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开厂:十年电改砺剑 绿色转型跃迁
2025年05月07日
字数:1499
版次:03
立夏时节,辽宁大开厂内,成片蔚蓝色光伏板在阳光下闪烁,粼粼波光中似铺开希望之海。回望十年电改路:早期以人才、技术储备为基,降低煤耗领跑传统火电;中期突破传统能源桎梏,开发厂内、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齐头并进;如今“综合能源+”基地建设项目在城市多点开花,实现从“单点探索”到“全面布局”的跨越。这片“蓝色海洋”既是对过往转型决心的呼应,也标志着该厂在新能源赛道上正加速驶向更广阔的未来。
大开厂成立之初就锚定“绿色发展”目标,将“节能降耗”作为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多年来以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先后完成了高背压改造、数字化煤场、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等标杆型技改项目和国家重点科技项目,通过综合施策、自我加压、挖潜增效,贯穿理念、管理、硬件三个维度,推进节能降耗,全力推动绿色发展,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
但是随着电力改革发展,传统火电业务持续收缩,2020年,该厂审时度势成立规划建设部,出台《新能源开发奖惩办法》,设立专项奖励基金,组建涵盖技术、商务、政策的复合型团队,迈出转型关键性第一步。彼时,新能源领域竞争激烈,如何在资源有限的市场中突围?该厂选择以“厂内试点”破题——
2021年11月29日,随着控制室屏幕上跃动的绿色数字定格在“1.37兆瓦”,该厂厂内分布式光伏项目正式并网发电。“当时厂区空间有限,组件选型、施工方案都要反复推敲。”该厂规建部主任说道,“但我们坚信,只有跨出第一步,才能打开新天地。”这一刻,不仅标志着辽宁公司重组后新能源项目“零”的突破,更成为这家扎根大连的老牌火电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转型的历史性转折点。
同年,辽宁省同步出台《清洁能源强省建设实施方案》。该厂紧抓政策东风,将分布式光伏作为主攻方向,创新提出“综合能源+”发展模式,以多元场景应用扩大市场版图,争做辽宁公司新能源开发排头兵。2022年底,从《厂内分散式光伏项目后评价报告》中获悉,厂内光伏项目全年实际发电量148.44万千瓦时,产生经济效益66.78万元。
2023年盛夏,大连开发区排水公司2.45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工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这是大连区域内首座采用柔性钢索方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站,也是我厂首个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既要抗12级台风又要适应复杂地形。”该厂厂长艾光语气中满是自豪。据悉,该厂创造性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4231块580瓦单晶硅光伏组件织就“蓝色海洋”,交流侧装机容量为1.99兆瓦,成为该厂绿色转型的重要标志。
“新能源发展不能‘单腿走路’,我们将全面推动向综合智慧能源供应商和公用事业服务商转型。”2024年初,该厂厂长在工作会议上展示的蓝图振奋人心。这一年,在“开发建设与容量储备为主、分布与集中式项目并进”的新能源发展策略下,该厂新能源开发呈现“井喷”态势:排水公司2.45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全面竣工、海青工业园2兆瓦光伏项目开工建设、综合能源延伸至周边工业园区数十公里版图、“工业供汽”及综合能源服务框架协议接连落地……
“当前企业生存发展已踏入关键时刻,市场风云变幻,亟须破局前行。”2025年,该厂提出将大胆创新商业合作模式,积极推动工业蒸汽、压缩空气、除盐水、城市污泥及垃圾掺烧、CCUS、储能、换电重卡等战新产业布局,“综合能源+”基地建设项目多点开花,综合智慧能源供应商和公用事业服务商转型已进入快车道。
从“火电为主”到“风光领跑”,从“单一发电”到“城市综合能源服务管家”,从新能源项目“零的突破”到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的落地,再到多能互补与综合能源基地建设的全面推进,该厂用多年的改革实践诠释了传统能源企业的“涅槃之路”。重任千钧再出发,该厂将以奋进之姿不断突破发展边界、释放无限发展潜能,努力书写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为区域繁荣和民生保障贡献“大开”力量。
大开厂成立之初就锚定“绿色发展”目标,将“节能降耗”作为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多年来以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先后完成了高背压改造、数字化煤场、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等标杆型技改项目和国家重点科技项目,通过综合施策、自我加压、挖潜增效,贯穿理念、管理、硬件三个维度,推进节能降耗,全力推动绿色发展,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
但是随着电力改革发展,传统火电业务持续收缩,2020年,该厂审时度势成立规划建设部,出台《新能源开发奖惩办法》,设立专项奖励基金,组建涵盖技术、商务、政策的复合型团队,迈出转型关键性第一步。彼时,新能源领域竞争激烈,如何在资源有限的市场中突围?该厂选择以“厂内试点”破题——
2021年11月29日,随着控制室屏幕上跃动的绿色数字定格在“1.37兆瓦”,该厂厂内分布式光伏项目正式并网发电。“当时厂区空间有限,组件选型、施工方案都要反复推敲。”该厂规建部主任说道,“但我们坚信,只有跨出第一步,才能打开新天地。”这一刻,不仅标志着辽宁公司重组后新能源项目“零”的突破,更成为这家扎根大连的老牌火电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转型的历史性转折点。
同年,辽宁省同步出台《清洁能源强省建设实施方案》。该厂紧抓政策东风,将分布式光伏作为主攻方向,创新提出“综合能源+”发展模式,以多元场景应用扩大市场版图,争做辽宁公司新能源开发排头兵。2022年底,从《厂内分散式光伏项目后评价报告》中获悉,厂内光伏项目全年实际发电量148.44万千瓦时,产生经济效益66.78万元。
2023年盛夏,大连开发区排水公司2.45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工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这是大连区域内首座采用柔性钢索方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站,也是我厂首个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既要抗12级台风又要适应复杂地形。”该厂厂长艾光语气中满是自豪。据悉,该厂创造性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4231块580瓦单晶硅光伏组件织就“蓝色海洋”,交流侧装机容量为1.99兆瓦,成为该厂绿色转型的重要标志。
“新能源发展不能‘单腿走路’,我们将全面推动向综合智慧能源供应商和公用事业服务商转型。”2024年初,该厂厂长在工作会议上展示的蓝图振奋人心。这一年,在“开发建设与容量储备为主、分布与集中式项目并进”的新能源发展策略下,该厂新能源开发呈现“井喷”态势:排水公司2.45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全面竣工、海青工业园2兆瓦光伏项目开工建设、综合能源延伸至周边工业园区数十公里版图、“工业供汽”及综合能源服务框架协议接连落地……
“当前企业生存发展已踏入关键时刻,市场风云变幻,亟须破局前行。”2025年,该厂提出将大胆创新商业合作模式,积极推动工业蒸汽、压缩空气、除盐水、城市污泥及垃圾掺烧、CCUS、储能、换电重卡等战新产业布局,“综合能源+”基地建设项目多点开花,综合智慧能源供应商和公用事业服务商转型已进入快车道。
从“火电为主”到“风光领跑”,从“单一发电”到“城市综合能源服务管家”,从新能源项目“零的突破”到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的落地,再到多能互补与综合能源基地建设的全面推进,该厂用多年的改革实践诠释了传统能源企业的“涅槃之路”。重任千钧再出发,该厂将以奋进之姿不断突破发展边界、释放无限发展潜能,努力书写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为区域繁荣和民生保障贡献“大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