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晓燕
2025年02月20日
字数:1596
版次:04
收到晓燕的散文集《永以为好》有一阵子了,朋友圈里很多书评,我迟迟没动笔。我觉得自己像个馋嘴的孩子得到了一箱最喜爱的零食,不舍得一股脑儿吃掉,而是要留起来,每天尝一块,这样心里总有惦念,每天都喜悦。
《永以为好》就放在我的枕边。封面由两部分组成,上面是那种让人心情舒展的初春,下面是隐隐的远山、原野、花草和羊群,一条石阶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里面的文字像静静流淌的河流,深沉而有力量。临睡前读上几页,是难得的享受。
我跟晓燕初识是10多年前,因为她的一篇《寻梦红碱淖》,当时我是内刊编辑,看到如此优美的文字稀罕得不行,第一时间找通讯员了解这个作者。然后得知她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读过鲁院高研班,早就出过书。怪不得呢,那篇《寻梦红碱淖》看得我心尖痒痒,感叹这女子有着怎样一颗热烈又敏感的心,把简单的文字排列组合得如此摄人心魄。
读完《寻梦红碱淖》,感觉自己不敢大声说话,人也变得轻盈起来。我也好想像那温存的牧马人一样,称晓燕为“女女”。好像这样称呼了,就离她更近,就可以透过带着鲜活画面感的文字,直抵红碱淖,看见她赤裸着脚踝、在瓦蓝的湖水里策马飞奔;看见她对着昭君像喟叹,触摸两千年前一个勇敢女子的诚愿德行;看见她对着夏夜里那片华丽星空战栗流泪,独享天空浩大的宠爱。
晓燕让我印象深刻的另一篇文字,是《外公的山梁》,那时我是公众号《末读》的文字编辑,编选了这篇文章。我由此“认识”了晓燕的外公,那个不识字、却熟悉土地上生长的万物,无明确目的性,却敬畏天地神灵、用自己的方式守护长城遗址的老人。一个宏大的历史命题,被晓燕写得雄浑厚重又亲切感人,读了很容易代入,好像自己就是小小的晓燕,外公背着手走在她的前面,上衣扣敞开着,衣襟被春天的风吹得鼓起,仙风道骨。看到外公在教她认识草药,讲述烽火台墩峁里住着的狐仙。
晓燕的文字,质朴自然,泥沙俱下,甚至真实得让人疼。父亲酗酒,母亲挨打,家里动辄变成战场,给晓燕的童年留下了深深的恐惧和创伤,以至于一直对酒怀有恨意。后来她在成长中获得救赎,知道败坏了君子品行的责任在人而不在酒,于是有了那篇《渐渐地试着原谅酒》。她带着父母不睦的怯懦和自卑上学,又在14岁时为逃离家里的战争选择上技校,一个勇敢叛逆的同姓小姐妹陪伴她走过了孤独敏感的青春期。看那篇《命运港湾中的奇妙相逢》看得我心情芜杂,感念友谊美好的同时,又心疼晓燕。又不由得想为长大的晓燕叫好,她要多有力量才可以走出泥泞,拔掉荆棘,抹平原生家庭造成的伤害,又要多有力量才可以始终相信和付出爱,把自己的小家经营得幸福温暖,让一双儿女生活明亮。
看晓燕的文字很容易爱上她。这是一个活得热气腾腾的女子,哭得恣意、笑得酣畅,爱得深切,豪爽又细腻、明媚又忧伤、敏感又通透。她不是个勤快的作家,却是个丰盛的生活家,表达只是她万千有趣且忙碌生活中的一种,并不是任务。她想表达的时候,那些美好的句子自然流淌,连标点符号都有味道。
我尤其爱看晓燕写的人物,个个有血有肉、真实鲜活。身边的亲友,很多被晓燕写进书里。倔强“凶悍”的爷爷、善良直接的婆婆、痴迷艺术的小舅舅、追求美好的姨表姐、与她有太多故事的知心闺蜜阿三等等,每个人都是立体的、生动的,晓燕与他们的情感交集,有感恩、有敬爱、有疼惜、有追忆、有原谅、有遗憾,给人以深深的触动。
她也写和先生的有趣互动,写给儿子儿媳缝喜被,欣喜地记录女儿充满诗意和灵性的童言童语。她还写神木老街、写北关小学、写青春旧事、写各色美食、写花花草草,甚至连学转魔方的一件小事也能写得“惊天动地”,让人忍俊不禁。生活琐碎、寻常,晓燕却总能发现寻常琐碎中的光亮,“永以为好”,一往情深投入真诚和热爱。
