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宫有座望乡亭(三)
2025年07月25日
字数:2323
版次:04
潘高峰捂着伤口不敢松手,便让工友帮他向班长报告,准他回站上去包扎。其实一开始潘高峰是不想报告的,觉得自己能挺住。轻伤不下火线,这是铁路人的作风,也是铁路人坚守岗位的底线,况且潘高峰是个好强的性子。
潘高峰从隧道里出来,一脸黑煤灰,当他踉跄着经过小卖部时,正好被小山英看见,小山英三步并作两步跑上前去,一把拉住潘高峰扶进了小卖部。
小山英不由分说地往碗里倒了半瓶白酒,先用毛巾擦去潘高峰额头上的灰污,再蘸酒精擦拭伤口。待血渍擦净后,小山英把云南白药沿着伤口撒了一遍,从柜子里取出一条格子纱巾,把伤口缠了个结结实实。
潘高峰一个劲地喊疼,说那种疼好像不是在伤口处,像在受伤的另一侧,又像绕着脑袋疼,搞得他也说不清。小山英有些急了,建议潘高峰到轩岗镇的医院做个全面检查。潘高峰心里清楚,怎么去是个问题,他总不能总麻烦小山英吧。
小山英看出了潘高峰的心思,就劝他:“伤口这么长,早晚要去镇上处理,晚去不如早去,抓紧点!”
“怎么去?”
“我用电三轮拉着你。”
“能行吗?”
“咋了,几百斤粮食我都能拉动!”
“不是那个意思。”
“啥意思,怕人说闲话?那我把老石大哥叫上。”
“别,别。他不会来的。”
“咋了,他不来,我还不能去找他?”小山英撂下一句话,开门出去了。
小山英利索地打开门,一溜烟跑出她的栅栏小院。潘高峰下意识地摸了摸缠在头上的格子纱巾,软软的,有一些微凉。想到了远在西海固的新婚妻子,只是这种感觉很短暂,仅仅停留在新婚蜜月中的那几天,停留在李菲丽那固执坚守农村的思想里,停留在他和李菲丽的争吵里。
原来,小两口早已商定,婚后李菲丽随丈夫一起离开家乡,在潘高峰工作的地方租个房子,做个买卖。可就在两人打算离开的头一天,李菲丽的母亲找上门来,哭得死去活来,说什么也不答应女儿离开。李菲丽不忍看到母亲伤心,跪在了潘高峰跟前,原谅她做不了自己的主。
潘高峰含着泪水,紧紧地搂着妻子,很久没有说话。潘高峰不想妻子为难,便答应她留在老家,并向妻子许诺会常回来看她,等条件好一些,接她和岳母走出西海固,到外面的城市一起生活。
陷在回忆中的潘高峰,不知道石心雨什么时候进了小山英家的院子,直到小山英把她的电动三轮发动了,响了两声喇叭,他才转头看到正向小卖部快步走来的石心雨。
“还在这愣神呢,我以为你倒下了,看把小山英急的。”石心雨一进门,看到潘高峰没事一样在发愣,就责备起潘高峰。可话音一落,他看着那条格子纱巾哈哈地笑了起来,弄得潘高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这点小伤,死不了。”
“别嘴硬了,赶紧上车。”
石心雨扶着潘高峰上了小山英的电动三轮车,小山英加了一下电门,就奔轩岗镇去了。
路上,潘高峰告诉石心雨,他的头疼得厉害,想吐。石心雨想兴许电动三轮的颠簸,让小山英放慢速度。小山英头也没回,反倒加快了速度,抢一秒是一秒。
石心雨和小山英把潘高峰从CT室里扶出来休息,结果两个小时后才出。小山英问潘高峰能不能坚持两小时,如果坚持不了,她就想办法弄张床来。
石心雨看了一眼摇摇欲坠的潘高峰,问小山英:一时半会到哪儿弄去?
“这你别管,我有办法。”
潘高峰看着小山英,不知道说什么好,嘴角微动,摸了一下医生给他换好的白纱布,轻轻地摇了一下头。
“你别逞能,挺不住就躺下。”小山英看到潘高峰摸了一下伤口处,以为他坚持不了,就劝他休息。
潘高峰摆了一下手,意思是不需要床,也不需要躺。小山英建议潘高峰给家人打电话,让他媳妇来照料几天。
“你照料也行,他老家那么远,来一趟也不容易,等人到了,伤口早好了。”石心雨接过小山英的话茬。
“我照料也没啥,可人有媳妇。”
“那有啥,潘高峰有媳妇和你啥关系?”
“你这是啥话,你没媳妇,不是照样不敢娶我吗?别说娶我,两句闲话就把你吓得不敢来小卖部了,还是当大哥的,怂包一个!”
