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六个一”模式破局
——包头能源李家壕矿班组建设走出特色路
本报通讯员 乔文耀
2025年07月11日
字数:2333
版次:03
  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广袤大地上,包头能源李家壕矿如同一位坚韧的守护者,肩负着年产600万吨煤炭的重任。这座现代化煤矿,拥有26个运行班组,始终将班组建设视为安全管理的“神经末梢”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
  近年来,李家壕矿以“六个一”为核心抓手,即一把手工程、一个目标、一条思路、一个理念、一种模式、一套体系,构建特色班组建设生态,走出了一条“政治引领强、安全根基牢、素质提升快、文化氛围浓”的创新之路,为煤炭企业班组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李家壕样本”。
  锚定“一把手工程”压实主体责任。李家壕矿将班组建设提升至“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战略高度,成立以矿长为组长的班组建设领导小组,构建起“矿长统筹、分管领导主抓、职能部门协同、区队班组落实”的四级管理网络。通过将班组建设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清单,与绩效考评、评先选优深度挂钩,倒逼各级管理者将责任扛在肩上、抓在实处。领导班子成员定期深入基层班组参加班前会、安全分析会,现场协调解决设备检修、技术攻关等实际问题,形成“领导带头干、职工跟着干”的良好氛围。
  聚焦“一个目标”,筑牢安全防线。李家壕矿锚定“零事故、零伤亡”目标,从制度建设入手,修订完善34项安全管理制度,建立330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创新推行“安全积分制”,将职工安全行为、隐患排查等纳入积分管理,与绩效奖金、晋升通道直接挂钩,激发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主动性。2024年,该矿顺利通过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一级矿井验收,安全治理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坚持“一条思路”,推进“五型班组”建设。李家壕矿围绕“安全型、学习型、创新型、节约型、和谐型”五型班组建设思路,制定《“五型班组”考核标准》,细化8大项、36小项考核指标,建立“月度检查、季度考评、年度总评”动态管理机制。在“学习型”班组建设中,明确各班组每月开展不少于4次集中学习,建立“班组学习档案”,记录职工技能提升轨迹;在“创新型”班组建设中,设立“创新基金”,鼓励职工开展小改小革,近三年累计完成技术创新项目52项,其中12项获国家能源集团表彰。
  树立“一个理念”,厚植安全文化。“以人为本、安全为天”的安全文化理念,如春风化雨般渗透到李家壕矿的每个角落。在办公楼、井口、生产车间等区域,安全漫画、警语、岗位格言等宣传元素随处可见;长200米的安全文化长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安全生产历程、事故案例教训,成为职工的“安全警示教育课堂”;常态化开展“三违”亲情帮教、“事故案例我来讲”等活动,邀请职工家属走进矿区,通过亲情感化引导职工规范安全行为。近三年,该矿“三违”发生率下降68%,职工安全意识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管安全”实现根本性转变。
  创新“一种模式”,构建特色管理体系。李家壕矿立足矿井生产实际,制定《班组建设管理办法》《班组安全建设管理制度汇编》等8项制度,实现管理规范化;搭建“钉钉”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发班前会日志、材料申领等34项模块,推动管理数字化;实施班组长“选育用评”一体化机制,将本科以上学历青年职工纳入后备人才库,近两年13名优秀大学生走上见习班组长岗位;建立“师带徒”奖励机制,对师傅与徒弟同奖同罚,三年来完成师带徒62人次,徒弟全部独立上岗;以党建为引领,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创建活动,让党旗在班组一线高高飘扬。
  完善“一套体系”,强化考核激励。李家壕矿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的考核评价体系,将班组建设纳入区队负责人年度述职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设立班组建设专项奖励基金,对获评“五型班组”的集体给予奖励,对优秀班组长授予“明星班组长”称号,并优先推荐晋升。通过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相结合,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显著提升班组凝聚力、战斗力。
  通过强化班组建设,李家壕矿安全管理实现“三个转变”:从被动监管向主动防控转变、从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转变、从单一管理向系统治理转变。近五年,矿井轻伤率下降72%,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周期持续延长,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队伍素质全面升级。自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以来,李家壕矿累计培养高级技师8人、技师26人、技术能手58人,班组长本科以上学历占比提升至45%。职工创新活力竞相迸发,近三年获国家专利32项、行业级创新成果19项,“智慧矿山”建设步伐加速推进,智能化采煤工作面覆盖率达100%。
  管理模式示范引领。李家壕矿“六个一”班组建设模式得到行业广泛认可,先后接待神东煤炭、中煤集团等单位参观交流30余次。“五型班组”建设经验在集团内部推广,其“互联网+班组建设二维码墙”“请进来走出去”交流机制等创新举措,成为煤炭企业班组建设的“标配”。2024年,该矿获评“全国煤炭行业班组建设示范单位”,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深化“智慧班组”建设,依托5G、大数据等新技术升级“钉钉”管理平台,开发班组安全风险预警、技能培训VR模拟等功能,实现班组管理全流程数字化、可视化。同步建立“班组数字档案”,动态记录职工安全行为、技能水平、创新成果等数据,为人才培养、绩效考核提供精准支撑。
  强化“人才孵化”工程,实施班组长能力提升计划,与高校、职业院校合作开展定制化培训,着力打造“懂技术、会管理、善创新”的复合型班组长队伍。扩大“师带徒”覆盖面,建立“首席技师工作室”,推行“技能等级与薪酬挂钩”制度,让技术人才“有地位、有待遇、有奔头”。
  从黄土高原到能源重阵,李家壕矿以“六个一”模式为笔,在班组建设的答卷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这里的每一个班组都是安全生产的“堡垒”、技术创新的“摇篮”、文化传承的“阵地”。未来,这座现代化煤矿将继续以班组建设为根基,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勇毅前行,向着一流清洁能源供应商目标阔步迈进。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