跟晓燕的交往很随意,有空了就叽叽喳喳地说上一会儿,打字不解渴就语音,一长串60秒的那种,更多是在彼此朋友圈里问候留言。有个明亮热闹又丰盛的她,感觉日子也有意思了。(作者单位:国电电力技术咨询分公司)
《永以为好》就放在我的枕边。封面由两部分组成,上面是那种让人心情舒展的初春,下面是隐隐的远山、原野、花草和羊群,一条石阶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里面的文字像静静流淌的河流,深沉而有力量。临睡前读上几页,是难得的享受。
我跟晓燕初识是10多年前,因为她的一篇《寻梦红碱淖》,当时我是内刊编辑,看到如此优美的文字稀罕得不行,第一时间找通讯员了解这个作者。然后得知她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读过鲁院高研班,早就出过书。怪不得呢,那篇《寻梦红碱淖》看得我心尖痒痒,感叹这女子有着怎样一颗热烈又敏感的心,把简单的文字排列组合得如此摄人心魄。
读完《寻梦红碱淖》,感觉自己不敢大声说话,人也变得轻盈起来。我也好想像那温存的牧马人一样,称晓燕为“女女”。好像这样称呼了,就离她更近,就可以透过带着鲜活画面感的文字,直抵红碱淖,看见她赤裸着脚踝、在瓦蓝的湖水里策马飞奔;看见她对着昭君像喟叹,触摸两千年前一个勇敢女子的诚愿德行;看见她对着夏夜里那片华丽星空战栗流泪,独享天空浩大的宠爱。
晓燕让我印象深刻的另一篇文字,是《外公的山梁》,那时我是公众号《末读》的文字编辑,编选了这篇文章。我由此“认识”了晓燕的外公,那个不识字、却熟悉土地上生长的万物,无明确目的性,却敬畏天地神灵、用自己的方式守护长城遗址的老人。一个宏大的历史命题,被晓燕写得雄浑厚重又亲切感人,读了很容易代入,好像自己就是小小的晓燕,外公背着手走在她的前面,上衣扣敞开着,衣襟被春天的风吹得鼓起,仙风道骨。看到外公在教她认识草药,讲述烽火台墩峁里住着的狐仙。
晓燕的文字,质朴自然,泥沙俱下,甚至真实得让人疼。父亲酗酒,母亲挨打,家里动辄变成战场,给晓燕的童年留下了深深的恐惧和创伤,以至于一直对酒怀有恨意。后来她在成长中获得救赎,知道败坏了君子品行的责任在人而不在酒,于是有了那篇《渐渐地试着原谅酒》。她带着父母不睦的怯懦和自卑上学,又在14岁时为逃离家里的战争选择上技校,一个勇敢叛逆的同姓小姐妹陪伴她走过了孤独敏感的青春期。看那篇《命运港湾中的奇妙相逢》看得我心情芜杂,感念友谊美好的同时,又心疼晓燕。又不由得想为长大的晓燕叫好,她要多有力量才可以走出泥泞,拔掉荆棘,抹平原生家庭造成的伤害,又要多有力量才可以始终相信和付出爱,把自己的小家经营得幸福温暖,让一双儿女生活明亮。
看晓燕的文字很容易爱上她。这是一个活得热气腾腾的女子,哭得恣意、笑得酣畅,爱得深切,豪爽又细腻、明媚又忧伤、敏感又通透。她不是个勤快的作家,却是个丰盛的生活家,表达只是她万千有趣且忙碌生活中的一种,并不是任务。她想表达的时候,那些美好的句子自然流淌,连标点符号都有味道。
我尤其爱看晓燕写的人物,个个有血有肉、真实鲜活。身边的亲友,很多被晓燕写进书里。倔强“凶悍”的爷爷、善良直接的婆婆、痴迷艺术的小舅舅、追求美好的姨表姐、与她有太多故事的知心闺蜜阿三等等,每个人都是立体的、生动的,晓燕与他们的情感交集,有感恩、有敬爱、有疼惜、有追忆、有原谅、有遗憾,给人以深深的触动。
她也写和先生的有趣互动,写给儿子儿媳缝喜被,欣喜地记录女儿充满诗意和灵性的童言童语。她还写神木老街、写北关小学、写青春旧事、写各色美食、写花花草草,甚至连学转魔方的一件小事也能写得“惊天动地”,让人忍俊不禁。生活琐碎、寻常,晓燕却总能发现寻常琐碎中的光亮,“永以为好”,一往情深投入真诚和热爱。
跟晓燕的交往很随意,有空了就叽叽喳喳地说上一会儿,打字不解渴就语音,一长串60秒的那种,更多是在彼此朋友圈里问候留言。有个明亮热闹又丰盛的她,感觉日子也有意思了。(作者单位:国电电力技术咨询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