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2025年03月13日
字数:2202
版次:03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2010年12月,我站在党旗下庄严宣誓,那铿锵有力的誓词,如同炽热的火种,点燃我心中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无限热忱。作为入党介绍人的导师拍着我的肩膀说道:“搞技术的人,就得有螺丝钉精神,无论去往何处都要稳稳扎根,绝不松动。”从那一刻起,心底燃起的热忱与导师的谆谆教诲相互交织,化作一股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着我在人生道路上,无畏风雨、砥砺奋进。
2011年7月,初到龙源电力的我站在70米高的风机上,呼啸的北风裹挟着迷茫与憧憬。那时刚走出校园的我,面对庞大复杂的发电机组,暗自发誓要像导师嘱咐的那样“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白天跟着师傅穿梭于故障现场,夜晚在值班室钻研图纸到凌晨,工作服上总带着机油的痕迹。记得一次暴雨夜,风机变桨系统突发故障,我和同事冒雨登塔,当浑身湿透的我们完成抢修时,班长那句“党员就得有这股韧劲儿”的肯定,让我更加坚定了信念——党员的担当,就是关键时刻顶得上。
投身运维工作后,棘手难题接踵而至,常常需要多次攀爬风机进行故障处理。这些艰难的攻坚任务,恰似点燃斗志的引擎,激发着我攻克难题的昂扬激情。不分昼夜地刻苦钻研,成为了我工作的常态。为了透彻理解机组原理、精准剖析故障成因,我每日都会对当天处理的故障进行复盘。遇到困惑不解之处,便一头扎进资料堆里仔细查阅,或是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请教,精心整理绘制故障原理图。就这样,在一年时间里,我实现了质的飞跃:从最初只能在一旁观摩学习的技能“小白”,逐步成长为可以独自应对机组疑难故障的技术骨干。
从值班员到库管员,从技术员再晋升为值班长,每一个岗位的转换,都宛如一枚枚深刻的烙印,见证着我的成长轨迹。在卧牛石“无故障风电场”创建之际,我主动请缨,承担起风电机组历史故障分析工作。从故障停机描述、处理方法、故障发生次数,再到停机时长等多个维度,展开全面且深入的分析,并精心整理编制《历史故障分析报告》,为“无故障风电场”的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在变频器深度维护工作中,我积极组织开展设备升级改造项目,成功将变频器数据接入主控室在线监视平台。这一举措实现了变频器秒级数据的在线监测、故障预警,以及重点数据的图形绘制功能,一举攻克了无法实时远程监视和查询变频器内部运行数据、报警信息的技术难题,极大地提升了变频器运行的稳定性。
2018年,我担任值班长一职。通过对历年机组运行数据的深入统计分析,我敏锐地察觉到风电机组频繁报出的偏航速度、变桨EFC和安全链接触器故障。经排查,导致这些故障的主要原因是接触器主触点腐蚀,或是接触器通道损坏失效。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我迅速组织成立技术攻关小组并担任组长,带领小组成员查阅海量文献资料,多次召开技术研讨会,最终创新性地提出采用通道并联的方式,来增强接触器的稳定性,并成功研制出并联通道插件,为接触器增添了“双重保险”。经过反复测试验证,这一举措在风电场全面推广后,相关故障率大幅下降90%,机组运行的可靠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凭借着这些努力,我多次荣获龙源电力优秀党员,龙源电力天津公司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个人等荣誉。
入党10余年来,我始终铭记钉钉子精神,拧在哪里就在哪里扎根。2020年,我调任风电场安全专责,面对习惯性违章难题,我创新推行了“违章积分制”和“红黄蓝预警机制”,将违规行为与绩效考核安全部分挂钩。制度推行后,全年违章率大幅度下降。与此同时,编制的《外委人员入场全流程审核视频教程》,用实景视频让安全规范入脑入心;次年负责物资管理时,又化身“粮草官”建立联合储备机制,带领团队从报废设备中“复活”出28台变频器,在极端天气突发时,靠着对两年前入库记录的精准记忆化解了3个风场的缺货危机。
作为辽西维保中心党支部的支部委员,我始终秉承“党员不仅要在岗位发光发热,更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连续3年组织“圆梦微心愿”活动,带头与当地空巢老人结对子,为属地留守儿童送去了书包、文具、百科全书等学习用品,及时为属地群众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践行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当看到孩子们抱着崭新的教材阅读时发亮的眼睛,我更加理解了“为人民服务”的深层含义。
如今,我肩负着两个风电场与一个变电站的管理重任。随着管理范畴的拓展,我愈发明晰肩上的责任——不仅要确保各类设备安全、稳定地运行,更要精心培育一支技术精湛、能力过硬的专业队伍。为提升团队协作效率,我创新性地推行了“班前会+案例复盘”机制,每日开工前明确任务分工,收工后针对当日作业难点、危险点进行安全技术研讨,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工作提供有力参考。在风电机组方面,严格落实“工段制”管理要求,根据季节特点开展差异化的预防性维护,确保每完成一个工作阶段,设备状态都能达到最佳,各项反事故措施切实可行、高效实用。在输变电方面,带领团队从历年跳闸情况入手,按照跳闸种类、发生次数、月份等维度进行系统梳理与统计分析,深入探寻其中的规律,让全体人员都清晰明确在不同时间节点应开展的工作内容,针对易发生故障的设备与环节,明确重点巡视内容以及具体应对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保障输变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从青涩学子到管理人员,从党员到党务工作者,岗位在变,但“做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信念始终如一。未来,我将继续做那颗紧紧铆在能源事业上的螺丝钉,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在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发光发热,让入党时的那份初心,在岁月长河中历久弥新、永不褪色。
