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我们在一起
2024年11月08日
字数:1404
版次:04

单素利

  多雨的秋天带来了江南的诗意。以至于我们懵懂了初冬的悄然而至。
  正是红叶如约的时节,我们迎来了丹心已许的节日。
  仿佛去年的祝福还在耳边,今日的相聚又在眼前。
  我的朋友,此刻,你在采访的路上,你在拍摄的途中,你在编辑稿件,你在制作栏目。创作的灵感、激扬的文字、动感的画面切换着春夏秋冬,细数着熟悉的瞬间,激荡着我们的心弦。
  指缝太宽,时光太瘦。转眼之间在新闻宣传这条路上已经走了20多年。
  采访时,总会看见自己当初的影子,青涩的面庞,青春的梦想,遥远而亲切。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声温暖的问候,一句美好的祝福,每一次的沟通交流除了思想的碰撞还有心灵的净化。那些凡人善举,那种坚守奉献,让我看到了平凡中的伟大。这何尝不是一种收获,不是在丰盈着内心?一线员工的朴实无华、不事张扬;一线员工的吃苦耐劳、坚强坚韧,这些都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中。
  从荒漠到高原,从山川到河流,在攻坚前沿,在扶贫一线,一次次的采访中,除了激励、除了感动,还有温馨。在西藏公司对口帮扶久巴村的党建活动中,藏族同胞跳起了欢快的锅庄舞。天很蓝,云很白,山花烂漫,这是民族团结之花在尽情地绽放;在广西公司对口帮扶的徐源村,援建的小学校里传来了琅琅读书声,蜿蜒的道路从这里伸向远方,央企的责任担当在下一代身上得到了传承。
  时光雕刻着回忆,岁月沉淀了情感,因为感动,所以难以忘怀。
  吉林双辽公司传承“塞罕坝”精神,将黄沙漫天、寸草不生的贮灰场变成了水草丰美的湿地。集团公司最北端火电厂——黑龙江北安电厂“身在最北端,心向党中央”,全厂干部职工把对祖国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化作爱岗敬业的具体行动。他们说“我们是东北人,我们深爱这片黑土地,我们就要坚守在这里”。
  用明亮的眼睛去捕捉,用鲜活的镜头去记录,用深情的笔触去书写,有激动、有感慨、有泪水、有欢笑。东西南北中,我认识了一个又一个你,知道了你的追求与梦想,懂得了你的坚守与执着。
  国家能源集团每个子分公司独具的优势、独特的创新、基层朴实动人的人和事,让我找到了重点,发现了侧面,选取到角度。哪个角度最精彩,哪个角度最陌生,哪个角度最令人怦然心动。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想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写好稿件,就是要朴实生动,不要矫揉造作。文字的积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真挚的情感、自然的表达我想应该是写作的初心。多学、多看、多写方能提高写作能力。厚积才能薄发,勤学才是正道。扎实的采访、反复的提炼,才能写出有信息量、有深度、让人感同身受的文章。
  面对国家能源集团这个大舞台,我和我的同伴认真对待每次采访,精心策划每期主题,认真编排每个栏目,用心梳理每段文字,力求精确、精美和精彩。通讯员敏锐的观察、勤奋的笔耕、流畅的文字、生动的照片,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也会收到一些略显稚嫩的稿件,但从中,也能看到真挚的情感和成长的潜力。在编辑校对的每一个日日夜夜,我们都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只见其文不见其人。与许多通讯员朋友到现在还没有见过面,但是隔空交流已很久,在从心的交流和心的共鸣这个层面上来说,我们已是老朋友,我们虽隔千山万水,但梦想同在,我们虽在地北天南,但使命同担,我们一直在一起。
  我们拥抱每一个崭新的早晨,写下每一行跳动的文字,传达每一份炽热的感动。
  2024年的记者节,清风沉醉,潮满心怀。在这个温馨的港湾,做一次片刻的停泊,许一个深情的心愿:前路尚远,继续前行。

(作者单位:神华能源报社)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