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用行动擦亮青春底色
本报通讯员 阮 露
2024年06月27日
字数:2221
版次:02
  黄昏渐渐褪色,天空已披挂上星辰,初夏的夜晚带着丝丝凉风,轻抚着安徽合肥电厂每个人的脸颊,他们或许正襟危坐于集控盘前,精心调整各项参数;或许正在与机器“对话”,检查设备隐患;又或许穿梭在生产现场,保障系统和设备安全。一滴滴汗珠、一束束微光、一道道背影,在月光的映照下与锅炉塔台上繁星般的灯光融为一体,引导着每一名工作者奔赴在能源保供的路途上。
  追光逐绿,他们的脚步一刻不停
  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升起,一排排深蓝色光伏板熠熠生辉、一台台逆变器运转不停,源源不断地将绿色能源通过整流、逆变等过程,输送到千家万户。
  迎着晨光出发,向着绿色前行。在新能源发展大潮中,合肥电厂抢抓机遇,依托一个个屋顶、一处处荒坡、一方方鱼塘……大力发展光伏发电项目,变光为“金”,以行而不辍的担当,走出了一条以绿色清洁能源为基调的能源转型发展之路。
  从厂区10.07兆瓦分布式光伏,到安徽伟宏建材、万磁电子等10处共计24.925兆瓦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再到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沈巷镇15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立项备案。回眸该厂新能源光伏项目发展建设历程,一条向阳而生、逐绿而行的实干轨迹逐渐清晰。
  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这是新能源项目开发人员最生动、最真实的写照。从发展至今,他们行程超万公里,人均外出奔波100余天,足迹遍布安徽省几十个乡镇,即使是节假日期间,他们也马不停蹄编写标书、与项目资源单位沟通联系,一天接打电话近百个。
  “一个光伏项目的落实包含立项、可研、投决、EPC招标、初设审查等各项环节,需要全过程协调业主、供电公司等外部资源。项目施工时,又需要事无巨细地监督好现场施工细节,这些都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慢慢摸索,但看着一个个光伏项目建成投产,我内心感到非常自豪。”光伏项目建设负责人金天佑笑着说。
  2023年,新能源项目发展迅猛,全年开工13兆瓦,投产12兆瓦,完成投产任务的150%。新的一年,该厂更加铆足干劲,借助一切可利用的力量,寻找可开发的新能源资源,将鸠江区沈巷镇15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列为头等重要项目,紧盯进度,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向阳而生、逐绿前行。合肥电厂积极协调各方关系,在资源中寻找、在项目施工一线冲锋陷阵,他们追光的脚步一刻未停。
  接令调峰,他们的反应得心应手
  “喂,您好,我是合肥电厂值长杨腾飞。”
  “您好,这里是安徽省调度中心。接上级通知,受电网负荷峰谷差的影响,今日9时30分将对你厂1、2号机组进行深度调峰,调峰力度较大,最低负荷265兆瓦,请做好调峰准备工作。”
  5月13日一上班,运行三值值长杨腾飞就接到了调度中心通知。
  对于运行人员来说,每一次深度调峰都是对自身反应及操作能力的极大考验。随着负荷开始缓慢下降,集控室内有条不紊地忙起来。
  “不要着急,慢一点不要紧,一定要保证参数稳定。”看着缓缓下降的机组负荷,杨腾飞再一次提醒。
  “1号炉已将D、E磨煤机停运,锅炉燃烧稳定,火检信号正常,风量、给煤量自动跟踪良好。”
  “2号炉已将B、E磨煤机停运,各项参数正常。”
  “负荷降至300兆瓦,给水流量正常。”
  “主机轴承振动正常,偏心、差胀正常。”
  “制粉系统运行正常,石子煤下落速度较快,预计20分钟后换石子煤斗。”
  ……
  此时,集控室里弥漫着不可名状的紧张气氛,所有人都屏住呼吸,除了监盘人员的汇报和对讲机偶尔发出的“哧哧声”,再也听不到其他声音,每一个人都将目光锁定在那一个个不断变化的数字和曲线上。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汇报值长,1号机组负荷降至265兆瓦,各项参数运行正常,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指标均达到超低排放标准。”
  “2号机组负荷也降至265兆瓦,各项参数一切正常。”
  9时30分,随着一声声响亮的汇报,1、2号机组成功完成40%深度调峰。
  “注意主再热汽温,维持参数稳定,主控副值全面检查各设备参数变化情况,巡检员去现场检查设备运转是否稳定,特别是制粉系统。”看着逐渐稳定的各项参数,杨腾飞和在场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露出欣慰的笑容。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一次次深度调峰,一次次坚守保电,在集控盘前熟练操作、在生产现场仔细检查,他们坚守岗位的身影最美。
  消缺除患,他们的行动争分夺秒
  险情就是命令,消缺就是责任。
  “2号炉膛掉大焦,捞渣机水封被破坏,捞渣机停运,需要紧急处理。”5月5日凌晨2时30分,还在睡梦中的锅炉班班长汪前成被一阵阵急促的电话声吵醒。
  “收到,马上过来。”
  捞渣机是锅炉稳定运行不可或缺的设备,水封破坏将对机组运行造成极大威胁。
  “毛茂、翔云,2号炉大量焦块掉落,捞渣机停运,水封也破坏了,你们叫上项目部人员带上工具,立即到2号炉0米集合。”汪前成迅速穿衣并联系班组人员开展捞渣机抢修工作。接到通知的人员立即赶赴现场,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
  准备工器具、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现场忙而有序,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抢修战役悄然打响。
  夜色阑珊,来自手电筒的道道光线交相辉映,他们或踏着积水、或脚踩炉渣、或舞动扳手打开捞渣窗、或挥铲抡棍铲炉渣……衣袖湿了、手套湿了、鞋子湿了、裤脚湿了也不下“战场”,每个人都希望能尽快打赢这场战役。
  直至清晨7时15分,历经近5个小时,捞渣机一次启动成功,逐个开启捞渣机液压关断门,这一重大缺陷被成功消除,抢修工作顺利结束。
  “千万别掉以轻心,大家再观察观察。监视好炉膛压力,确保稳定运行。”随着捞渣机完成一个运转周期,抢修人员抖去一身的疲劳和尘埃,大家略显疲倦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披星戴月,默默奉献。一次次消缺除患,一次次机组检修,他们用行动争分夺秒,用责任与担当在奋斗浪潮中擦亮青春最美底色。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