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复杂发电工程数字化设计技术国际领先
2025年04月18日
字数:578
版次:01
本报讯(通讯员 王晓宇)3月底,由龙源电力牵头,联合国电电力等企业完成的“复杂发电工程数字化设计建造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顺利通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定,该项目填补了能源场站协同设计领域技术空白,成功攻克了发电工程全链条数字化技术难题,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同类技术领先水平。
面对发电工程领域建模效率低、数据孤岛现象严重、BIM与GIS融合困难等诸多关键技术难题,项目团队成功研发出发电工程数字化设计建造工具,实现能源场站三维模型的快速构建与动态优化,建模效率大幅提升。同时,团队构建了基于发电工程系列标准的数据质量校审体系,打破数据壁垒,实现复杂建造过程跨阶段、跨专业的数据连通。团队还构建了新能源场站工程设计自动寻优系列算法,开发风、光新能源场站协同设计技术,极大提高了新能源场站工程设计效率和精准度。通过运用该项技术,综合考量地形地貌、气象条件、尾流效应等多维度复杂因素,优化风机微观选址,有效提升风电场整体的风能利用效率,有力保障风电项目收益的稳定性与最大化。自2022年起,国产BIM技术成果在龙源电力风电、光伏及金川水电等电力工程项目中得到深度应用,成效显著。
鉴定委员会高度评价该项目,认为其构建了覆盖火电、水电、新能源的全场景数字化设计体系,将加速能源产业“智能设计—智慧建造—精益运维”全链条升级,为“双碳”目标的提前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面对发电工程领域建模效率低、数据孤岛现象严重、BIM与GIS融合困难等诸多关键技术难题,项目团队成功研发出发电工程数字化设计建造工具,实现能源场站三维模型的快速构建与动态优化,建模效率大幅提升。同时,团队构建了基于发电工程系列标准的数据质量校审体系,打破数据壁垒,实现复杂建造过程跨阶段、跨专业的数据连通。团队还构建了新能源场站工程设计自动寻优系列算法,开发风、光新能源场站协同设计技术,极大提高了新能源场站工程设计效率和精准度。通过运用该项技术,综合考量地形地貌、气象条件、尾流效应等多维度复杂因素,优化风机微观选址,有效提升风电场整体的风能利用效率,有力保障风电项目收益的稳定性与最大化。自2022年起,国产BIM技术成果在龙源电力风电、光伏及金川水电等电力工程项目中得到深度应用,成效显著。
鉴定委员会高度评价该项目,认为其构建了覆盖火电、水电、新能源的全场景数字化设计体系,将加速能源产业“智能设计—智慧建造—精益运维”全链条升级,为“双碳”目标的提前实现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