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暮春知篁岭
2024年07月11日
字数:1261
版次:04

涂祖君

  四月的婺源正值雨季,不同于江南的缠绵,婺源的雨泼泼辣辣,很是利落。
  我和琴小姐驾车沿着盘山公路去往婺源篁岭古村,途经弯道既多又急,晕头转向的同时居然还有些耳闷,——其实这里最高海拔不过500多米。把车停在山顶的小型停车场后,我们便躲在一旁的避雨亭内等待酒店的接驳车。
  雨声很大,显得山里更安静了。我们谁也不说话,恍惚间,竟有些不知今昔何夕。
  因为是旅游淡季,我们幸运地订到了景观房。推开阳台门的一瞬间,我和琴小姐不约而同地惊呼了起来,真的太美了!只见烟雾缭绕中,远山层叠、青翠欲滴,鲜嫩得好似豆蔻少女的脸。空气中更是弥漫着一股闻所未闻的清新味道,让我们贪婪地深吸了好几口,简直要醉了。虽然错过了油菜花季,但此等美景同样让人挪不开眼,实在也没什么遗憾了。
  雨天湿滑,又临近傍晚,古村里的游客已经散得差不多了,正好给我们腾出了恣意游走的空间。我和琴小姐捥着裤腿、撑着伞,虽然深一脚浅一脚,却有一种一切尽在脚下的掌控感。悠悠闲闲探着木刻店,在网红咖啡店的鲜花窗台下凹造型,在古村邮局挑选文创明信片,与皇菊特产店的老板娘讨价还价,新奇发现古村内的肯德基店,观看上过央视综艺节目的“翻饼哥”表演绝技,在很有年代感的小食店看大婶们包粽子,一口气买下3斤农家自制红薯干……虽说国内景区的商店大同小异,但篁岭的街,还是有点好逛。
  这个被称为“挂”在山崖上的古村,据说是人们为了躲避战乱上山而建,距今已有580多年历史,最负盛名的便是其独特的“晒秋”景观,也被称为“最美中国符号”。站在“晒秋”的最佳观赏点上,我和琴小姐不自觉地开始发愣,——老屋、晒杆和袅袅炊烟,山笋、瓜果和辣椒串串,错落有致,美得好像童话世界,有一种梦回童年的穿越感。那一瞬间,好像什么都不重要了,世间的一切都可以被原谅。
  篁岭古村现存有100多栋明清时期的徽派建筑。除了宅院,其中心区域有一处学堂很是显眼,面积不小,紧挨祠堂。避世不忘教育,任何时候,学习都能救人于混沌,渡人于迷茫。
  天色渐晚,雨势依旧不减,古村内的人迹越发稀少,不远处的潺潺流水声清晰入耳。循着水声,我们来到了花溪水街。这是一条建在“坡面上的街道”,中央一条细流自山顶缓缓而下,衬得两旁的鲜花和绿植愈加娇艳灵动,雅致的亭台楼阁被水雾围绕着,好似梦幻仙境。水街高低错落布置有酒吧、咖啡、甜品、茶舍和香道馆等休闲小店,沿街坡面上放置了石磨、水碓、悬浮怪屋等当地特色景观。坡道尽头还有部大水车,有些笨重但气质憨厚,咿咿呀呀唱着欢快的歌。路灯亮起来后,夜色更撩人了。
  这里的夜,静谧得连虫鸣都听不见,治好了困扰琴小姐多时的顽固失眠。我们是被游人的动静叫醒的,收拾妥当,便直奔垒心桥。这座桥是电视剧《欢乐颂2》的取景地,全长约300米,距地面垂直高度97米,中间一小段铺设了玻璃。可惜琴小姐恐高,抖抖索索走了20米就折返了。倒是我饶有兴致,从桥上向远处望杜鹃花海、赏如画梯田,将玻璃桥面下透出的山林、怪石和溪水尽收眼底。
  雨过天晴,再次走在古村的街道上,瞧见的是另一番景象——游人如织、烟火人间。暮春的篁岭,知意难留,寄情我心。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公司)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