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不愧“国字号”
◎ 夏晓红
2025年07月19日
字数:1287
版次:04
  6月28日,周六,休息日,那也挡不住又为自己的集团骄傲了一把!《中国电力报》微信公众号发布新闻“国家能源集团全球首发!千亿级发电大模型问世”,一下子兴奋起来:又一项“全球首发”,又一个全球发电行业智能化的“中国方案”,不愧“国字号”!
  全中国产销的煤炭中每6吨煤就有1吨来自国家能源集团;用的电中每8度就有1度来自国家能源集团;每8吉焦的供热量就有1吉焦来自国家能源集团;每9吨的铁路货运量中就有1吨来自国家能源集团,这是规模上的“大”,而一个又一个的“国内首台”“全球首发”“世界一流”,则是她的“强”。
  从2016年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煤业发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转眼9年,30多万国家能源集团人以苦干、实干、创新干拼出令人瞩目的业绩,不负总书记嘱托。
  身为国能人,尤其是新闻宣传工作者,我曾亲历一些激动人心的场景,去过总书记视察过的一些单位,也总能在第一时间看到来自煤、电、化、运各板块的捷报,并转发分享。亲友们不一定能看懂那些神奇的创造,但都懂我的自豪。
  我曾在神东上湾煤矿见识过世界首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8.8米超大采高智能综采工作面,采煤效率世界第一,体验妥妥的发展硬实力;也曾在贺兰山宁煤采煤沉陷区看到过回填的满山绿色,看到岩羊回归,欣慰满满的社会责任感。骄傲于采煤工人穿上了白衬衫,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一键采煤”,也骄傲于煤质快检技术将检测效率提升100万倍。
  我曾在锦界电厂三期扩建项目见识过直接空冷汽轮发电机组的“世界首例高位布置”和八机一控、一键启停;见识过国内智能化程度最高、用人最少、95万千瓦装机用工不到 30人的京燃热电,参观过她的主控室,见识过她的智能巡检。
  我曾在榆林化工惊艳过那些由黑黑的煤转化成的各色结晶体。拉长煤炭产业链,把“一块煤”裂变成“一滴油”“一块布”“一根丝”,国家能源集团的煤化工产品走进寻常百姓生活。更牛的是,2024年11月30日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首次使用国家能源集团的煤基航天煤油作为主动力燃料,一飞冲天!
  我曾在包神铁路帅气的“神24”机车上拍过照,28800千瓦单机最大功率、2280千牛单机最大牵引力、106米最长车长以及24轴最多轴数,“神24”机车刷新轨道交通运输牵引动力的四项世界纪录。朔黄铁路更是将业内专家认为的“天方夜谭”通过一次次技术创新,实现了重载跨越奇迹,主导研发的新型智能重载电力机车获评“2024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
  我还曾到访海外,亲眼见过获得煤电机组连续运行最长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印尼南苏电厂1号机组,24个月的建设工期创印尼电力史之最,投产后双机12年无非停,电厂连年获“印尼最佳电力公司”称号,囊括多项印尼电力最高奖项。爪哇7号项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被媒体盛赞“高效清洁煤电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又一张‘国家名片’”!
  用双脚丈量集团的事业版图,走得越远,越知其波澜壮阔。用文字和镜头聚焦集团人的奉献,离得越近,越感其敬业和担当。
  勇于创新,解决“卡脖子”难题,争创一流,舍我其谁;全力保供,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舍小我顾大局,能源报国!我骄傲我工作在国家能源集团,心怀“国之大者”,不愧“国字号”!

(作者单位:国电电力技术咨询分公司)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