潘高峰听着两个人斗嘴,心里直乐。他觉得小山英和石心雨之间是有感情的,他们二人在心里给彼此留着地,就等水到渠成的那一天。
潘高峰思前想后,决定把妻子接来,以此来澄清和小山英的误会。最主要的是以受伤为借口,把李菲丽从她母亲身边脱开身,接到自己身边,真正过上日子。
没有出过远门的李菲丽,把潘高峰告诉她的线路一站一站地抄在纸上,装在贴身的衣兜里,像她的护身符,一刻也不离开。她把千里迢迢的路程,都装在心里,不敢告诉母亲,只是轻描淡写地对母亲说,一路上不用倒车,很方便,而且还订了卧铺,睡一觉就到了。李菲丽的母亲也就半信半疑了。
李菲丽自打上了火车,心里七上八下,火车每经过一站,她都要把脸贴着车窗往外瞅,看车站上来来往往走动的人,她知道那些人群里不可能有潘高峰,可她还是在搜寻,好像一走神,就会错过一样。一天一夜的行程后,绿皮车慢慢地进了轩岗站,下车的人不多,三三两两,尽管她心急如焚,急于见到潘高峰,也得控制自己,迈着一脚踩不死个蚂蚁的步子,跟在三三两两的旅客身后慢慢往前挪。
小山英和石心雨站在出站口,瞅着向外走的旅客。小山英按照潘高峰的描述,认定走在人群后面的绿衣女子就是李菲丽,便朝着李菲丽喊了一声。李菲丽抬起头,看着小山英,快走了几步,在距离两步远的地方,问:“你是山英姐吧。”
“叫啥姐不姐的,叫我小山英,他们都这样叫!”
“麻烦你了。”李菲丽轻声细语地说道。
“没啥,我就是跑腿的。”小山英一边说一边去接李菲丽的行李。
小山英接过行李,转手就给了石心雨,然后对着李菲丽说:“忘了告诉你了,这是老石大哥,和潘高峰一个宿舍的。”
李菲看了一眼石心语,没言语。小山英捕捉到了李菲丽脸上的羞涩,爽朗地笑了,指着不远处的电动三轮让李菲丽看,“那是咱们的车,一会我拉你们回去。”
潘高峰躺在小山英专门给他们夫妻俩腾出来的一间房子,心里十分舒畅,看外面的山都比往日是雄浑壮美,栅栏上牵牛花开得格外讨喜。(未完待续)(作者单位:朔黄铁路)
潘高峰从隧道里出来,一脸黑煤灰,当他踉跄着经过小卖部时,正好被小山英看见,小山英三步并作两步跑上前去,一把拉住潘高峰扶进了小卖部。
小山英不由分说地往碗里倒了半瓶白酒,先用毛巾擦去潘高峰额头上的灰污,再蘸酒精擦拭伤口。待血渍擦净后,小山英把云南白药沿着伤口撒了一遍,从柜子里取出一条格子纱巾,把伤口缠了个结结实实。
潘高峰一个劲地喊疼,说那种疼好像不是在伤口处,像在受伤的另一侧,又像绕着脑袋疼,搞得他也说不清。小山英有些急了,建议潘高峰到轩岗镇的医院做个全面检查。潘高峰心里清楚,怎么去是个问题,他总不能总麻烦小山英吧。
小山英看出了潘高峰的心思,就劝他:“伤口这么长,早晚要去镇上处理,晚去不如早去,抓紧点!”
“怎么去?”
“我用电三轮拉着你。”
“能行吗?”
“咋了,几百斤粮食我都能拉动!”
