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困难越向前
2025年07月10日
字数:1099
版次:03

何超罡核对流量计数据。
7月4日,宁东化工基地的空气被烈日炙烤得仿佛凝固,温度计指针死死咬住35℃刻度线,为迎峰度夏保供战役拉响了高温警报。在宁夏煤业烯烃二公司粗苯分离装置的框架顶部,仪表车间党员何超罡正半蹲在灼热的钢格栅上调试变送器。此时正是午后2时30分,金属框架吸收的热量透过工鞋鞋底传来灼痛感,但他手中的红外测温仪仍稳稳对准变送器外壳——“40.7℃,正常。”
在煤化工装置,仪表设备被称为“眼睛”和“大脑”。时刻监测着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变化,如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并将这些关键信息准确地捕捉、实时呈现,让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能够清晰地了解生产状态,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和异常情况。
粗苯分离装置作为宁夏煤业“1126”链势发展战略的核心项目,投用后将使粗苯转化率提升40%。这套延伸自芳烃抽提装置的新工艺,却给仪表团队出了道难题:23道阀门、118台仪表、7个急停按钮和17个控制回路的系统组态下装及回路调试,需要在短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就像在高速路上换轮胎,既要快更要稳。”车间主任在例会上的比喻,让何超罡感到肩头的分量。
项目准备阶段的图纸会审会上,何超罡的笔记本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标注。面对设计院提供的IO点表,他连续48小时对照现有机柜硬件布局,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26个新增模块的接线冲突点,最终形成13页的笔记。DCS厂家工程师感慨:“你们何主任我们技术人员还熟悉安全逻辑。”
“联锁测试组注意,模拟混合芳烃进料压力高高联锁信号!”清晨7时30分,何超罡的对讲机划破装置区的寂静。他正带领三组人员同步开展回路测试:一组在现场操作阀门,一组在控制室监控数据,第三组则蹲在机柜间比对信号反馈。他爬梯时能明显感觉到安全帽与塔身钢板的轻微粘连,汗水顺着下巴滴在
操作票上。
“何工,这个调节阀开度反馈偏差0.5%。”郑彦举着对讲机喊道。何超罡立刻攀到8米高的平台,用万用表逐段测量信号回路,最终在接线端子处发现一根细如发丝的铜丝短路。“仪表工就得有‘鸡蛋里挑骨头’的较真劲儿。”他擦掉镜片上的汗珠,手把手教郑彦重新压接端子,“0.5%的偏差在常温下可能没事,但高温环境下会放大成安全隐患。”
当最后一个联锁测试完成时,何超罡的工服已被汗水浸得发皱,后背的盐渍形成了不规则的白色纹路。他掏出手机,屏幕上显示着妻子发来的微信:“孩子说爸爸是会修‘巨人眼睛’的英雄。”看着机柜间里闪烁的系统运行灯,他眼角笑出了皱纹:“我们不仅要修好‘眼睛’,更要让整个装置的‘神经’在高温下保持清醒。”
在这场迎峰度夏的保供战役中,他与无数煤化工党员一道,用汗水诠释着“越是困难越向前”的担当——他们既是装置安全的守护者,更是产业链延伸发展的开路先锋,让红色党旗在能源保供一线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