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戎马归来再出发
2024年08月19日
字数:1806
版次:02

本报通讯员 李 松 王 敏


  “穿上军装,金戈铁马,保家卫国;戎马归来,恪尽职守,甘于奉献。”河北公司衡丰电厂电机班检修工李波的工作记录本上写着这样一段话。
  从事电力工作31年来,他兢兢业业、勤学苦练,从一名退伍军人成长为电机检修班的骨干;他刻苦钻研、屡破难题,被同事亲切地称为“李诸葛”;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倾囊相授助力青工成长。
  1989年,李波怀着保家卫国的梦想,光荣入伍。在部队期间,他吃苦耐劳、勤练本领,多次获得部队嘉奖。4年的部队生活,培养了他不怕辛苦、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1993年光荣退伍后转业来到原一五零电厂,成为一名电气检修工。他深知,褪下的是军装,褪不去的是责任与担当。初到新岗位,他日练检修本领,夜学电气检修规程,迅速完成了角色的转变。1998年,李波被分到衡丰电厂,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迅速成长为班组的技术骨干。
  今年6月的一天,李波在例行的设备巡查过程中,敏锐地发现1B磨煤机电机的声音异常,经验告诉他电机风扇可能存在开裂状况。他迅速将这一情况上报,此时正值迎峰度夏期间,1号机组的4台磨煤机全力运转,根本没有备用的时间。班组经过协调之后,计划在周六早上低负荷抢抓一个小时的“窗口”进行风扇更换工作。在等待的时间里,李波一边如同医生般每天早上都要看看这位“患者”,查看病况进展;一边提前筹划,准备备件……
  周六的早上,当工作票办完的那一刻,李波立即进行小组成员分工:“小李,你去卸风扇罩;小张,你去拿个备用风扇……”大家迅速行动起来。
  当风扇罩被打开的那一刻,旧风扇上一道深深的裂纹呈现在大家眼前,正好印证了李波的猜测。现场的几位青年员工无不被李波的诊断技术所折服。
  只见电动扳手在他的手中飞速地旋转着,额头上的汗水如同雨滴般落下。经过近1个小时的紧张操作,更换工作顺利完成。电机转起来的那一刻,异响消失,李波才长舒了一口气,忐忑不安的心情终于平静下来。
  “敢打硬仗的同时,李波也善于打巧仗。”电机班班长何建良这样评价道。
  工作中,李波善于开动脑筋、不断创新,总能提出一些巧妙的合理化建议,提高工作效率。
  2019年1号机组A级检修期间,发电机的CT需要更换,这个重担又落到了李波的肩上。CT位于发电机下部,这里脚手架与各种管道相互交错,宛如一片密林,空间狭窄,人进去之后根本无法正常站立;而每一个CT线圈都有100多斤重,人工搬抬存在一定困难。面对不利因素,李波认真思量着,尝试着各种办法,从旧线圈的拆除到新线圈的安装,每一环节都要考虑周全。只见他灵活地穿梭于脚手架上下,观察着、比画着,脑海中模拟着……
  最后,李波发现利用架板充当斜面,能有效加快CT运输速度。同时,安装时利用千斤顶作为支撑,可以节省很多力气。经过大家的商讨,一致同意李波的建议,更换CT的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高,优质高效完成了检修任务。
  在日常的工作中,李波坚持持续改善、不断创新,经常对现有工具加以改进和完善,使其更适应现场工作环境。面对工作现场很多电机因空间狭窄无法运输的难题,他利用钢板、角铁、胶轮等现有材料,制作小平板推车,不仅载重能力强,而且方便灵活,有效打通了电机现场搬运的“最后一公里”。
  “我是一名军人,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哪儿都应该是一面旗帜。”李波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每当有同事遇到困难或者疑惑时,李波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
  发电机氢冷器密封垫的更换是机组检修期间的常规项目,而制作密封垫看似简单,实则隐藏着很多技巧。今年4月,正值1号机组检修期间,青年职工张银月首次制作胶皮垫,由于缺乏经验,一连做了三四个密封垫都失败了,一脸沮丧。刚忙完工作的李波看见他失落的表情,走过去安慰道:“你先别气馁,看我怎么做。”他一边说着,一边亲自动手示范给张银月看,从轮廓的绘制到螺丝孔的定位再到下刀的细节,每一步都力求完美。
  “密封垫在画线时一定要确保不能移动,原来的密封垫受到挤压,已经产生了形变,要留有余量。”只见记号笔、美工刀、手锤等轮流在胶皮上翩翩起舞,不出一刻钟,一张密封垫完美成型。在李波的帮助下,张银月尝试着自己动手,终于掌握了制作要领,成功完成了任务。“李师傅,您又教会了我一门手艺,真的太感谢您啦。”张银月激动地说道。李波用自己的行动传递正能量,助力青年成长成才。
  脱掉的是军装,脱不掉的是军魂;改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军人本色。31年来,李波以强烈的责任感、坚如磐石的初心,践行着“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誓言,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在检修一线书写着更加辉煌的篇章。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