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背上的世界
2024年07月12日
字数:1531
版次:04
◎朱 雯
吃过晚饭,去散步。走到半山腰,看见一对父女。女孩约莫四五岁,像是走累了:双手叉腰、嘟着小嘴、扭着身子,站在那里不动。爸爸抵不过女儿的无赖,笑呵呵地蹲下身子,孩子就像小猴子似的一跃而上,双手钩住爸爸的脖子,父女俩在孩子满足的欢笑声中继续前行……
眼前的景象就像放电影一样瞬间让我有一种代入感——这场面太熟悉了,小时候我不也是经常这样冲着爸爸撒娇的吗?我总喜欢爬到父亲的背上,双手紧紧环住他的脖子,仿佛这样就能抓住整个世界。父亲的背脊宽阔,让我感觉踏实而温暖。
小时候,家里生活拮据,全家人就靠父亲微薄的工资生活。就这样,还要每月接济爷爷奶奶,所以爸爸下班后就会去附近的石料厂,捡石渣、砸石子换钱补贴家用。他总是在天黑了才拖着疲累的身子回到家,浑身灰头土脸的,顾不上洗刷。他就会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先吸上一袋旱烟,说这样能解乏。边抽烟边自夸一番——今天收获很大,又能给小妮买点稀罕东西哩!后来不知从什么时候,爸爸戒烟了。长大了才知道,和朋友在一起,吸烟也是要礼尚往来的:旱烟拿不出手,卷烟又太贵,爸爸干脆戒烟不吸了。
爸爸总是那么勤劳。我家住在山脚下,周围角角落落被爸爸开垦出一片片巴掌大的地。在山坡上开荒实在是辛苦:先除掉荆棘杂草,只剩地表上的一层土,下面很多都是大块的石头。爸爸用铁镐把石头一点一点地挖出来,有时撞击产生的冲击力会把爸爸的虎口震裂开来。地里的石头处理完,接着要从别处挖土把地一点点垫平,爸爸的辛劳在土地里变换成各种时令蔬菜瓜果。对土地的日常照料也不容易呢,隔一天就要用扁担挑十几担水去浇灌,崎岖的山路上也不知洒下了多少汗水,他的肩膀上至今留有厚厚的老茧。父亲用他的肩膀撑起了一片天,让我们生活得无忧无虑。爸爸的辛勤劳作不但改善了家里的生活,也攒下了不少钱。那时家里没有电视机,厂里在老单身楼前的空地上放露天电影,每每看完,都困得睁不开眼,散场后都是爸爸用那宽大厚实的背,背着我回家。
爸爸总是满足我物质上要求,可唯独学习的事,爸爸总是严厉得出奇。记得上小学,有一次为了赶紧写完作业出去玩,写的字龙飞凤舞,十分潦草,爸爸看了生气地让我擦了重写。可我岂会同意啊,心早就飞去和同学在街上玩呢。爸爸看我无动于衷,便把作业本给撕了——必须重写。有过几次经历也就知道了爸爸的底线:学习的事就是天大的事,没得商量。爸爸没有文化,参加工作前,曾种过地、做过小生意。他经常教育我们:“学习就像种地,土地不骗人,庄稼不蒙人,书本让人懂事理,明是非。”他的观念是朴素的、传统的,甚至有点偏执:“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他坚信唯有知识才能改变孩子的命运,只有读书才能让生活过得更好。即便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仍以一己之力哺育我们,咬紧牙关供我们读书。每当我和姐姐学习有了进步,考试有了好成绩,爸爸就会高兴得像过节一样,做两个好菜,自斟自饮一杯。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现在爸爸老了,经常丢三落四记忆力退化,但是爸爸每天见了我都会重复同样的话:“上班注意安全,开车慢着点,好好吃饭,你看你瘦的”。爸爸真的老了,每天他都当成第一次说给我听似的,语气里带着无限的关心,说得我心里暖暖的,同时,心里也是酸涩的……
有位哲人说过,“人是怎样获得一个灵魂的?通过往事。”正是被亲切爱抚着的无数往事使灵魂有了深度和广度,造就了一个丰满的灵魂。而在一切往事中,童年占据着最重要的篇章。为此,我感谢父亲对我的恩赐与厚爱。我有时甚至突发奇想,能否再回到那不谙世事的童年?
父亲的背,是一座无言的山、是一片温暖的海、更是一首无声的诗:厚重、踏实、深邃。它承载的不仅是我的童年,还有那个时代的艰辛与美好。无论岁月如何变迁,父亲的背上的世界,永远是我心中最柔软、最坚强的角落。
(作者单位:山东石横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