激励着人们为了国家的尊严和荣誉,奋勇拼搏,勇往直前。
  除了上述这些词牌,宋词中还有许多其他词牌同样具有独特的韵味和情感。如“浪淘沙”,其词调多表达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虞美人”,常被用来抒发复杂的情感;“点绛唇”,常用来勾勒细腻的情感或清幽的意境;“卜算子”,常用来寄托高洁志向或真挚情谊;“忆江南”则充满对美好景致的追忆。八百七十多个词牌,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共同构成了宋词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
  词牌之美,美在其独特的由来与寓意,美在它与词作完美融合所展现出的丰富情感,美在那穿越千年依然动人的意境。它们或是帝王宴乐时的余韵、或是文人感怀间的沉吟、或是市井歌谣里的凝练,将月光、雨雪、烽火与柔情,化作长短句,在历史长河中激荡回响。当我们吟诵“清平乐”的安宁,能触摸到古人对太平盛世的永恒祈愿;低唱“满江红”的激昂,仍可听见英雄胸中奔涌的热血呼啸。失意时,我们在“浣溪沙”的徘徊里共鸣;奋起时,于“沁园春”的磅礴中汲取力量;思念时,在“如梦令”的朦胧中追忆往昔。这些词牌不仅是文学体裁的标识,更是民族精神的密码:“水调歌头”以豁达消解生命困惑,“蝶恋花”用深情诠释人间至爱,“临江仙”借旷达照见宇宙的苍茫。岁月流转,这些文字构筑的情感圣殿,让我们得以跨越时空,与千年前的灵魂对话,在平仄交错的旋律里,感受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脉动。
  (作者单位:平庄煤业老公营子矿)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