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星光守候
黄瑾瑶
2025年04月18日
字数:3201
版次:04
  夜雨如丝,斜斜地织成一片朦胧的雨幕。
  林思璐把书包顶在头上,加快脚步穿过没有路灯的小巷。雨水打湿了她的校服衬衫,黏腻地贴在背上。她总觉得身后有脚步声,但每次回头,只有被雨水模糊的黑暗。“没事的,再过两个路口就到家了。”她小声安慰自己,手指不自觉地摸向口袋里的防狼喷雾——那是爸爸临走前硬塞给她的。“爸,你安心去项目组吧,现在社会上治安很好,沿路都有监控,不会出啥事的。”三天前送别时的话犹在耳边。父亲林伟是市机械厂技术科科长,这次被临时抽调去省重点工程。
  拐过最后一个弯,机械厂家属区大门终于出现在视线里。林思璐长舒一口气,却在踏入大门的瞬间,清晰地听到了身后“啪嗒”一声——有人踩进了水坑。她的心脏猛地收紧。一楼、二楼……脚步声如影随形。在三楼转角处,她假装系鞋带,偷偷向后瞥了一眼,一个戴着黑色鸭舌帽的高大男人,帽檐压得很低,看不清脸。
  林思璐的呼吸几乎停滞。因家属区拆迁在即,楼上楼下好多人家都已搬离,只剩下少数的几户还住着,以往热闹的家属楼现在已是空荡荡的,尤其在晚上。她假装镇静,径直走到了三楼的一间边套。“开门!爸、妈、哥,我又忘带钥匙了!”她的声音在空荡的楼道里回响。
  身后的男人突然发出一声冷笑:“装,装得挺像啊,我在这里守了这么些天,这里啥时候住人啦。”林思璐大声说道:“你要干吗?我警告你们,我家人都在家呢,我哥可厉害了。”“编,给我继续编,让我看看你那哥哥在哪里呢?”男人一步步逼近,她都能闻到他身上混合着烟味的汗臭。“哥!快开门!”她绝望地拍打着门板,眼泪混着雨水滑落。
  就在男人伸手要抓住她的瞬间,门突然开了。林思璐失去支撑,向后跌去,却被一只有力的手臂稳稳扶住。“下次再忘带钥匙,就别回来了。”一个沙哑的男声从头顶传来。林思璐抬头,对上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正是此房的主人江路远。她迅速钻进门内,听见身后“砰”的关门声和男人咒骂着离开的脚步声。“谢谢,谢谢哥哥!”她瘫坐在地上,终于哭出声来,她赌赢了。当时她想着今天是周末,路远哥哥一般都会在家。江路远只是沉默地递来一张纸巾,借着昏暗的灯光,林思璐第一次认真打量这个邻居哥哥——记忆中阳光开朗的少年如今瘦得颧骨突出,腰背都有些佝偻了,像一株被暴风雨摧折的树。
  “我,我能在这里住一晚吗?”她小声请求,“我害怕。”江路远没有回答,只是从柜子里拿出一套被褥扔在沙发上。那晚,林思璐辗转难眠。凌晨三点,她起身去厨房倒水,路过茶几时,一瓶药片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她拿起来,借着月光看清标签——地西泮片,强效安眠药。
  第二天清晨,她用冰箱里仅剩的食材做了两碗番茄鸡蛋面。然后小心翼翼地问道:“哥哥,我不敢晚上一个人待在家里,我能在你这里再待一个晚上吗?”路远没出声只是点了点头,整个人恹恹的,“路远哥哥,你这是咋啦?身体不舒服呀?”“没事,我晚上没睡好”。思璐想了想就对路远说:“今天我要去上培训课,晚点回家,你把钥匙放在门口配电箱里吧。”江路远的手顿了顿,继续低头吃面,仿佛没听见。
  课后她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江路远就读的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说,江路远患上了失眠症且日趋严重,整宿整宿不睡觉,影响舍友的正常休息,还旷课,并有抑郁的倾向,学校已经考虑让其退学。”回家的公交车上,林思璐拨通了父亲的电话。“爸,路远哥哥病了,他需要看病治疗。”她的声音哽咽,“能不能帮帮他呀?”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璐璐,你为什么这么关心他?”林思璐望向窗外渐暗的天色,“因为那天晚上如果不是他开门,现在失踪人口名单上可能就有我的名字了”。“老江是因公殉职,厂里一直记着这份情。”江叔叔生前是机械厂高级技师,带出过不少徒弟,还获得过“市劳动模范”称号。她听父亲说过,当年江叔叔是为抢救数控机床才走的,不久他妻子李阿姨因思念过重也随之而去,一家三口就剩路远一人。
