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泰安公司宋庆宇:用专业担当守护万家灯火
2025年05月08日
字数:1493
版次:04
当电子钟跳向5时41分的刹那,1号机组负荷率精准切入调度曲线。我摘下安全帽,液晶屏上的蓝光映着熬红的双眼。这是我在泰安公司运行部担任机组长后度过的第二个“五四”青年节,在这能源动脉的调度枢纽里,每一个按键、每一条曲线、每一个参数都记录着一代代青年技术骨干的成长故事。
清晰记得第一次独立监盘的那个深夜,汽轮机振动突然报警,面对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参数,我的手抖得几乎点不准鼠标,连呼吸都变得慌乱,黄师傅见状便握着我的手逐项排查:“看这个趋势线像不像攀岩的曲线?咱们要找到那根松动的岩钉。”
成为机组长那天,黄师傅把操作权限卡按在我的掌心:“从现在起,你既是端电流的人,也是托举团队的人。”第一次主持机组检修后的整套启动,我站在DCS盘前感受到比刚入职时更剧烈的震颤——彼时是为自己操作负责,现在要为机组安全启动护航。
在收到调度令的瞬间,我额角瞬间渗出汗珠,各专业即刻进入异步协同模式。而此刻,我能清晰听见自己沉稳的声音在控制台回荡:“降低冲转速率,投入辅助油泵。小李,联系热控检查测点系数。”班组成员如精密仪器的部件,在指令下各就其位,数据流编织成守护安全的密网。当我看到数字化大屏上渐趋平稳的负荷曲线,突然读懂了那些挑灯背诵规程的深夜和那些在仿真机前反复推演的黎明,它们早已熔铸成此刻托举团队的力量。
最令我难忘的是今年初春的调峰挑战,供热期叠加新能源大发,负荷指令反复横跳,DCS系统的报警声如密集的鼓点,主汽压力曲线在屏幕上划出惊心动魄的锯齿状……员工小许紧盯屏幕,指尖在键盘上敲出急促的节奏;小张攥着对讲机,积极协调现场调整热网循环水流量;我盯着实时数据,大脑飞速运转,既要保障千家万户的供暖温度,又要精准响应电网调度,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更是让局面雪上加霜。AGC指令突降105兆瓦负荷之际,供热抽汽压力需维持在0.2兆帕以上,高背压机组进入极限调峰模式。“立即启动备用管线循环水泵,优先稳住供热参数。”我扯着嗓子下达指令:“小许,每5分钟汇报一次脱硝数据,负荷波动可能导致环保超标。”关键时期“发得出、供得上、稳得住”是我们的职责,用专业担当守护万家灯火是我们的使命。
参与智慧电厂建设项目时,我像发现新大陆的航海家,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给DCS系统装上了“预判大脑”。当首个AI分析模型成功捕捉到2号磨煤机轴承温度异常波动前兆时,这个数值尚未触及临界阈值,但算法已通过历史数据与实时振动频谱交叉分析预判出潜在的轴承磨损风险。值班员们带着难以掩饰的颤抖说道:“机组长,这比我们人工巡检至少提前了2个小时。过去我们是‘治已病’,现在这套系统能‘防未病’了。”
如今,智慧电厂的神经网络仍在不断进化,那些跳动的数据流、闪烁的预警信号早已超越冰冷的代码,成为我们探索能源未来的指南针。
每当看着年轻同事用我编制的231份标准操作票精准完成操作,我就会为执着于调取参数曲线分析设备状态的习惯而自豪。特别是去年1号机组高调门突发事件,当主汽压力以每秒0.1兆帕的速度飙升时,我提前带领班组成员反复演练数10次的标准流程和应急操作卡发挥了关键作用,从参数异常到工况稳定仅用了6分48秒,避免经济损失超千万元。
青年突击队授旗仪式上,我将凝聚10年经验的笔记本交到新值班员手上:“现在,该你们来描绘变工况准稳态曲线了。记住过程控制不用蛮力,要让参数讲故事。”如今的集控运行丙值已是拥有2项发明专利、3个QC成果奖的优秀班组,看着他们更创新的监盘策略,我真切感受到了知识传承的力量。
