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进岁月的针脚
2025年04月18日
字数:1211
版次:04
周末天气好,我去老房子取东西,无意中瞥见静静矗立在墙边的老缝纫机,一股难以言表的感情在心头弥漫开来,一些陈年往事像发黄的老照片似的一帧帧浮现在眼前。
这台老缝纫机是上海产的,飞人牌,黑漆机身上印着一枚金色飞人的图案。记得儿时,我还拿着绘图本和蜡笔临摹过这个图案。印在我记忆里的还有这样一幕:橘黄色的灯光下,妈妈伏在缝纫机旁,脚踩踏板发出轻快流畅的“嚓嚓”声,随着声音,一段布料像流水一样从机头“流泻”出来,细看,那针脚又密又匀又美观,我摸了又摸,幻想着啥时也能像妈妈那样熟练地使用缝纫机。
听妈妈提过,这台缝纫机是姥爷买给她的,当时高中毕业,做了两手打算,一个打算是考师范学院;如果考不上,就租个小门面,替人做衣服。妈妈心灵手巧,很快就学会用缝纫机了。那时二姨在镇上的小学当老师,隔三差五就有小朋友到家里做客。妈妈看到他们裤子破了、扣子掉了,就让他们脱下来,拿到缝纫机上补好。
妈妈师范毕业后被分到煤矿附属中学,跟同在煤矿工作的爸爸结了婚。把家安顿好后,爸爸借了辆车,从姥爷家拉来了妈妈心心念念的缝纫机。两人的日子,也像缝纫机的针脚一样,细致而均匀地过着。
听爸爸说过,虽然两人都拿工资,但要接济各自的父母兄弟,日子过得很是紧紧巴巴,多亏了妈妈善于精打细算,才把一份清苦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妈妈过日子是一把好手,就拿“穿”来说,尽管没有多余的闲钱买新衣服、新布料,她也有办法把旧衣服“翻”出“花”来:爸爸穿旧淘汰下来的工作服,她能改制成我穿的罩衫,样式简洁大方,还耐脏;爸爸戴旧了的帆布手套,她洗干净收起来,攒够一定数量,在缝纫机上剪剪补补,居然做出一个帆布书包;矿上发的毛巾,她能做成枕巾、桌布、床单。妈妈“巧手”的名声传出去后,左邻右舍也会央求妈妈缝补衣物,妈妈从来不会拒绝,于是晚饭后,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场景:灯光下,爸爸看书或绘图,我写作业,妈妈踩缝纫机,那轻快有致的“嚓嚓”声回荡在房间里,好像一匹小马驹在草原上奔跑。
邻居大娘家女儿出嫁,大娘全家攒了好久的布票,从百货商店买回一匹石榴红布料,央求妈妈缝制一套喜服。妈妈一口应承下来,专门去商店配了金、银、水红三色丝线,缝制这套喜服。那些日子,一吃过晚饭妈妈就伏在缝纫机前,双脚踏在踏板上,双手移动着布料,时而停下来翻一翻《缝纫手册》,对比一下新娘的尺寸,小心翼翼地用粉笔在布料上做记号。那细针密线,绣的都是美好祝愿。妈妈说过日子也要像这针脚,一针一线扎下去,实实在在,绵绵不断,把两个人的努力连起来,织成一个红红火火的未来。
多亏了这台缝纫机,让全家人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而妈妈关于“针脚”的那些富含哲理的话,让我对“人生”有了最初的认识。
今天,商场里的各种成衣琳琅满目、每季上新缝纫机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我家的老物件一件件换新,只有这台老缝纫机留了下来。在我看来,它象征着勤劳、朴素、艰苦、奋斗的精神,蕴藏着家庭的温馨、邻里的温情和童年的时光。
(作者单位:安徽平圩电厂)
这台老缝纫机是上海产的,飞人牌,黑漆机身上印着一枚金色飞人的图案。记得儿时,我还拿着绘图本和蜡笔临摹过这个图案。印在我记忆里的还有这样一幕:橘黄色的灯光下,妈妈伏在缝纫机旁,脚踩踏板发出轻快流畅的“嚓嚓”声,随着声音,一段布料像流水一样从机头“流泻”出来,细看,那针脚又密又匀又美观,我摸了又摸,幻想着啥时也能像妈妈那样熟练地使用缝纫机。
听妈妈提过,这台缝纫机是姥爷买给她的,当时高中毕业,做了两手打算,一个打算是考师范学院;如果考不上,就租个小门面,替人做衣服。妈妈心灵手巧,很快就学会用缝纫机了。那时二姨在镇上的小学当老师,隔三差五就有小朋友到家里做客。妈妈看到他们裤子破了、扣子掉了,就让他们脱下来,拿到缝纫机上补好。
妈妈师范毕业后被分到煤矿附属中学,跟同在煤矿工作的爸爸结了婚。把家安顿好后,爸爸借了辆车,从姥爷家拉来了妈妈心心念念的缝纫机。两人的日子,也像缝纫机的针脚一样,细致而均匀地过着。
听爸爸说过,虽然两人都拿工资,但要接济各自的父母兄弟,日子过得很是紧紧巴巴,多亏了妈妈善于精打细算,才把一份清苦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妈妈过日子是一把好手,就拿“穿”来说,尽管没有多余的闲钱买新衣服、新布料,她也有办法把旧衣服“翻”出“花”来:爸爸穿旧淘汰下来的工作服,她能改制成我穿的罩衫,样式简洁大方,还耐脏;爸爸戴旧了的帆布手套,她洗干净收起来,攒够一定数量,在缝纫机上剪剪补补,居然做出一个帆布书包;矿上发的毛巾,她能做成枕巾、桌布、床单。妈妈“巧手”的名声传出去后,左邻右舍也会央求妈妈缝补衣物,妈妈从来不会拒绝,于是晚饭后,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场景:灯光下,爸爸看书或绘图,我写作业,妈妈踩缝纫机,那轻快有致的“嚓嚓”声回荡在房间里,好像一匹小马驹在草原上奔跑。
邻居大娘家女儿出嫁,大娘全家攒了好久的布票,从百货商店买回一匹石榴红布料,央求妈妈缝制一套喜服。妈妈一口应承下来,专门去商店配了金、银、水红三色丝线,缝制这套喜服。那些日子,一吃过晚饭妈妈就伏在缝纫机前,双脚踏在踏板上,双手移动着布料,时而停下来翻一翻《缝纫手册》,对比一下新娘的尺寸,小心翼翼地用粉笔在布料上做记号。那细针密线,绣的都是美好祝愿。妈妈说过日子也要像这针脚,一针一线扎下去,实实在在,绵绵不断,把两个人的努力连起来,织成一个红红火火的未来。
多亏了这台缝纫机,让全家人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而妈妈关于“针脚”的那些富含哲理的话,让我对“人生”有了最初的认识。
今天,商场里的各种成衣琳琅满目、每季上新缝纫机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我家的老物件一件件换新,只有这台老缝纫机留了下来。在我看来,它象征着勤劳、朴素、艰苦、奋斗的精神,蕴藏着家庭的温馨、邻里的温情和童年的时光。
(作者单位:安徽平圩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