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地心光轨
◎ 刘井林
2025年07月19日
字数:1255
版次:04
  凌晨两点三十分,小区万籁俱寂。张小杰手机屏幕骤然亮起,电话那头焦急的嗓音裹着电流杂音:“主运皮带故障,采煤生产停摆!”他条件反射般弹坐起身,妻子在混沌中翻了个身,带着困意的抱怨消散在关门声里。
  四十分钟后,工靴踏响巷道的水泥地面。张小杰边听值汇报边穿工作服,矿灯带子在腰间勒出深痕。“跟我下井。”话音未落人已闪进罐笼。他俯身将耳廓紧贴变频器外壳,指尖在操作屏上跳跃滑动,汗珠顺着安全帽系带滑落,在检测仪幽光里划出银线。“模块老化,立即更换。”诊断声在岩壁回音。当备用模块啮合齿轮的震颤穿透岩层时,工友们望着重新启动的钢铁长龙,不禁竖起大拇指:“老张这耳朵,能听出零件的心跳。”
  这样的生死时速,不过是张小杰技术履历的冰山一角。一年前智能水处理系统初装,厂家技术人员撤离不久就突发故障。张小杰带着技术组啃完上百页电路图集,在控制柜前搭起行军床。第六个夜晚,他突然抄起扳手敲击滤罐:“这里加个缓冲阀!”众人将信将疑照做,死水竟真的活了过来。如今工友们还流传他的话:“咱机电人,要当设备的‘主治大夫’,光会开药不行,得懂病理,敢动手术。”那些精密仪表在他手里,就像老农熟悉每块耕地的脾性。
  技术攻坚只是一面,团队管理方显真功夫。机电区里,他推行“设备包机到人、责任终身制”,每台机器都像有了“监护人”。麾下百余号人马,性情各异、技能参差,张小杰却能收放自如。新入职大学生小刘,初入井下,好奇懵懂。张小杰察其端倪,安排经验丰富的技术员带着小刘从基础巡检做起,耐心讲解设备原理,示范操作要领。又私下与小刘促膝长谈,分享自己初涉煤矿时的懵懂与成长,驱散其心头阴霾。
  安全管理更是张小杰心头的“高压线”。每日班前会,他剖析隐患案例,将“安全第一”念叨地刻进众人骨子里。有次发现工人小杜图省事,高空作业未按规程佩戴保险带,张小杰面色骤变,当场停工整顿,亲自监督整改,并施以严厉批评:“咱多一分小心,家人就少十分担忧。”话语质朴却振聋发聩。在他的带领下,实现了全年安全平稳达标运行。
  参加工作二十六年,八千多个日夜,家里、单位两点一线,这便是张小杰的时间刻痕。小女儿六岁生日那晚,张小杰再次因井下抢修爽约。深夜归家,生日蛋糕还摆在餐桌上,小女儿却躺在沙发上睡着了。妻子说,“孩子要等爸爸回来再吃蛋糕,可她实在太困了”这个在百米井下面对钢铁故障也未曾皱眉的汉子,此刻却悄然红了眼眶……
  春节值守名单上,“张小杰”三个字永远排在首位。今年大年初一检修主运皮带时,他带领员工两天两夜奋战在井下。妻子嗔怪他“不顾家”,可看到丈夫归来时疲惫却满足的笑容,听闻他又保障了生产运行,埋怨也化作无声的支持。
  七一前夕,集团公司党建工作会议,作为集团优秀共产党员的张小杰在分会场缺席了,那时他在井下。走出罐笼时,苍穹如墨,星斗密布。张小杰目光不禁再次投向身后幽深的井口——那里,他工友们头顶的矿灯,汇聚成一条流动的光河,在地心深处执着蜿蜒,仿佛大地的脉搏在顽强跳动。这地下星河,没有苍穹的浩瀚,却以千钧之重,托起煤海之上的人间烟火。

(作者单位:平庄煤业老公营子矿)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