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洪水的较量
2025年07月08日
字数:1090
版次:03

吉东海核算工程量。
7月2日,乌兰木伦站区暴雨倾盆,雨水宣泄般冲刷着这片土地。包神铁路集团维修服务公司的党员吉东海却如同雕塑一般站在神朔到瓷窑湾站的区间线路旁,静望稠密的雨幕,汇聚成流,顺着排水渠倾泻而下,冲击着新建铁路护坡和挡墙。挡墙的另一侧,一列发往神朔线的重载列车呼啸而过。由他监管施工的这段防洪工程,经受住了暴雨的考验。
神瓷区间线路,是连接包神线和神朔线的要冲之地,每天有十几列的重车由此经过,在国能集团铁路运输板块地理位置关键,承接着重要的能源保供任务。但该线路却因为常年受水害影响,成为集团重点防护路段。特别是K1+995-K2+500区间段,随时都可能因为一场降水,造成护坡垮塌、阻断线路的严重后果。
时间回溯到3个月前,吉东海初次踏入这段线路时心里并没有底。严重水毁的边坡、形同虚设的挡墙、复杂的地质环境、施工改造的复杂,再加上即将到来的雨季,每一个客观条件,都像一道道复杂的难题,等待着施工组织者的逐步化解。
为了不辜负组织交付的重任,吉东海和公司的同事通力配合,传承“把支部建在连上”的优良传统。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倒排工期,做好施工设计、组织物资采购、开展人员调配,绘制作战蓝图。他也被公司委以重任,驻守在施工一线,任现场负责人,开始了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工程最困难的是在进行刷坡的时候……”吉东海回忆。由于施工地段复杂,整个护坡有着近60度的仰角,加之邻近既有线,作业面积狭窄,还要保护原有的设备设施安全,无法采用大机械作业。于是吉东海结合现场环境,灵活处置各种困难险情。施工材料无法用车辆运输,就组织人工搬运;大型挖机到不了现场,就用吊车把一台小挖机吊运到施工地点;护坡坡度大没有作业面,就让挖机采取分层作业的方式,为现场创造作业面。
由于该地段土质的酥松,在施工的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机械滑坡、碎石滚落的情况,一旦侵犯线路,就会对行车造成安全隐患,为避免此类情况,吉东海及时向公司汇报,配合相关部门,迅速调整施工方案,让工人用钢架材料在既有线左侧构筑起一条两米高的挡墙,把所有的潜在风险阻挡在挡墙之外。
就这样,原本6个月的工程项目,仅用两个半月就完成了主体工程的施工浇筑。吉东海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党员的职责和担当,扎根一线,靠前指挥,强化安全管理、严格质量把控,将汗水与心血毫无保留地倾注在这段充满挑战的线路上。
6月19日,当集团防洪检查组实地视察时,原本遍地“疤痕”的护坡已然不见,矗立在大家眼前的是一段集实体护墙、骨架护坡、排水系统为一体的混凝土骨架护坡,护坡里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苜蓿和灌木已露出了新芽。现场专家不禁感叹,这与其说是一项应急防洪工程,更像是一个支部攻坚竞赛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