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新朔铁路:战在“煤河”奔涌时
本报特约记者 陈璐
2025年04月18日
字数:2303
版次:01
  铁路运输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纽带。俯瞰内蒙古鄂尔多斯能源腹地,铁路运输线纵横交错,如同一张密织的蛛网,将富集的煤炭资源牢牢网在“掌心”。
  风在哪里,浪就在哪里。随着能源供需结构的变化,激烈的市场竞争一再压缩着新朔铁路的“氧气”。
  面对时代留给勇者的考卷,新朔铁路该如何破局?
  

先把步子迈出去


  激流时代,有人被浪潮推着走,有人在暗礁前低头,但也有人把激流当作征途,一桨一橹也不停留。
  “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敢于在低位布局,敢于在市场中搏击,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开创经营发展新局面。”新朔铁路党委书记、董事长在年初工作会上一语定音,为做好增运保供重点任务凝聚共识、提振信心。
  敢于在低位布局,关键是要摸准水势兵形,捏准盘活整个棋局的棋子。而巴准线这条源头活水,就是新朔铁路增运增量的重要“活棋”。
  巴准线是新朔铁路的上游和“咽喉”,更是博弈市场竞争的主要区域。只要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地“输血”“造血”,整条能源动脉就能持续保持强劲的生命活力。
  鄂尔多斯共有煤矿约320座,2024年煤炭原煤产量约8.94亿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铁老大”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的“坐商”经营理念,已不再适应当前激烈的竞争形势。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新朔铁路坚定迈出“行商”的步子,想尽办法、蹚出路子、拿出实招,发扬“四千”精神开展全员营销,全力以赴引流上线。
  新朔物流公司营销中心副主任杨杰忘不了那些跑市场、访客户的日日夜夜。从宁夏走到山东,从煤矿走到电厂,从三九走到三伏……其中有遭遇冷眼的尴尬,有不甘被拒的执着,有据理力争的谈判,更有握手合作的喜悦。
  谈起货源竞争,运力中心康巴什协调办业务主管张晓波眉头紧锁。他在调研周边铁路线发运客户时,得知某竞争线路为了享受大秦线最大优惠政策,便在各站配置两个集运站进行捆绑发运,最大化吸引准格尔旗南部煤源。同样有此遭遇的,还有运输部主管王闯:“汽运公司使用新能源电车进行倒短运输,大量压缩成本空间,这倒逼我们拿出更高明的对策去‘笼络’货源。”
  一个人的桨或许会被浪潮吞没,但一群人的帆便有了劈开巨浪的能量。经过不懈努力,巴准线增运增量捷报频传:3月22日,三道渠站日装车量创开站以来新高;4月7日,月累积装车超月进度计划15.6万吨,环比增加102.2%;4月8日,单日货物运量10.7万吨,再次刷新年内纪录。
  

政策杠杆撬动货源市场


  中流击水,必须更快,必须更强,必须有更加可靠有效的硬支撑。
  新朔铁路横跨蒙晋两省区,与大秦铁路、朔黄铁路两大“西煤东运”大通道相接,既是内蒙古能源走廊的“连通阀”,又是国家能源集团一体化运输的“调控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不可或缺的战略优势,为新朔铁路增运保供增添“底气”。
  公司主动融入和对接区域重大发展战略,紧密结合核心区煤炭资源规划和运输产业布局,进一步拓宽“一轴两翼+两域”资源获取面,打出了一套抓取货源的政策“组合拳”——“新准铁路增运保供专项激励”“运输生产破纪录、创新高奖励”等方案相继出台试行,将货物装车量拉到高位水平。
  市场战,拼的是机制、是成本、是效率、是服务……
  新准铁路先试先行,打造新朔铁路市场化转型试点,以客户为中心优化服务品质,灵活调整营销策略,完善价格机制和运行机制,探索实施阶梯运价、量价互保、物流总包等“一揽子”政策,将原来的按周统计调整为按月核算,阶梯分档划分为3档,为客户提供更具弹性的成本选择,实现运输效率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增运量就是增效益,保供应就是保大局。新朔铁路在稳存量、拓增量上下功夫,深入推进厂矿线站联合体合作模式,推动8家管内电厂电煤直供,坚决扛牢能源保供责任。做优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工程,利用回空车体实现非煤货品钟摆式运输,推动降低区域内物流成本。
  从不停步,到不停进步,新朔铁路在每一个浪头中沉淀、创变、跨步,努力在汹涌的时代浪潮中留下回响。
  

合作与竞争的辩证统一


  市场如棋局,过程可以博弈,但结果必须双赢。
  鄂尔多斯区域内铁路密度为303公里/万平方公里,为全国平均铁路密度的两倍。在新朔铁路辐射范围内,北有呼准线、呼鄂线、京包线参与货源竞争,南有准东线、准朔线、准神线错杂并行,西有包西线、东乌线、浩吉线以及南部铁路群雄逐鹿。线路的错综复杂,经营主体的多元,使得铁路货源争夺越演越烈。
  在激烈复杂的竞争环境中,新朔铁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衢地合交,着力以竞争促合作、以合作强竞争,探索建立更加公开透明的体制机制,统一运价、透明政策、公平准入,积极投身于市场的良性竞争中,着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织起铁路运输网络的重要经纬,让涌动的煤河在能源血管中汩汩流淌成无限光热。
  铁路专用线是铁路运输的“毛细血管”,更是抓取货源的强力“触手”。目前,新朔铁路接轨投运铁路专用线共有23条,线路总长度157公里,设计装卸车能力1.98亿吨/年。
  3月31日,与东乌铁路“牵手”的重要战略性专用线——“两海联络线”成功临管运营,成为探索“疆煤”“宁煤”“蒙煤”出区合作的新途径,进一步增强产业链、运输链韧性。此前新开通的大磊、龙王沟等7条铁路专用线,打通铁路运输“最后一公里”,新增装车能力6000万吨/年。
  有了铁路专用线的强力加持,新朔铁路不断拓展外延合作,建立起铁路与煤矿、铁路与站台、铁路与电厂、铁路与铁路,以及内部与外部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通过合作来拓展市场、共享资源、优势互补、实现共赢,全力以赴把运量这个“关键变量”,变成一体化运输提质增效的“价值增量”。
  这是一场关乎运量、生存与使命的狂飙。当呼啸的万吨列车划破长风,跨越山河而来,那车厢里满载着的,是能源“乌金”、是家国情怀、是复兴之梦,更是新朔铁路坚决扛起能源保供的职责使命,书写下的对时代、对未来最有力的回响。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