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修复“神经末梢”
本报通讯员 董世民
2025年07月08日
字数:962
版次:03

陆军安装调试汽轮机大轴振动探头。


  3月15日凌晨,煤制油公司热电生产中心汽轮机大修现场,温度陡降。仪表盘上,大轴振动数值突然跳动异常——维系汽轮机安全运行最关键的“神经末梢”突然失灵了。主控室内气氛骤然绷紧,汽轮机这个庞大“心脏”的每一次搏动都关乎整个系统的存亡,如同悬于发丝之上。大轴监测仪表探头的失效,瞬间让这台钢铁巨兽的运转蒙上巨大阴影,保供重担千钧压肩。
  “这是大轴监测的命门,我来!”一声果断请缨刺破凝重空气。热工班党员陆军目光精准锁定了故障位置——探头安装在汽缸与轴承座之间极窄缝隙深处,如同在巨兽肋骨间隙寻找被遗忘的脉搏。此处空间逼仄,仅容瘦小身材勉强侧身进入,内部油污弥漫,昏暗光线中连呼吸都显得滞重。陆军二话不说,脱去厚重棉衣,深吸一口气,如同潜入深海般蜷缩身体,一寸寸艰难挤入那道冰冷金属构成的缝隙。油污很快浸透了他的工装,在昏暗狭窄的间隙里,他调整姿势,一手托举校验仪,一手在极其有限的角度中反复校准调试……狭小空间空气稀薄,油污刺鼻,他额头渗出汗珠,混着与油污,一干就是数小时,直到最后一处探头信号重新稳定传输到主控室。
  保供战场,从来不是孤勇者的舞台。陆军深知,单丝不成线,孤木难为林。他带领班组成员,在汽轮机复杂的“躯干”上展开了一场精密“体检”。每一个测点的拆装、每一处线路的梳理、每一次参数的校验,皆需分毫不差。深夜的厂房里,灯光映照着他们伏案校验、反复核对的专注身影。当新安装的探头经受住满负荷试运的考验、各项数据回归平稳之际,陆军布才终于松弛下来。无声的数据洪流中,钢铁巨兽重新发出平稳有力的搏动——那是他们献给保供前线最铿锵的誓言。
  “关键时刻,陆军他们顶得上、拿得下!”热工主管感慨道。这些精密探头如同嵌入庞大机组血肉的敏感神经,每一次微弱震颤都被精密捕捉,每一次细微异常都被及时预警。陆军与班组成员日夜守护的,正是汽轮机安全运行的生命底线。
  走出车间,灯火通明的厂区如同不夜之城。陆军疲惫的身影融入这片光海,胸前那枚党员徽章,在深夜的灯火下,折射出沉静的光芒。
  热电生产中心是煤制油装置的“动力心脏”与“热力命脉”,每一度稳定输出的电能、每一股精准输送的高中压蒸汽,都直接驱动着转化塔的旋转、保障着反应釜的温度、维系着全流程的“安稳长满优”运行。如陆军一样的热电人守护的,正是这澎湃动力与炽热能量的根基所在。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