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走好脚下“长征”路
——记全国劳动模范平庄煤业元宝山露天矿采矿一部电气检修班班长禹长征
本报通讯员 赵鹏飞
2025年05月07日
字数:2622
版次:02
  4月28日,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一位个头不高、身形消瘦却目光坚毅的矿山工匠,身披绶带、胸戴奖章,接受属于劳动者的崇高荣誉。
  他就是平庄煤业元宝山露天矿采矿一部电气检修班班长禹长征。从一名普通电气检修工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32年的执着与坚守,他用平凡演绎不凡,先后在国家行业杂志发表论文2篇,主导完成3项专利成果,解决上百个生产技术难题,实现岗位创新创效超千万元。近年来,他先后被国家能源集团聘任为首席师、首批特级技师,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和北疆工匠等荣誉称号。
  
  在磨炼中坚韧恒心

  1993年7月,禹长征技校毕业后,来到了元宝山露天矿安装科从事电气维修工作。
  作为“八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五大露天矿之一的元宝山露天矿,有着全国最大的连续工艺采掘排弃系统,其核心设备——轮斗挖掘机,是当时的“镇矿之宝”。这个大家伙只需要司机在控制室里面轻轻动一动摇杆,便能把物料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绵延十几里的胶带上,这样的震撼场景瞬间点燃了禹长征“誓要闯出名堂”的豪情。
  一开始,面对如此庞大的设备,禹长征真不知该从哪儿入手,心里就只有一个想法,必须把它研究明白。
  俗话说“业精于勤、技精于专”,禹长征骨子里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技术控”。利用业余时间,他找来电气系统各类书籍,收集轮斗挖掘机检修教学视频,一本接一本地“啃”、一个接一个地学。很快,禹长征便对轮斗挖掘机以及各个胶带线的工作原理、部件名称、作用及常见故障的成因和表现,常用检修工具和测试设备的使用方法等烂熟于心。
  2018年,316号输煤胶带在重锤张紧装置附近跑偏极为严重,胶带边缘经常与机架摩擦,出现分层现象,严重影响设备安全运行,老师傅们多次尝试改进,但始终未能解决问题。
  “托辊粘煤、滚筒包胶不均匀及落料点偏移是跑偏主要原因,但跑偏开关仅布设在胶带机头与机尾,无法监测中间段异常,应该怎么办?”面对如何实现无死角监测的难题,禹长征通过实地检测,网上查阅相关资料,最终提出采用分段式监测方案,通过在胶带中段重锤区域两侧加装跑偏开关,形成全线路实时监控网络,从而消除监测的盲区。方案提出后,大家一致认为禹长征提出的解决方案最为有效。经过不断尝试探索并多次改进后,跑偏开关能将胶带损伤风险降低80%,年维护成本减少逾50万元,更让输煤系统连续5年保持“零非停”纪录,为企业能源稳定供应筑牢了一道坚实防线。

  在耕耘中打磨匠心

  2019年下半年,突如其来的胶带机“无故障”停机打乱了所有的生产计划,当时正值元宝山露天矿生产保供高峰期,并且很多电器元件的核心技术厂家严格保密。接到检修任务的禹长征第一时间就扑到了设备上。
  “真干起来才发现太理想化了。光拆部件就折腾了整整3天,这难度远远超出预料。最头疼的是那些错综复杂的电气线路,研究了很长时间还是理不清。有时候对着那团乱麻似的线路,会产生莫名的焦躁……”在谈及梳理设备问题时,禹长征依然百感交集。
  面对巨大的压力和同事们的质疑,禹长征非但没有放弃,反而更加激起了他骨子里的那股倔劲,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着他,就是要向厂家、向设备“叫叫板”,“啃”下这块“硬骨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排查,禹长征终于锁定了故障原因——开关设计缺陷导致真空接触器吸合不到位。故障虽说找到了,可一没图纸、二没经验,如何解决又成了“老大难”问题。正当工友们一筹莫展之际,禹长征提出了自己的改造方案,并开始大量翻阅资料、图纸推演、反复论证,在经过对辅助开关接点行程、机械部位减小辅助开关动作等一系列改造后,完美解决了这一难题。
  经他改造的真空接触器辅助开关投入使用后,每年节约用电1000多万度,直接创效800多万元,创建矿以来最高纪录。“一种真空接触器辅助开关”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彻底摆脱了对厂家技术的依赖。
  2017年至2024年,禹长征先后攻关了3号剥离线6千伏变电站使用零序电流互感器连接方案、二级破碎站就地操作箱与配电站的通信、轮斗机的走行机构技术改造;牵头设计并实施了231号胶带机与113号胶带机搭接、5号破碎站与1、2号煤线搭接改造、胶带撕裂检测装置等多项创新,累计为企业节约资金达5000余万元,综合效益显著提升。
  “从认识他开始,长征就是踏实干技术的人。他搞创新就是想真真切切地减轻一线职工的工作量,发挥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工友们边说边流露出钦佩的神情。

  在传承中坚守初心

  走进“禹长征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宛如进入了一个“实验室”,各类备件设备、检测仪器、专利和荣誉证书有序地摆放着,见证着工作室征服一座又一座技术高地。
  “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技能建设,搭建多元化平台助力人才成长。作为被时代机遇与企业资源共同滋养的从业者,我自当以头雁精神勇担使命,在技能传承中积聚星火燎原之势,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创新反哺。”创建工作室之初,禹长征心里想的是尽快将积累的工作经验和技术成果与同事分享,让大家一起踏上技术成才的“快车道”。
  “只要爱学习爱研究,我会毫不保留地倾囊相授。”即使再忙,禹长征也会抽出每周五下午的时间,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改进思考,为班组职工讲解设备的基础线路和运行原理相关知识,这让班组年轻职工受益良多。
  “最近禹班长跟我们分享了一个他设计的矿用自动计数器的灵感来源,特别有意思。”采矿一部班组成员王浩眉飞色舞地谈起收获,“原来的矿用计数器是利用对射型红外光电原理实现计数,在夜晚时计数器受环境影响,出现了计数不准确的情况。禹班长当初就是借鉴蝙蝠夜里觅食又想起了雷达感应,改进了矿用自动计数器……”通过禹长征寓教于乐的授课方式,让曾经枯燥无味的电气检修知识化作趣味横生的技术探秘,激发了职工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在禹长征这位技术导师的引领下,一批批优秀的技术人才如雨后春笋般脱颖而出。截至目前,电气检修班的22名成员在技术上都突飞猛进,其中1人获得特级技师、7人获得高级技师、6人获得技师称号。他指导的青年职工也在各级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成为企业的后备人才。
  如今,禹长征虽已是两鬓斑白,但他依然保持着那股钻劲儿和韧劲儿。作为企业技术骨干,他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前沿,孜孜不倦地为企业培养新人;作为共产党员,他始终牢记初心使命,矢志不渝践行煤炭产业“五特”精神,在平庄煤业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安全、高效、可持续转型升级发展能源企业建设征程中,以实干担当继续走好每一步“长征”路。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