“不是那个意思。”
“啥意思,怕人说闲话?那我把老石大哥叫上。”
“别,别。他不会来的。”
“咋了,他不来,我还不能去找他?”小山英撂下一句话,开门出去了。
小山英利索地打开门,一溜烟跑出她的栅栏小院。潘高峰下意识地摸了摸缠在头上的格子纱巾,软软的,有一些微凉。想到了远在西海固的新婚妻子,只是这种感觉很短暂,仅仅停留在新婚蜜月中的那几天,停留在李菲丽那固执坚守农村的思想里,停留在他和李菲丽的争吵里。
原来,小两口早已商定,婚后李菲丽随丈夫一起离开家乡,在潘高峰工作的地方租个房子,做个买卖。可就在两人打算离开的头一天,李菲丽的母亲找上门来,哭得死去活来,说什么也不答应女儿离开。李菲丽不忍看到母亲伤心,跪在了潘高峰跟前,原谅她做不了自己的主。
潘高峰含着泪水,紧紧地搂着妻子,很久没有说话。潘高峰不想妻子为难,便答应她留在老家,并向妻子许诺会常回来看她,等条件好一些,接她和岳母走出西海固,到外面的城市一起生活。
陷在回忆中的潘高峰,不知道石心雨什么时候进了小山英家的院子,直到小山英把她的电动三轮发动了,响了两声喇叭,他才转头看到正向小卖部快步走来的石心雨。
“还在这愣神呢,我以为你倒下了,看把小山英急的。”石心雨一进门,看到潘高峰没事一样在发愣,就责备起潘高峰。可话音一落,他看着那条格子纱巾哈哈地笑了起来,弄得潘高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这点小伤,死不了。”
“别嘴硬了,赶紧上车。”
石心雨扶着潘高峰上了小山英的电动三轮车,小山英加了一下电门,就奔轩岗镇去了。
路上,潘高峰告诉石心雨,他的头疼得厉害,想吐。石心雨想兴许电动三轮的颠簸,让小山英放慢速度。小山英头也没回,反倒加快了速度,抢一秒是一秒。
石心雨和小山英把潘高峰从CT室里扶出来休息,结果两个小时后才出。小山英问潘高峰能不能坚持两小时,如果坚持不了,她就想办法弄张床来。
石心雨看了一眼摇摇欲坠的潘高峰,问小山英:一时半会到哪儿弄去?
“这你别管,我有办法。”
潘高峰看着小山英,不知道说什么好,嘴角微动,摸了一下医生给他换好的白纱布,轻轻地摇了一下头。
“你别逞能,挺不住就躺下。”小山英看到潘高峰摸了一下伤口处,以为他坚持不了,就劝他休息。
潘高峰摆了一下手,意思是不需要床,也不需要躺。小山英建议潘高峰给家人打电话,让他媳妇来照料几天。
“你照料也行,他老家那么远,来一趟也不容易,等人到了,伤口早好了。”石心雨接过小山英的话茬。
“我照料也没啥,可人有媳妇。”
“那有啥,潘高峰有媳妇和你啥关系?”
“你这是啥话,你没媳妇,不是照样不敢娶我吗?别说娶我,两句闲话就把你吓得不敢来小卖部了,还是当大哥的,怂包一个!”
潘高峰听着两个人斗嘴,心里直乐。他觉得小山英和石心雨之间是有感情的,他们二人在心里给彼此留着地,就等水到渠成的那一天。
潘高峰思前想后,决定把妻子接来,以此来澄清和小山英的误会。最主要的是以受伤为借口,把李菲丽从她母亲身边脱开身,接到自己身边,真正过上日子。
没有出过远门的李菲丽,把潘高峰告诉她的线路一站一站地抄在纸上,装在贴身的衣兜里,像她的护身符,一刻也不离开。她把千里迢迢的路程,都装在心里,不敢告诉母亲,只是轻描淡写地对母亲说,一路上不用倒车,很方便,而且还订了卧铺,睡一觉就到了。李菲丽的母亲也就半信半疑了。
李菲丽自打上了火车,心里七上八下,火车每经过一站,她都要把脸贴着车窗往外瞅,看车站上来来往往走动的人,她知道那些人群里不可能有潘高峰,可她还是在搜寻,好像一走神,就会错过一样。一天一夜的行程后,绿皮车慢慢地进了轩岗站,下车的人不多,三三两两,尽管她心急如焚,急于见到潘高峰,也得控制自己,迈着一脚踩不死个蚂蚁的步子,跟在三三两两的旅客身后慢慢往前挪。
小山英和石心雨站在出站口,瞅着向外走的旅客。小山英按照潘高峰的描述,认定走在人群后面的绿衣女子就是李菲丽,便朝着李菲丽喊了一声。李菲丽抬起头,看着小山英,快走了几步,在距离两步远的地方,问:“你是山英姐吧。”
“叫啥姐不姐的,叫我小山英,他们都这样叫!”
“麻烦你了。”李菲丽轻声细语地说道。
“没啥,我就是跑腿的。”小山英一边说一边去接李菲丽的行李。
小山英接过行李,转手就给了石心雨,然后对着李菲丽说:“忘了告诉你了,这是老石大哥,和潘高峰一个宿舍的。”
李菲看了一眼石心语,没言语。小山英捕捉到了李菲丽脸上的羞涩,爽朗地笑了,指着不远处的电动三轮让李菲丽看,“那是咱们的车,一会我拉你们回去。”
潘高峰躺在小山英专门给他们夫妻俩腾出来的一间房子,心里十分舒畅,看外面的山都比往日是雄浑壮美,栅栏上牵牛花开得格外讨喜。(未完待续)(作者单位:朔黄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