  三天后,机械厂党委会议室。厂长扶着茶杯说:“小江的情况必须特殊处理!老江救下的那台德国数控机,现在还是咱厂的镇厂之宝。”工会主席接话:“按规定,职工子女助学基金可以覆盖心理治疗费用。”会后厂里派专人去学院沟通,决定保留路远的学籍,暂休学一年,并为路远办理了医疗保险,预约了心理医生帮路远疏导治疗。江路远被安排去见心理医生,起初他极度抗拒,直到林思璐说:“就当陪我去,好吗?我也需要和人聊聊妈妈的事。”
  治疗室里,心理医生温和地问:“江同学,能说说你最近做的梦吗?”江路远沉默了很久,久到林思璐以为他不会回答。“我总梦见父亲走的时候”。江路远的手指在膝盖上无意识地敲击着莫尔斯电码般的节奏,“那天我正在学校上课,班主任突然把我接出来,送我去医院,在太平间我只看到推车上盖着白布,白布下面露出父亲的沾满鲜血的工作证。”他的声音突然变得很轻,“后来我才知道,他为抢救那台价值千万的数控机床才以身殉职的。”心理医生递来一杯温水:“你恨那台机床吗?”“我恨它亮着绿灯的样子。”江路远盯着杯子里摇晃的水面,“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
  林思璐的呼吸也停滞了一瞬,她想起母亲去世时,病房窗外的玉兰树也是这样没心没肺地开着花。
  从那天起,每一天她都会发一条励志的微信给路远,“不要轻易放弃自己,要为更好的自己而坚持,相信努力会带来新的开始。”“即使身处在低谷,依然要仰望星空,不要一个人躲在阴影里,试着走出阴霾,向阳而生”……尽管从未收到回复,她依然坚持着。且只要有空她都会陪着路远去心理门诊定期治疗。这些就像一缕微光,带着令人无法抗拒的温暖,从不回微信的路远开始有了简单的回复“收到”“谢谢”。当思璐第一次收到路远的微信,眼眶都湿润了。
  江路远生日那天,林思璐送给他一个玻璃罐,里面装满了手折的幸运星。“365颗,代表每一天都有人在乎你。”她笑着说:“打开看看?”江路远疑惑地拧开一颗蓝色的星星,里面写着一行小字:“今天食堂的土豆烧牛肉特别鲜,我想你会喜欢。”
  他一颗颗拆开,每颗星星里都藏着林思璐写下的话——有笑话,还有她每天的所见所闻。“谢谢!”江路远低声说,但林思璐分明看到他眼角有泪光闪动。第二天的心理治疗,江路远第一次主动开口。回家的路上,他在便利店前停下脚步。“想吃冰淇淋吗?”他问,声音依然沙哑,但多了些温度。林思璐惊讶地睁大眼睛,然后用力点头。
  “你黑眼圈好多了。”某天她突然说,江路远愣了一下,然后点头:“昨晚睡了五个小时。”这对常人微不足道的数字,却是他一年多来最好的成绩。林思璐笑得眼睛弯成月牙,“我就说嘛,总有一天你会好起来的。”路远的睡眠改善了,人也变得开朗起来,拉开了即使白天都紧闭的窗帘,让阳光洒满整个屋子。
  然而高二开学前,林思璐的父亲突然接到调令,需要立即前往外地项目组。“思璐,我们得搬家了。”父亲说。
  告别那天,江路远送她到车站。他比初见时挺拔了许多,眼中也有了神采。“这个给你。”他递给她一个小盒子,“到了新地方,记得报平安。”盒子里是一枚精致的星星形状书签。两人约定有缘再相会。
  春天来临时,江路远重新回到了学校。返校后的江路远从头开始,他利用所有的空闲时间积极找老师找同学补课,双休日、节假日都与课本为伴,通过一个学期和一个暑假的紧追慢赶,终于把休学落下的功课补上了,不久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摘取了桂冠,同时获得了工匠的美誉。再接再厉,专升本,在大四那年,通过刻苦钻研还申请到了数控技术的一项专利,专利证书下来的那天,江路远把它郑重地摆在父亲遗像前,照片里的男人穿着机械厂深蓝色工装微笑着。“反哺有慈乌,跪乳有羔羊”他把专利无偿授权给机械厂使用,就像完成一场跨越生死的交接仪式。
  之后,江路远投身数控技术研发,带领团队攻坚行业难题,成果斐然。他常回到老家,在那间熟悉的旧屋里,静静缅怀过往。
  林思璐在新城市扎根,成为业内知名工程师,攻克多项技术难关。闲暇时,她会翻出那枚星星书签,回忆起曾经的温暖时光。
  尽管两人天各一方,各自忙碌,他们将那段互相扶持的岁月藏于心底,带着希望与力量,奔赴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未来。
  (作者单位:浙江北仑电厂)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