扎根一线 淬炼成长
2011年7月,初到龙源电力的我站在70米高的风机上,呼啸的北风裹挟着迷茫与憧憬。那时刚走出校园的我,面对庞大复杂的发电机组,暗自发誓要像导师嘱咐的那样“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白天跟着师傅穿梭于故障现场,夜晚在值班室钻研图纸到凌晨,工作服上总带着机油的痕迹。记得一次暴雨夜,风机变桨系统突发故障,我和同事冒雨登塔,当浑身湿透的我们完成抢修时,班长那句“党员就得有这股韧劲儿”的肯定,让我更加坚定了信念——党员的担当,就是关键时刻顶得上。
投身运维工作后,棘手难题接踵而至,常常需要多次攀爬风机进行故障处理。这些艰难的攻坚任务,恰似点燃斗志的引擎,激发着我攻克难题的昂扬激情。不分昼夜地刻苦钻研,成为了我工作的常态。为了透彻理解机组原理、精准剖析故障成因,我每日都会对当天处理的故障进行复盘。遇到困惑不解之处,便一头扎进资料堆里仔细查阅,或是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请教,精心整理绘制故障原理图。就这样,在一年时间里,我实现了质的飞跃:从最初只能在一旁观摩学习的技能“小白”,逐步成长为可以独自应对机组疑难故障的技术骨干。
从值班员到库管员,从技术员再晋升为值班长,每一个岗位的转换,都宛如一枚枚深刻的烙印,见证着我的成长轨迹。在卧牛石“无故障风电场”创建之际,我主动请缨,承担起风电机组历史故障分析工作。从故障停机描述、处理方法、故障发生次数,再到停机时长等多个维度,展开全面且深入的分析,并精心整理编制《历史故障分析报告》,为“无故障风电场”的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在变频器深度维护工作中,我积极组织开展设备升级改造项目,成功将变频器数据接入主控室在线监视平台。这一举措实现了变频器秒级数据的在线监测、故障预警,以及重点数据的图形绘制功能,一举攻克了无法实时远程监视和查询变频器内部运行数据、报警信息的技术难题,极大地提升了变频器运行的稳定性。
2018年,我担任值班长一职。通过对历年机组运行数据的深入统计分析,我敏锐地察觉到风电机组频繁报出的偏航速度、变桨EFC和安全链接触器故障。经排查,导致这些故障的主要原因是接触器主触点腐蚀,或是接触器通道损坏失效。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我迅速组织成立技术攻关小组并担任组长,带领小组成员查阅海量文献资料,多次召开技术研讨会,最终创新性地提出采用通道并联的方式,来增强接触器的稳定性,并成功研制出并联通道插件,为接触器增添了“双重保险”。经过反复测试验证,这一举措在风电场全面推广后,相关故障率大幅下降90%,机组运行的可靠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凭借着这些努力,我多次荣获龙源电力优秀党员,龙源电力天津公司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个人等荣誉。
使命在肩 砺行致远
入党10余年来,我始终铭记钉钉子精神,拧在哪里就在哪里扎根。2020年,我调任风电场安全专责,面对习惯性违章难题,我创新推行了“违章积分制”和“红黄蓝预警机制”,将违规行为与绩效考核安全部分挂钩。制度推行后,全年违章率大幅度下降。与此同时,编制的《外委人员入场全流程审核视频教程》,用实景视频让安全规范入脑入心;次年负责物资管理时,又化身“粮草官”建立联合储备机制,带领团队从报废设备中“复活”出28台变频器,在极端天气突发时,靠着对两年前入库记录的精准记忆化解了3个风场的缺货危机。
作为辽西维保中心党支部的支部委员,我始终秉承“党员不仅要在岗位发光发热,更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连续3年组织“圆梦微心愿”活动,带头与当地空巢老人结对子,为属地留守儿童送去了书包、文具、百科全书等学习用品,及时为属地群众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践行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当看到孩子们抱着崭新的教材阅读时发亮的眼睛,我更加理解了“为人民服务”的深层含义。
如今,我肩负着两个风电场与一个变电站的管理重任。随着管理范畴的拓展,我愈发明晰肩上的责任——不仅要确保各类设备安全、稳定地运行,更要精心培育一支技术精湛、能力过硬的专业队伍。为提升团队协作效率,我创新性地推行了“班前会+案例复盘”机制,每日开工前明确任务分工,收工后针对当日作业难点、危险点进行安全技术研讨,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工作提供有力参考。在风电机组方面,严格落实“工段制”管理要求,根据季节特点开展差异化的预防性维护,确保每完成一个工作阶段,设备状态都能达到最佳,各项反事故措施切实可行、高效实用。在输变电方面,带领团队从历年跳闸情况入手,按照跳闸种类、发生次数、月份等维度进行系统梳理与统计分析,深入探寻其中的规律,让全体人员都清晰明确在不同时间节点应开展的工作内容,针对易发生故障的设备与环节,明确重点巡视内容以及具体应对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保障输变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从青涩学子到管理人员,从党员到党务工作者,岗位在变,但“做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信念始终如一。未来,我将继续做那颗紧紧铆在能源事业上的螺丝钉,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在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发光发热,让入党时的那份初心,在岁月长河中历久弥新、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