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桥影
朱明鹤
2025年05月23日
字数:1887
版次:04
  再次踏上石炭井,我惊诧于石炭井的变化!今年农历初一,霞霞、慧慧给我拜年,吃罢饭。“老师,咱们去石炭井看看吧!”“好啊,我也多年没去了,那里承载着我成长的记忆!”
  刚进入石炭井,在大地的褶皱里,有两座不算高的山,像两位沉默的巨人,遥遥对望。其间,有一条山路蜿蜒曲折——这是石炭井人凿开的山路,每一处纹理都写满了时光与故事。
  新华街,找不到我住过的二楼,照相馆、工商银行、邮局,都紧紧地闭着门。北头宽敞处,东边石炭井派出所牌子崭新;西边红光市场墙面乌黑,洞孔密布,顶棚已被岁月褪去那一片蓝。北边招待所、原石炭井矿务局办公大楼,西边篮球场变成了职工之家。通往矿井的山路,走到架在铁路上面的那座铁架木板桥前,桥口设置了挡板,不让人进入了。想当初每当火车轰鸣而过,整座桥就轻轻颤抖,仿佛在哼一支古老的矿工号子。再往西走,就是我进过无数次的、父母上班时的矿井。想起食堂的烤饼,皮上满是芝麻,焦黄酥脆,里面夹着红糖,热乎乎的,香甜可口,一想起来就令人满口生津。
  往东走,站在长征桥上,往北眺望,贺兰山余脉像一弯父亲的臂膀护着石炭井,一条沙河沟从两山涧铺开来,是暴雨泄洪和矿井排水的通道,一路向东。
  没有桥的时候,沙河沟里是菜市场,农民把菜和水果卸在沟里,从矿井回来的人就在沟里买菜买水果。秋天的暴雨也会突然来临,霎时间倾盆大雨砸下,山洪像挣脱锁链的黑牛,把西瓜撞成红色的星星,西红柿滚成破碎的灯笼,菜农追着他的黄瓜架跑了半里地,最后抱着根泡胀的秤杆蹲在坝上哭。我们这些孩子却欢快地喊:“看,看,西瓜,西红柿,那茄子,冒出来了……”
  矿生的父亲总在桥头修鞋,他的工具箱里藏着个军功章,据说是抗美援朝炸碉堡时获得的。洪水冲垮菜市场那年,他第一个跳进河里帮助农民抢回东西。洪水退却后,孩子们都光着脚到沙河沟捡菜抱西瓜。
  石炭井长征桥建成于1978年秋。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石炭井正经历着蓬勃发展与建设。当时,各个矿区不断发展,人员往来日益频繁,交通需求也愈发凸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长征桥应运而生,它成为了连接矿区、方便人们出行的重要通道。
  当决定建造长征桥的那一刻,仿佛整个石炭井都被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钢钎与岩石碰撞的火星,在贺兰山褶皱里溅成银河。矿工们的身影与贺兰山的轮廓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卷。工具与石头的碰撞声,仿佛是石炭井在诉说着对未来的期许。1978年通车那天,桥头贴着“工业学大庆”的标语,矿长用铁皮喇叭宣布:“这座桥,是咱石炭井人用八百吨炸药、两万根枕木换来的!”
  长征桥建成后,宛如一条纽带,将石炭井的各个区域紧密相连。它见证了矿区内的人们为煤炭事业努力奋斗的日日夜夜,承载着一代代建设者的辛勤汗水和青春岁月。每天,无数的工人、家属以及各类物资通过这座桥穿梭于矿区之间,它是石炭井繁荣发展的一个象征。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初具雏形的长征桥上时,石炭井迎来了一个新的开始。
  那一年的故事,如同一首悠扬的歌,在石炭井的历史长卷中传唱。而长征桥的始建之年,更是成为了这首歌中最激昂的乐章,激励着每一个石炭井人为这片土地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
  游人渐渐多了,桥洞的阴影里,三个穿着汉服的女孩正举着手机支架直播。“家人们看这个桥缝!”主播把镜头怼向嵌着煤块的裂痕,导游说:“这可是45年前矿工用炸药炸开的,现在都成网红打卡点啦!”直播间里,桥洞回音变成电子混响,弹幕像流星雨划过贺兰山的轮廓。我突然想起矿生父亲工具箱里的军功章,此刻正躺在博物馆玻璃柜里,旁边贴着“工业遗产”的二维码标签。
  时光流转,长征桥也在岁月中默默伫立,经历着风雨的洗礼和时代的变迁。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者,见证了石炭井从建设初期的艰苦到后来的逐渐繁荣,又在时代的浪潮中见证着矿区的转型与变迁。如今,长征桥依然存在于石炭井这片土地上,成为了那段特殊岁月的生动印记。
  小雯开着汽车驶来,她的工程师制服上别着枚微型煤晶胸针。“爸,我们正在测试桥体共振数据。”她指着桥墩上的银色传感器,“这些老桥还能发电呢。”平板电脑显示着桥体应力云图,红色区域正在向贺兰山方向缓慢蠕动,像一条沉睡的火蛇。她的工具箱里装着3D打印的桥体模型,塑料材质中嵌着真实的煤渣。手机突然响起短视频提示音,是当年捡西瓜的孩子们在群里发的:“桥洞音乐会今晚七点,记得带搪瓷缸子当乐器啊!”
  博物馆里,军功章旁边的老式铁皮喇叭正在循环播放矿长1978年的通车讲话,电流杂音里,仿佛还能听见当年的欢呼声。桥头上网红直播招呼着:“宁夏川的姐妹们看过来!这个桥缝里的煤蛋蛋,可是咱爷爷辈用命换来的宝贝疙瘩!”
  桥边那棵满身裂纹的沙枣树,根系在桥缝中记录着煤块的记忆。
  (作者单位:宁煤公司)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