面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时代考卷,我将继续以设备为纸、以参数为墨,在每0.1摄氏度的温度波动里校准初心,在每0.01兆帕的压力变化中践行使命,与企业共同书写绿色转型的壮丽篇章。(刘 佳 整理)
清晰记得第一次独立监盘的那个深夜,汽轮机振动突然报警,面对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参数,我的手抖得几乎点不准鼠标,连呼吸都变得慌乱,黄师傅见状便握着我的手逐项排查:“看这个趋势线像不像攀岩的曲线?咱们要找到那根松动的岩钉。”
成为机组长那天,黄师傅把操作权限卡按在我的掌心:“从现在起,你既是端电流的人,也是托举团队的人。”第一次主持机组检修后的整套启动,我站在DCS盘前感受到比刚入职时更剧烈的震颤——彼时是为自己操作负责,现在要为机组安全启动护航。
在收到调度令的瞬间,我额角瞬间渗出汗珠,各专业即刻进入异步协同模式。而此刻,我能清晰听见自己沉稳的声音在控制台回荡:“降低冲转速率,投入辅助油泵。小李,联系热控检查测点系数。”班组成员如精密仪器的部件,在指令下各就其位,数据流编织成守护安全的密网。当我看到数字化大屏上渐趋平稳的负荷曲线,突然读懂了那些挑灯背诵规程的深夜和那些在仿真机前反复推演的黎明,它们早已熔铸成此刻托举团队的力量。
最令我难忘的是今年初春的调峰挑战,供热期叠加新能源大发,负荷指令反复横跳,DCS系统的报警声如密集的鼓点,主汽压力曲线在屏幕上划出惊心动魄的锯齿状……员工小许紧盯屏幕,指尖在键盘上敲出急促的节奏;小张攥着对讲机,积极协调现场调整热网循环水流量;我盯着实时数据,大脑飞速运转,既要保障千家万户的供暖温度,又要精准响应电网调度,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更是让局面雪上加霜。AGC指令突降105兆瓦负荷之际,供热抽汽压力需维持在0.2兆帕以上,高背压机组进入极限调峰模式。“立即启动备用管线循环水泵,优先稳住供热参数。”我扯着嗓子下达指令:“小许,每5分钟汇报一次脱硝数据,负荷波动可能导致环保超标。”关键时期“发得出、供得上、稳得住”是我们的职责,用专业担当守护万家灯火是我们的使命。
参与智慧电厂建设项目时,我像发现新大陆的航海家,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给DCS系统装上了“预判大脑”。当首个AI分析模型成功捕捉到2号磨煤机轴承温度异常波动前兆时,这个数值尚未触及临界阈值,但算法已通过历史数据与实时振动频谱交叉分析预判出潜在的轴承磨损风险。值班员们带着难以掩饰的颤抖说道:“机组长,这比我们人工巡检至少提前了2个小时。过去我们是‘治已病’,现在这套系统能‘防未病’了。”
如今,智慧电厂的神经网络仍在不断进化,那些跳动的数据流、闪烁的预警信号早已超越冰冷的代码,成为我们探索能源未来的指南针。
每当看着年轻同事用我编制的231份标准操作票精准完成操作,我就会为执着于调取参数曲线分析设备状态的习惯而自豪。特别是去年1号机组高调门突发事件,当主汽压力以每秒0.1兆帕的速度飙升时,我提前带领班组成员反复演练数10次的标准流程和应急操作卡发挥了关键作用,从参数异常到工况稳定仅用了6分48秒,避免经济损失超千万元。
青年突击队授旗仪式上,我将凝聚10年经验的笔记本交到新值班员手上:“现在,该你们来描绘变工况准稳态曲线了。记住过程控制不用蛮力,要让参数讲故事。”如今的集控运行丙值已是拥有2项发明专利、3个QC成果奖的优秀班组,看着他们更创新的监盘策略,我真切感受到了知识传承的力量。
面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时代考卷,我将继续以设备为纸、以参数为墨,在每0.1摄氏度的温度波动里校准初心,在每0.01兆帕的压力变化中践行使命,与企业共同书写绿色转型的壮丽篇章。(刘 佳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