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一笼莜面栲栳栳
卫思雨
2025年07月04日
字数:1538
版次:04
  老屋的土炕还留着太阳晒过的暖意,我推开吱呀作响的厨房门,一股混合着陈年烟火、莜面的焦香和熟悉的草药气息便扑面而来。灶台前,奶奶的身影被跳跃的灶火勾勒得有些佝偻。案板上,一场专属于她、也专属于我童年记忆的指间舞曲正在上演——那便是奶奶最拿手的莜面栲栳栳,一笼盛满了光阴与慈爱的乡愁。
  “思儿回来啦?来,奶奶给你做莜面栲栳栳!”奶奶抬起脸看向我,皱纹里漾开的笑意比灶火还暖。她那双布满老年斑、关节微微变形的手,此刻却异常灵巧有力。深褐色的莜麦粉倒入粗陶盆,滚烫的开水“呲啦”一声冲下去,竹筷搅动间热气升腾。奶奶的双手按压、揉搓着面团,那动作沉稳有力,带着几十年岁月沉淀下来的从容与力道,面团在她掌下渐渐变得光滑柔韧,像一块温润的玉石。这揉面的功夫,是时光在她筋骨里刻下的年轮。
  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那指尖的绝活。奶奶揪下一小团烫手的面,稳稳地放在那块被她摩挲了一辈子、油润发亮的小青石板上。没有花哨的手法,只见她布满褶皱的手掌根部“啪!”地向前一推、一压、一旋!动作看似不疾不徐,力道却恰到好处,一片边缘圆润、薄厚均匀的圆形面皮便如莲花般在石板上绽开。接着,指腹蘸着少许面粉,轻轻捻起面皮边缘,两指向内一卷、一立!一个形如蜂巢小筒的栲栳栳便亭亭玉立在了笼屉上。一个,又一个……动作如行云流水。那些小小的栲栳栳在奶奶指间次第绽放,挨挨挤挤,像一群听话的胖娃娃,稳稳地立在蒸屉上。这哪里是做饭?分明是奶奶用布满岁月沟壑的双手,在灶台边演绎着最动人的生命诗篇,将黄土地的坚韧和对我的爱,都细细揉捏进这小小的面食里。
  “老话讲,栲栳栳的魂儿,一半在捏,一半在蘸料里浸着呢!”奶奶一边不紧不慢地捏着,一边慢悠悠地念叨着。旁边的小铁锅里,她秘制的蘸料正“咕嘟咕嘟”地唱着歌。那是时光熬煮出的味道:或许是窖藏经年、酸香醇厚的腌菜汤,汤里沉着几粒油亮的肥肉丁,酸味绵长,解腻生津;或许是慢火煨炖、香气浓郁的羊肉臊子,羊油的脂香被老姜和陈醋驯服得温润醇厚;又或许是那最经典的“醋调和”——自家石臼捣的粗粝辣椒面,淋上滚烫的、带着独特香气的本地胡麻油,“滋啦”一声,红光迸溅,香气四溢,再调入小半碗色泽如墨、酸香醇厚的老陈醋。这蘸料的方子,是奶奶舌尖上的宝藏,是刻在游子心头忘不掉的家的印记。
  “出锅喽——!”随着奶奶一声悠长的吆喝,厚重的木锅盖被掀开,白茫茫的蒸汽如瀑布般奔涌而出,瞬间模糊了奶奶花白的头发和慈祥的笑脸,却清晰了所有关于老屋、关于童年的记忆。热气裹挟着莜麦质朴浓烈的谷物香气,充盈了整个厨房。蒸腾的云雾中,那些小小的栲栳栳吸饱了水汽,一个个精神饱满地矗立着。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个,在奶奶那碗沉淀了岁月滋味的蘸料里滚上一圈,让它贪婪地吸饱那酸、辣、咸、鲜的精华。送入口中,外皮柔韧弹牙,内里浸润了汤汁的醇厚,莜面特有的粗粝感在咀嚼中化作一种踏实的满足,浓郁的滋味在舌尖层层绽放。这一刻,味蕾化作时光机,瞬间将我带回那个趴在灶台边、眼巴巴等待的童年。每一口的筋道温热,都饱含着晋北高原的风霜雨雪,沉淀着黄土地的厚重深情,更浸润着奶奶手掌心那永不褪去的慈爱与暖意。
  我走过千山万水,尝过世间百味,最熨帖肠胃、抚慰心灵的,永远是奶奶灶台边这一屉手捏的莜面栲栳栳。它早已不是简单的食物,是时光深处沉淀下来的无言大爱。那一笼笼在蒸汽中挺立的小小堡垒,守护的不仅是莜麦的醇香,更是血脉里流淌的根脉记忆,是奶奶用一生光阴为我酿造的、名为“家”的永恒滋味。在异乡的寒夜里,只要想起奶奶在灶火旁那佝偻而专注的身影,想起她布满皱纹的双手翻飞出的画面,想起掀开笼屉时那满屋暖香和奶奶满足的笑容,我的心底便涌起无尽的暖流与归依。这,就是奶奶的味道,是山西人血脉中,最醇厚、最悠长、足以抵御岁月风霜的乡愁。

(作者单位:广东清远电厂)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