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油光里的微光
◎王子怡
2025年07月30日
字数:1001
版次:04
  在苦涩的旧时光里,一坛猪油静静地立在厨房角落,它的存在本身便是一种承诺——承诺温饱,承诺生活的延续。迟子建的《一坛猪油》以这个看似平凡的日常物件为切入点,展开了一段关于东北乡村生活的细腻叙事。表面上,这是一坛用于烹饪的动物脂肪;深层里,它却承载着整个家庭的情感记忆与生存智慧。
  在文学的长廊中,日常物常被赋予超越其物理属性的意义,成为情感的载体与记忆的容器。迟子建通过对这坛猪油的书写,完成了一次对平凡之物的神圣加冕,让我们看到在最普通的物质中,往往蕴藏着最不普通的精神光芒。
  迟子建以她特有的细腻笔触描述猪油如何白得像雪、凝得像玉,将实用之物提升至审美对象。当母亲小心翼翼地舀出一勺猪油为家人炒菜时,这一动作已超越烹饪本身,成为一种爱的仪式。猪油在锅中融化的过程,恰似艰苦环境中亲情的流动与蔓延。这种将日常生存需求与深层情感需求完美融合的描写,展现了迟子建对生活本质的深刻把握——人既需要面包维持生命,也需要赋予面包意义的故事来滋养灵魂。
  猪油坛子更是一个强大的记忆装置,它封存着特定历史时期的集体经验。迟子建笔下,每一次开启坛盖的动作都如同打开记忆的闸门,释放出往昔岁月的芬芳与苦涩。猪油特有的气味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无形纽带,触发一连串关于艰难岁月中相互扶持的回忆。这种通过具体物象唤起集体记忆的叙事策略,使《一坛猪油》超越了个人回忆录的范畴,成为一代人共同经历的文学纪念碑。
  在迟子建的文学世界里,猪油经历了从日常物到情感载体的嬗变过程,揭示了迟子建创作的核心美学——在最平凡处发现诗意,在最普通处挖掘深刻。当一坛猪油能够承载如此丰富的情感和记忆时,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周围的一切普通物件,它们是否也在默默记录着我们的生活与情感?
  在当代物质过剩的时代重读《一坛猪油》,我们不禁被那种对物质的珍视态度所震撼。当猪油需要被小心翼翼地保存、计量使用时,人与物的关系呈现出一种近乎神圣的相互尊重。相比之下,现代消费主义文化中的物质丰富反而可能导致人与物关系的异化——物品不再被珍视,而是被随意丢弃;人与物的联系不再深刻,而是流于表面。
  《一坛猪油》最终向我们展示的是平凡生活中的神圣微光。迟子建笔下的猪油坛子提醒我们,真正的富足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我们与所拥有之物建立怎样的联系。当一坛猪油能够成为一个家庭的情感中心时,物质匮乏反而可能催生精神上的丰盈,这种悖论式的洞见,对当今社会具有特殊的启示意义。
  (作者单位:吉林江南公司)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